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袖中的西境急报还带着火漆的余温,指尖轻轻一捏便收了手。 她与裴砚并肩走下宫门台阶,青石路面映着夕阳余晖,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上显得格外清晰。风从城外吹来,拂动她的裙角,也带走了方才城楼上那一瞬的安宁。
他们行至乾元殿侧阁时,步辇声由远及近。太后乘辇而来,身后跟着两名低眉顺眼的老宫人。她脸上带着惯常的慈和笑意,抬手示意二人停下。“好一场落日,本宫特地赶来同看一眼,没想到你们还未回宫。”
沈知微低头行礼,“母后亲临,是儿臣之幸。”声音平稳,姿态恭谨。
就在她直起身的一刻,脑中骤然响起冰冷机械音——
“毒酒本该赐死那狐媚子……如今她竟还立于城头。”
三秒时限转瞬即逝,系统归于沉寂。沈知微的手指在袖中微微收紧,面上却无半分波动。她只是略一偏头,似被风吹得不适,轻咳了一声,抬手扶住额角。
“怎么了?”裴砚立刻察觉,眉头皱起。
“许是站久了,有点头晕。”她低声说,语气里透出几分虚弱,“臣妾想先回宫歇一歇。”
裴砚点头,“去吧,让御医随行。”
“不必惊动。”她摇头,又向太后欠身,“儿臣失仪,先行告退。”
太后含笑点头,“好好休息,明日再来请安也不迟。”
沈知微转身离去,步伐不疾不徐,身边宫人簇拥着前行。直到转入一条偏廊,四周无人,她才稍稍放慢脚步。夜风穿过回廊,吹得檐角铜铃轻响。她拿出帕子掩住唇,实则借势遮住嘴角一丝冷意。
“去查先皇后病逝前三日的膳食记录。”她低声对身旁女官道,声音极轻,几乎融进风里。
女官垂首,“是。”
沈知微没有再说话。她继续往前走,中途在一处月洞门前驻足,抬头望天。月亮刚升起来,清冷如霜。她不动声色地启动心镜系统的第二次读心机会,目光落在一名提灯经过的老宫女身上。
三秒后,机械音再度响起:“那年汤药端进去时,手都在抖……可谁敢说?”
她眼神微凝,随即恢复如常。老宫女的身影消失在拐角,灯笼光晃了几晃,终归沉入黑暗。
原来如此。
先皇后并非病故,而是死于一碗没人敢质疑的药。而今日太后心中所念的“狐媚子”,正是她自己。那一句“本该赐死”,不是错觉,也不是误听。那是埋藏多年的杀意,终于在她放松警惕之时,被系统无声揭破。
她缓缓收回视线,指尖抚过发间。白玉簪断了一截,只剩半支插在鬓边。她没让人换新的,也没打算取下来。这支簪子陪她走过太多夜晚,如今断了,反倒像是某种提醒——太平不会凭空而来,哪怕外患已除,内里仍有刀锋暗藏。
回到紫宸宫前,她停步片刻。宫灯映着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知道,从这一刻起,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只防敌人,更要提防那些看似亲近的人。太后能对先皇后下手,自然也能对她动杀机。只是当年未能得手,如今更不会轻易放过。
但她不能打草惊蛇。
太后地位尊崇,又是裴砚名义上的母亲。若贸然翻旧案,不仅难以取证,反而可能激起反扑。她必须一步步来,先摸清当年经手之人,再顺藤摸瓜,找到真正的证据链。
她走进宫门,屏退左右,独坐灯下。桌上摊开的是各地巡检司的汇总文书,但她并未翻看。她盯着烛火,脑海中反复回放太后的神情、语气、动作。那笑容太自然,话说得太得体,正因如此,才更显虚伪。一个真正慈爱的长辈,不会用“狐媚子”这样的词去称呼儿媳,更不会在看到她安然立于城楼时,生出“本该赐死”的念头。
这不只是厌恶,是恨。
她闭上眼,第三次启用读心能力,目标是明日值守慈宁宫的一名小太监。三秒后,心声浮现:“太后昨夜又烧纸钱,念叨‘对不起’……我不懂她在对谁说。”
沈知微睁开眼,眸光微闪。
烧纸钱,道歉。这不是忏悔,是恐惧。她怕冤魂索命,怕真相暴露,怕有人追查到底。而这份心虚,恰恰说明当年之事绝非偶然。
她提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三个名字:李德全(内务府掌事)、周嬷嬷(先皇后贴身侍婢)、陈太医(御医院前任院判)。这三人是当年最接近先皇后的人,若真有问题,必有人知情。
纸条写完,她折好放入一个小瓷瓶,交给影七派来的暗线。“送去东六所,交给柳姑姑。让她悄悄查,不要碰原件,只记内容。”
影七的人点头离去。
她靠在椅背上,终于松了一口气。调查已经启动,但还远不到收网的时候。她需要更多时间,更多线索,最好还能找到一份未被篡改的原始档案。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宫女禀报:“娘娘,太后遣人送来安神汤,说是助您安眠。”
沈知微看着那碗冒着热气的汤药,久久未语。
她没有让人端进来,也没有拒绝。只是淡淡说了句:“搁在外间吧,凉一会儿再喝。”
宫女应声退下。
她盯着那扇门,心想,送汤的人来了,说明太后在盯着她有没有异常。若她拒收,反而会引起怀疑。若她喝了,万一真有问题,便是自投罗网。
她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夜风涌入,吹熄了桌上一支蜡烛。她望着远处慈宁宫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像一只静卧的猛兽。
她低声自语:“你想让我死,我也想知道她是怎么死的。”
这句话落下,她转身坐下,拿起茶杯倒了一盏浓茶,一口饮尽。今晚不会睡,也不能睡。她要等第一个消息回来,要看清楚,这场深宫里的旧案,究竟藏着多少血。
紫宸宫的灯一直亮着。
外面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一道黑影悄然掠过屋檐,落地无声。他从怀中取出一份薄册,轻轻放在沈知微书案前。
“找到了。”他在门口低语,“先皇后最后三天的膳食单,原档藏在内务府地库夹层,有人动过,但底稿还在。”
沈知微翻开册子,目光迅速扫过。
第一日:清粥一盏,莲子羹半碗,无异样。
第二日:参汤一碗,由周嬷嬷亲自熬制,呈报御膳房备案。
第三日:午时送药膳鸡汤,晚膳未用,酉时服汤药一次,后昏迷不醒,次日凌晨驾崩。
她盯着“药膳鸡汤”四字,手指慢慢收紧。
这种汤,按例需由太医开具方子,御膳房按单烹制,并留样备查。但这份记录上,既无太医签字,也无留样登记。
她合上册子,声音很轻:“查这道汤是谁做的,谁送的,谁批准的。”
黑衣人点头,“已经在查。”
沈知微站起身,走到铜镜前。镜中女子面色苍白,眼底却燃着火。她伸手摘下断簪,握在掌心,尖锐的一端刺进皮肤,带来一丝清醒。
她知道,这条路走下去,可能会动摇整个后宫的根基。但她别无选择。
因为有些事,不死不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