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的丧事办完后,明兰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履行对墨兰的承诺上——照顾好媛姐儿,并为她谋划一个安稳的未来。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久的耐心和细致的筹划。
首要之事,是确保媛姐儿在梁家的基本生存环境。明兰深知,自己不可能时时守在梁家,必须为媛姐儿建立起一道保护屏障。她再次与梁晗进行了一次深谈,这次的态度不再是强势施压,而是带着一种理性的剖析和郑重的托付。
她没有过多指责梁晗过去的不是,而是从父亲的责任和梁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晗姐夫,四姐姐已然故去,过往种种,如烟消散。但媛姐儿是你们梁家的骨血,是你的嫡亲女儿。她年纪尚小,失了生母庇护,若再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在这深宅大院里,其艰难可想而知。女儿家的教养和名声何其重要,将直接影响她未来的婚事,乃至梁家的声誉。”
她看着梁晗闪烁的眼神,继续道:“我知道晗姐夫事务繁忙,或许无暇时时顾及内宅。但至少,请在用度份例上,不要短了媛姐儿的;在她身边,安排几个忠心可靠的老人照看;在她受委屈时,能主持公道。这不仅是尽父亲的责任,也是为你自己积德,为梁家积福。倘若媛姐儿将来有所闪失,盛家和顾家,绝不会坐视不理。”
这番话软硬兼施,既点明了利害,又给了梁晗台阶下。梁晗看着眼前这个年纪比自己小,却气度从容、言语犀利的六姨妹,再想起亡妻墨兰临终前的凄凉,心中第一次产生了真切的愧疚和触动。他郑重向明兰保证,一定会善待媛姐儿,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明兰又去拜访了梁夫人,虽知她并非真心疼爱媛姐儿,但面子功夫依旧做足,送上厚礼,言辞恳切地请她多看顾孙女。梁夫人见明兰如此重视,又顾忌盛顾两家,表面上自是满口答应。
与此同时,明兰开始为媛姐儿的长期教养做打算。她不可能将媛姐儿直接接出梁家(于礼不合),但可以创造机会让她多接触盛家的环境。她定期派人接媛姐儿到盛家小住,让她在盛家宽松和睦的氛围中成长,接受王氏、华兰乃至她自己的教导和影响。她亲自为媛姐儿挑选启蒙书籍,过问她的女红功课,引导她形成开朗温和的性格,避免其重蹈母亲敏感多思的覆辙。
时光荏苒,几年时间悄然流逝。在明兰的持续关注和干预下,媛姐儿在梁家的处境虽谈不上极好,但至少无人敢刻意欺辱,物质生活也无忧。她性格虽不十分活泼,却也知书达理,温婉懂事,与明兰格外亲近。
眼看媛姐儿渐渐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到了该议亲的年纪,明兰便开始暗中物色合适的人选。她并未追求高门显贵,而是更看重对方的家风、子弟的品性和才学。她通过顾廷烨和长柏的关系,仔细考察了几户书香门第或家风清正的官宦人家。
最终,她相中了一位姓沈的举人。沈家是清流之家,家底虽不厚,但家风淳朴,沈举人本人品学兼优,性情温和,前途可期。明兰认为,这样的人家,虽无大富大贵,但安宁踏实,正适合媛姐儿这样渴望安稳的性子。
她先将此事与盛纮、王氏以及兄长盛长柏商议,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然后,她才正式向梁晗提出了这门亲事,并详细说明了沈家的情况和结亲的利弊。
此时的梁晗,经过几年沉淀,加之目睹明兰对媛姐儿的真心付出,心态已与往日大不相同。他认真听取了明兰的分析,又私下派人打探了沈家情况,觉得确实是一门稳妥的亲事,对媛姐儿而言是很好的归宿,便欣然同意。
于是,在明兰的一手操持下,媛姐儿与沈举人定下了亲事。订婚那日,明兰以姨母的身份,为媛姐儿添置了丰厚的嫁妆,远远超出了墨兰留下的体己,其规格甚至超过了梁家其他庶出姑娘,充分彰显了盛顾两家对这门亲事的重视和对媛姐儿的爱护。
看着媛姐儿穿着喜庆的订婚服饰,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羞涩而幸福的模样,明兰心中百感交集。她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可能的墨兰,一个走上了完全不同道路的、安稳幸福的墨兰。
她站在盛家热闹的厅堂里,遥望着远方,在心中默默说道:四姐姐,你安心吧。媛姐儿的路,我为你铺好了。她会有疼爱她的丈夫,有安稳顺遂的人生。你的血脉,会在这世间,平静而温暖地延续下去。这,便是我对你承诺的兑现。
梁晗在女儿的订婚宴上,看着忙碌周旋、气度雍容的明兰,再看看亭亭玉立、未来可期的女儿,心中五味杂陈。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过去对家庭的忽视、对墨兰的冷漠,是多么大的错误。一个家庭的温暖和未来,是需要用心经营和珍惜的。明兰用她的行动,给他上了沉重而又深刻的一课。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