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染血复转的“神迹”,如同给立身堂的妇人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连日来的疲惫、恐惧以及对旱魃的担忧,都被那奔腾不息的清流和晨光中悲壮的信念冲刷淡了不少。踩车的号子声更加响亮,照料田苗也更加精心。
豆苗和高粱苗在充足的水分(尽管得来如此艰难)和日渐温暖的阳光下,奋力生长。豆秧展开茂盛的叶片,悄悄在地底用根瘤收集着空气中的养分;高粱秆开始拔节,显露出傲人的长势。那片曾被诅咒的“绝户地”,已然变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虽然底色依旧是难以改变的砾石黄,但生命的绿色已然成为主角。
然而,赵小满的目光,早已越过了这片即将到来的夏收。十亩地的产出,即便丰收,分摊到三十多张嘴,度过漫长的冬季和来年青黄不接的春季,依旧捉襟见肘。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榨取每一分可能的生产力。
她的脑中,再次浮现那本《大永律例》空白处的零星记载,并结合着祖父生前偶尔提及的南方种植经验。一个大胆的、在赵家屯乃至整个北方地区都闻所未闻的想法,逐渐清晰——**抢种一季荞麦**。
夏收大豆之后,到秋霜降临之前,还有近两个月的光景。这段时间,土地通常就此闲置,称为“歇晌”。但这两个月,恰好是荞麦生长成熟的周期!
荞麦,耐瘠薄,生长期极短,从播种到收获,不过五六十日。虽然产量不高,口感也粗糙,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粮食!尤其是在荒年,是救命的宝贝。
“夏收豆,紧接播荞麦,霜前收。”赵小满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刘氏和王二婶等几个核心的妇人。
“再种一季?”刘氏惊得瞪大了眼睛,“地……地能受得了吗?从来没听说过啊!”
“是啊,小满,地也得歇歇啊,这么连轴转,会不会把地力彻底抽干了?”王二婶也担忧道,她种了一辈子地,遵循的都是祖辈传下的规矩。
“所以要先收豆。”赵小满解释道,眼神亮得惊人,“豆子收了,但它的根瘤还留在土里,那就是最好的肥料!能养地!咱们紧接着种下荞麦,正好能接上这波肥力。荞麦长得快,耗地轻,等它收了,地还没缓过劲,冬天就到了,正好休养。这叫……**双熟**!”
“双熟?”妇人们面面相觑,这个词对她们来说太过陌生和颠覆。
“能成吗?”有人怯生生地问。
“不试,怎么知道不成?”赵小满语气坚定,“咱们地少人多,就得想别人不敢想的办法!豆子是高粱的间作,收了不耽误高粱继续长。收了豆空出的地,闲着也是闲着,种上荞麦,哪怕亩产只有几十斤,十亩地就是几百斤粮!够咱们多吃多少天!”
粮食的诱惑是巨大的。一想到能多收获几百斤粮食,妇人们眼中的疑虑渐渐被渴望所取代。她们已经被赵小满带领着创造了太多奇迹,这一次,她们选择再次相信。
“干!听小满的!”
“对!拼一把!”
决心已定,准备工作立刻开始。赵小满再次动用存粮,换回了耐寒早熟的荞麦种。妇人们则更加精细地照料豆田,期盼着早日收获,好为荞麦抢出时间。
夏日炎炎,豆荚终于由青转黄,变得饱满硬实。收割的日子到了!妇人们全员出动,冒着酷暑,抢收大豆。镰刀飞舞,豆秧被成片割倒,捆扎,运回打谷场晾晒脱粒。
豆田收割完毕,露出了空荡荡的垄间土地。几乎是马不停蹄,甚至来不及仔细耕翻,赵小满就指挥着妇人,将荞麦种子混合着少许草木灰,**抢播**了下去!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播种,覆土,紧接着便是浇水。水车再次承担起重任,将溪水源源不断地送入新播的荞麦地。
赵家屯的人再次被立身堂这疯狂的举动惊呆了。
“疯了!真是疯了!豆子刚收就下种?”
“荞麦?那玩意产量低得很,喂鸟呢?”
“胡闹!地不歇,明年等着长草吧!”
“看着吧,肯定是白忙活一场!”
赵德昌更是躲在阴凉处冷笑连连:“作吧!就可劲作!把地作死了,看你们以后吃什么!”
面对潮水般的质疑和嘲讽,立身堂的妇人们沉默以对,只是埋头苦干。她们按照赵小满的要求,对新播的荞麦地给予了更精细的照料,勤浇水,勤除草。
或许是豆茬地残留的肥力真的起了作用,或许是妇人们的汗水感动了上苍,又或许是赵小满的计算本就契合了农时——荞麦种子播下后,竟很快破土出苗!嫩红色的茎秆,心形的叶片,迅速覆盖了裸露的土地。
紧接着,几乎是见风就长!荞麦的生命力顽强得超乎想象,短短一个月,便已是郁郁葱葱的一片,白色的荞麦花盛开,如同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细雪,吸引了无数蜂蝶。
而这时,旁边的高粱也抽出了硕大的穗头,开始泛红。
一边是即将成熟的高粱如火,一边是茁壮成长的荞麦如雪。
这红白相间的奇异景象,矗立在曾经的砾石荒坡上,震撼了所有赵家屯的人。他们从未在同一块土地上,在同一年里,看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庄稼同时走向成熟!
嘲讽声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沉默和隐隐的嫉妒。
秋霜降下之前,荞麦果然如期成熟了!虽然植株矮小,籽粒也不算特别饱满,但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妇人们再次挥舞起镰刀,收获这意外的一季粮食。打下的荞麦籽粒虽然不多,但堆在一起,也是沉甸甸的希望。
**双熟战略,成功了!**
在这普遍只种一季的北方,在这被所有人抛弃的砾石地上,立身堂的妇人们,硬是靠着胆识、智慧和难以想象的辛劳,创下了“**一年两熟**”的奇迹!
这不仅是粮食的增收,更是耕作观念的巨大颠覆。
荒年求生,逼出了超越传统的智慧。
双熟战略,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硬生生挤出了一条活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