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的空气清冽干净,带着松木和寒水的独特气息。机场通往市区的路上,窗外是低矮的、色彩柔和的建筑,与国内摩天大楼林立的压迫感截然不同,显得开阔而宁静。但这份宁静之下,挑战已然开始。
第一关便是语言。虽然博览会官方语言是英语,但本地工作人员、司机、酒店前台,更习惯使用当地语言。简单的沟通尚可,一旦涉及细节,便容易产生偏差。
入住酒店时,前台递过来三张房卡,微笑着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说明早餐时间和wi-Fi密码。技术骨干小王听得似懂非懂,有些茫然地看向林晓。
林晓正欲上前确认细节,周总监已经自然地向前一步,用清晰且语速适中的英语,将前台的话重复并确认了一遍,甚至额外询问了酒店健身房的开放时间和附近推荐的商务餐厅。她与前台交流顺畅,姿态从容,仿佛对这样的环境习以为常。
“周总监英语很好。”前往房间的电梯里,林晓说道。
“以前在外企工作过几年,经常需要和欧美分部对接。”周总监回答得轻描淡写,但这条信息,是她第一次主动透露关于自己过往的经历。
林晓记在心里。这位周总监的履历,比表面看起来更丰富。
真正的考验在第二天与博览会组委会的初步会议上。
组委会的首席联络官,是一位名叫安德森的高大北欧男士,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蓝色眼眸如同冰川湖泊,冷静而疏离。他礼节周到,但言语间透着公事公办的严谨,甚至有些刻板。
会议开始,安德森直接切入主题,语速颇快地介绍着博览会的流程、展位要求、技术标准等一系列繁杂的规定。其中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本地法规条款。
小王努力记录,额头冒汗,明显有些跟不上节奏。林晓集中全部精神倾听,大脑飞速运转,捕捉关键信息。
就在安德森提到一个关于“沉浸式设备电磁兼容性特殊认证”的本地要求时,小王脸上露出了明显的困惑,这个认证在国内并未有如此严格的规定。
安德森注意到他的表情,停了下来,目光带着询问。
会议室有瞬间的凝滞。
就在这时,周总监开口了。她没有看小王,而是面向安德森,用流利的英语,精准地复述了那个认证的名称,并询问:“安德森先生,请问关于这个认证的具体测试标准和申请流程,是否有详细的文件可供参考?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设备完全符合贵地的规范,避免现场出现任何问题。”
她的提问专业、切中要害,并且姿态谦逊而务实,完全是从项目顺利推进的角度出发。
安德森冰川般的眼神似乎融化了一瞬,他点了点头:“当然,稍后我会让助理将相关文件发给你们。很高兴看到你们如此注重细节。”
危机被周总监轻描淡写地化解。她不仅弥补了小王的失误,还顺势争取到了关键文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
林晓心中凛然。周总监的能力,远超一个普通行政总监的范畴。她在程煜的安排下随行,绝不仅仅是“观察”那么简单,她本身就是一道强大的保险,确保项目在海外推进不会因低级失误而受挫。
会议在磕绊但总体顺利的氛围中结束。安德森的态度虽然依旧严谨,但明显缓和了许多。
回程的车上,小王有些沮丧:“对不起,林负责人,周总监,我刚才……”
“没关系,”林晓打断他,语气平静,“第一次接触,不熟悉很正常。回去后把会议纪要和安德森先生发来的文件仔细研究透彻。”
“是。”小王连忙点头。
周总监则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淡淡地说:“国际协作,细节决定成败。适应节奏就好。”
她的语气没有责备,也没有安慰,只有纯粹的客观陈述。
晚上,林晓在酒店房间,反复观看会议记录,研究那份本地认证文件。陌生的环境,严苛的标准,能力尚有欠缺的团队成员,以及一个深不可测的“助手”……所有压力汇聚在一起。
她感到一种久违的、在极限边缘挣扎的窒息感。这比在国内面对程煜的试探和赵经理的刁难,更加真实,更加不容喘息。
她需要宣泄,需要找回掌控感。
拿出手机,她避开常用的通讯软件,登录了一个极其隐秘的加密通讯工具,联系了阿凯介绍的一个本地“渠道”。几句简短的、暗语般的交流后,对方发来了一个地址和时间——明晚,城东一家地下格斗俱乐部,有一场非公开的练习赛。
机会来了。
林晓删掉记录,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白天的挫败感和压力,需要夜晚的汗水与疼痛来洗涤。
她这只离岸的风筝,不仅要应对握线者的审视,还要独自面对异域的风雨。而“幽灵”,将是她在风雨中,确认自身骨架依然坚硬的唯一方式。
这场试炼,才刚刚开始。
第六十七集 结束
下一集预告:
林晓冒险前往地下格斗俱乐部,能否顺利隐藏身份?周总监是否会察觉到她的异常行动?安德森提出的严苛标准,项目组能否在规定时间内满足?新的竞争对手出现,博览会参展资格是否会有变数?异域的试炼,步步惊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下班后,我判若两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