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西边的天空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如同打翻了画匠的胭脂匣,流光溢彩,却已带上了暮色的沉静。松涛书院散学的钟声悠扬地飘荡在青溪镇上空,惊起了檐下归巢的雀鸟。不过片刻,安儿那背着蓝布书包的熟悉身影,便出现在了“安食铺”门前的青石板路上。
他没有像其他学童那般追逐嬉闹,步履平稳而略显急促,小脸上带着一日学业后的些微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归家的安然。踏入店门,他先是将书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台后属于他的那个小角落里,然后便习惯性地抬眼搜寻母亲的身影。
沈微婉正在给最后一位客人打包外带的腌菜,见到儿子回来,对他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用眼神示意他先去歇息。安儿却摇了摇头,他没有立刻去完成他的“课后功课”,而是挽起了他那件半旧小褂的袖子,露出细细的胳膊,开始主动找寻活儿干。
晚市将启,是一日中最后的忙碌。安儿像个训练有素的小伙计,先是拿起搭在桶沿上的干净抹布,浸入清水盆中搓洗拧干,然后走到客人刚离开、尚残留着些许汤渍和饭粒的桌旁。桌子对他来说还有些高,他需要微微踮起脚尖,才能够到桌面中央。他擦得很仔细,小手用力,从里到外,连桌腿边缘都不放过,直到木质的桌面恢复光洁,映出窗外渐暗的天光。
擦完桌子,他又走到灶台旁那摞洗干净的碗筷边。李嫂正在准备晚上的粥食,忙得团团转。安儿便默不作声地拿起那些温润的陶碗和竹筷,一趟趟地搬运到前堂,按照每张桌子四个位置的标准,一一摆放整齐。他的动作不算快,甚至有些笨拙,需要来回好几趟,但他极有耐心,嘴里还无声地默数着,确保每张桌子都配备周全,绝不会遗漏。那认真的小模样,仿佛这不是琐碎的家务,而是夫子布置的另一项需要严谨完成的功课。
偶尔有相熟的街坊进来,看到安儿像个小大人似的忙前忙后,都会忍不住夸赞两句:“哎哟,安儿真是越来越能干了!沈掌柜,你好福气啊!”沈微婉便会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看着儿子忙碌的小身影,嘴角含笑,心中却是百感交集。欣慰是当然的,但更多的是丝丝缕缕的心疼。别的孩子在这个年纪,或许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耍赖,她的安儿却已经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重量,用他稚嫩的肩膀,试图为她分担一二。
做完这些零碎活计,若店里暂时清闲,安儿才会回到他那张小矮桌前,就着最后的天光,温习功课,或是练习写字。直到夜幕完全降临,店内点起油灯。
有时,这份“帮手”的职责还会延伸到他唯一的“小玩伴”身上。
当沈默因木匠活计繁忙,或是需要独自处理些事情时,他会将念儿送到“安食铺”托沈微婉照看片刻。念儿如今已不像初来时那般惊怯,但依旧安静内向,大多数时候,只是挨着安儿坐着,睁着那双清澈的大眼睛,看着安儿写字,或是摆弄安儿分给她的小石子。
安儿对这个安静得像个小影子似的妹妹,有着一种天然的照顾欲。做完功课后,他会主动牵起念儿的手,带她到后院门槛边安全的地方,指着墙角忙碌的蚂蚁给她看,或是教她辨认地上不同形状的小石子。
“念儿,你看,这只蚂蚁扛的米粒比它身子还大呢!”
“这个石头是圆的,像李婆婆做的窝窝头;这个扁扁的,像娘烙的饼。”
他会把自己都舍不得一次吃完的红薯干,掰成两半,将大的那块递给念儿。看着念儿小口小口地、像只谨慎的小松鼠般吃着,安儿的脸上便会露出一种类似大人般的、满足的神情。
他会模仿着母亲安抚他的样子,用小手轻轻拍着念儿的背,用稚气却努力放沉稳的声音说:“念儿不怕,哥哥在这儿。”尽管他自己也还是个需要母亲庇护的孩子。
有一次,念儿不小心被后院门槛绊了一下,虽然没摔着,却吓得小脸发白,眼圈瞬间就红了。安儿立刻丢下手中的石子,跑过去扶住她,学着母亲哄他的口吻,有些笨拙地安慰:“不哭不哭,门槛不乖,绊到念儿了,哥哥帮你打它!”说着,还真的用小脚轻轻踢了门槛一下,逗得念儿破涕为笑。
沈微婉在灶间门口,看着院子里安儿像个小大人般照顾念儿的模样,心中那片柔软的地方被深深触动。安儿的懂事,早已超出了他这个年龄该有的范畴。他体贴母亲,照顾妹妹,勤奋好学,几乎从不提出任何孩童任性的要求。这份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让沈微婉在欣慰之余,总忍不住泛起阵阵酸楚。
他本该拥有一个更无忧无虑、可以肆意撒娇玩耍的童年啊。
然而,这份“心疼”之外,是更汹涌的“欣慰”与“动力”。安儿的懂事,如同黑暗中最温暖的光,照亮了她所有前行的路。为了这个孩子,再多的苦,再难的坎,她都觉得自己有力量跨过去。
她深吸一口气,将眼底泛起的湿意逼退,脸上重新挂起温柔而坚定的笑容,朝着后院喊道:“安儿,念儿,回来洗手,准备吃晚饭了。”
安儿闻声,立刻牵起念儿的手,应道:“来了,娘!”那小大人般沉稳应答的模样,与方才逗念儿开心的孩童神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沈微婉生命中,最珍贵、也最催她奋进的画面。
懂事帮手,虽让人心疼,却也是这风雨飘摇的小店里,最坚实、最温暖的一隅支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被休后,清白人间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