“至于疫苗研究,等你们取到病毒样本后,再送往实验室分析即可。”
没有实物样本,一切设想都是空谈。
“明白。”吴桐点头赞同,这确实是眼下最可行的路径。
“那……药品方面……”一名官员略显局促地开口。
“你们具体需要哪些药?要多少?”
沈少秋看着他们,语气平静。
“数量……可能会比较大。”对方低声说道。
毕竟涉及的是一个上亿人口的国家。
“没问题。”沈少秋点头。
“具体事宜,你们直接跟吴桐对接。”
药厂现由她负责,他也愿意放手让她处理。
站在一旁的吴桐听到自己的名字,心头一震,随即郑重应道:
“是。”
这些印尼官员在港岛并未久留,与沈少秋谈妥事宜后便迅速离开了。
毕竟国内正等着他们带回确切消息。
“沈sir,这次他们要的药品量不小。”
邱刚敖送走来人后转身说道。
“无妨,做事要有眼界。”
沈少秋端起桌上的茶杯轻啜一口。
可心里却隐隐觉得这波疫情并不简单——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病毒,截至目前,医学界尚未发现与其相似的毒株。
“你去追一下,这种病毒最早出现在哪儿?”
沈少秋眉头微蹙,语气低沉地对邱刚敖交代道。
邱刚敖一听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显然,这件事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印尼与港岛地理位置相近,人口基数庞大,一旦境内出现感染者,极有可能通过人员流动将病毒带到周边地区,甚至扩散至更多国家。
与此同时,在另一间昏暗的房间里,马卡龙正低声询问手下:
“那批东西处理好了吗?”
“已经放出去了。”
对方回答得干脆利落。
马卡龙嘴角一扬,露出满意的神情。
此前,这种新病毒在试验对象身上展现出极强的传染性和隐蔽性,美方高层对此十分认可,于是秘密安排人手将其投放至印尼。
选择印尼并非偶然——此地不仅毗邻金三角,更靠近婆罗洲,而这两个区域恰恰是沈少秋势力所控的核心地带。
美方此次行动刻意低调,就是不想打草惊蛇,避免被沈少秋察觉端倪。
疫情蔓延速度惊人,短短一个月内,这种神秘病症已悄然传入多个邻国。
某日午后,吴桐匆匆走进办公室,手里攥着一份刚出炉的数据报告。
“沈sir。”
他语气凝重。
沈少秋抬眼看了看他。
通常这个时候,吴桐都该待在实验室才对。
此刻亲自前来,定是有了重要进展。
“我们有初步结果了。”
吴桐皱眉开口。
尽管团队已完成病毒结构分析,但至今仍未找到彻底治愈的方法。
“目前能做出一批用于预防的疫苗原型。”
说着,他将文件递过去。
这份报告凝聚了整个团队近一个月的心血。
“不过还处于实验阶段,需经过多次测试才能考虑人体使用。”
毕竟任何疫苗投入使用前,都必须评估其潜在副作用。
眼下尚处初期,还需持续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安全性后方能推进下一步。
换句话说,若后续发现不良反应严重,这款疫苗可能不得不终止研发。
“还要多久?”
沈少秋直视着他,只问了一句。
“大概……两个月?”
吴桐语气犹豫,无法给出确切期限。
毕竟谁也无法保证最终能否成功量产并获批。
“好。”
沈少秋点了点头。
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拿出可用的疫苗雏形,已是不易。
他清楚科研的压力与不确定性,两个月,他愿意等。
吴桐离开不久,邱刚敖急步踏入房间。
看他神色沉重,沈少秋便知事情不简单。
“沈sir,您之前让我查的事,有点线索了。”
邱刚敖压低声音说道。
当初沈少秋怀疑这病毒来路不明,极可能是人为散播,如今果然被证实存在疑点。
调查显示,首个确诊患者在发病前曾前往阿里卡停留数周,回国后不久便开始出现异常症状。
当地医院起初未能识别病因,误判为普通感染,按常规治疗处理。
谁知病情不断恶化,最终不幸身亡。
“阿里卡?”
沈少秋眉头紧锁。
“那边有没有类似病例?”
“有,但极少。”
据报,自从疫情初现,阿里卡便大幅加强边境管控,所有入境者必须接受隔离检疫,才允许进入本土。
因此,虽然境内也有零星案例,但传播被控制在极小范围内。
沈少秋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一切似乎开始拼凑成一幅清晰的画面——有人在暗中布局,而风暴的中心,正悄悄指向他的地盘。
若无任何症状,便可放行。
因此,他们国家的感染者数量相对较少。
“去查一下,最近阿里卡有没有什么异常动向?”
沈少秋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李华之前提到的那个神秘研究所。
如果这件事真的与阿里卡有关,
那这个病毒的源头,极有可能就是那个秘密实验室。
“顺便查清楚,阿里卡的科研机构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明白。”
这几日,港岛也开始实施封锁措施。
不只是港岛,内地也加强了入境管控,
只有通过健康检测的人才能进入。
一时间,印尼周边多个国家相继失守。
各类药品在一夜之间被抢购一空。
好在沈少秋早前布局了多家制药厂,药物供应并未出现危机。
港岛受影响的程度也比较轻微,
城市运转依旧如常,居民生活未受太大干扰。
沈少秋还特意让邱刚敖调拨一批药品送往内地。
毕竟相比港岛,
内地人口基数庞大,需求远超此处。
顷刻间,全球医药市场掀起巨浪,药价翻了几番,
供应严重短缺,已经供不应求。
不少国家纷纷联系沈少秋,希望能采购一些药物。
他们都清楚,沈少秋近期在医药领域的扩张极为迅猛。
他并未拒绝,但也没有出售,而是选择无偿援助一部分。
多一份善意,便多一份人心。
这样的策略,对沈少秋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这一举动很快被国际媒体广泛报道,
沈少秋再次成为全球舆论焦点。
只是这一次,风评彻底逆转。
外界对他的评价几乎全是褒奖与敬佩。
很难想象,这些赞誉竟出自那些曾口诛笔伐他的记者之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港片:收手吧琛哥,你手下全是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