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风波带来的短暂平静,并未持续太久。薛斩深知侯君集绝不会善罢甘休,潜在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他更加快了“狂字营”的训练,同时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应对未来危机的准备中。而一个在他心中酝酿已久,足以改变大唐骑兵战力格局的“小玩意”,被他提上了日程。
这日,天光晴好,李世民依照惯例,率领部分重臣及皇子,前往城北禁军马场视察军马驯养及骑兵操演。北伐在即,骑兵作为对抗突厥的核心力量,其状况牵动着这位帝王的心。
马场上,蹄声如雷,烟尘滚滚。一队队精锐骑兵演练着冲锋、迂回、骑射等战术,动作娴熟,气势雄壮。李世民端坐于观礼台主位,看着眼前这支耗费巨大的雄师,微微颔首,但目光深处,仍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隐忧。骑兵虽强,但战马损耗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长途奔袭、崎岖地形,都极易导致马蹄磨损、开裂,甚至报废,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持续作战能力。一匹良驹的培养,所需时间与金钱,远超训练一名骑兵。
随行的文武百官,亦是神态各异。李靖、李绩等军方重臣看得目不转睛,不时低声交流。侯君集位列武将前列,面色平静,眼神却偶尔扫过在场众人,不知在思量什么。文官则以长孙无忌为首,更多是在观察陛下的神色,揣摩圣意。李承乾、李泰两位皇子亦在伴驾之列,李承乾看得颇为专注,而李泰则显得兴趣缺缺,更多时间在与身旁的文士低语。
薛斩作为千牛卫中郎将,且有练兵之名,亦在随行之列,位置相对靠后。他安静地站着,目光却并未完全停留在骑兵演练上,而是不时看向马场边缘,那里有他提前数日便安排好的“道具”。
演练间隙,李世民兴致颇高,在李靖、侯君集等人的陪同下,走下观礼台,近距离检视军马。看着一匹匹神骏的战马,李世民抚摸着其中一匹的鬃毛,感叹道:“有此雄骏,何愁突厥不破?只是,马蹄易损,实乃心病。”
侯君集连忙接口:“陛下放心,臣已严令各军,加强马匹养护,备用马匹亦在持续补充,定能保障北伐所需。”
就在这时,薛斩看准时机,越众而出,来到李世民面前,躬身行礼:“陛下,末将有一物,或可解陛下心病,大幅减少战马损耗,提升骑兵战力。”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薛斩身上。尤其是侯君集,眼神骤然一冷,带着审视与不悦。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向他:“哦?薛卿又有何奇思妙想?速速道来。”
“口说无凭,请陛下移步,容末将演示。”薛斩不卑不亢,引着李世民及一众大臣走向马场边缘。
在那里,并列拴着二十匹普通的军马。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十匹马的蹄子上,都钉着一个个U形的、闪着金属幽光的薄片(马蹄铁),而另外十匹则没有。
薛斩解释道:“陛下,诸位大人,此物名为‘马蹄铁’,乃精铁打造,钉于马蹄之上。今日演示,这十匹钉了马蹄铁的马,与另外十匹未钉的,将在同一条粗糙多石的路面上,奔驰十里。请陛下与诸位大人观其效果。”
李世民点了点头,示意开始。
一声令下,二十匹战马在同一名骑手的驱策下(轮流骑乘,确保公平),沿着马场旁特意铺设的、布满尖锐碎石和硬土块的测试道路奋力奔驰起来。尘土飞扬,蹄声杂乱。
十里路程,对于战马而言,转瞬即至。
当二十匹马重新回到起点时,所有人都围拢上去,仔细查看它们的马蹄。
结果,一目了然,对比鲜明!
那十匹未钉马蹄铁的战马,马蹄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有的蹄缘破裂,有的蹄甲出现裂纹,甚至其中一匹因为踩到尖石,明显崴了一下,行走略显蹒跚,马蹄温热,马匹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而反观那十匹钉了马蹄铁的战马,马蹄完好无损!那U形的铁片牢牢地保护着蹄子,只有铁片边缘与地面接触的部位有轻微的磨损痕迹。马匹状态稳定,呼吸平稳,仿佛刚刚只是进行了一次普通的散步。
“这……”一位老将军忍不住蹲下身,亲手触摸那钉着铁片的马蹄,又摸了摸旁边那匹磨损严重的马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竟有如此神效?!”
李世民眼中精光爆射,他亲自上前,仔细查看了两组马匹的蹄子,又命人将一匹钉了马蹄铁的马牵过来,仔细端详那小小的铁片,甚至还用手掂了掂分量。
“好!好!好!”李世民连说三个好字,脸上满是惊喜与激动,“此物虽小,却于骑兵有大利!马蹄得以保护,损耗必将大减,行军速度、持续作战能力皆可提升!薛卿,你又立一奇功!真乃朕之福将,大唐之福将!”
他畅快的大笑声在马场上空回荡。周围众臣,尤其是军方将领,无不面露喜色,他们都是知兵之人,立刻明白了这小小马蹄铁蕴含的巨大价值。
李靖捻须微笑,适时补充道:“陛下圣明。此物确可大幅减少战马非战斗减员,提升我骑兵持续作战与机动作战能力,确为安邦利器!薛斩此献,功在千秋!”
侯君集看着这一幕,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万万没想到,薛斩竟然能拿出如此具有颠覆性的东西,再次赢得了陛下的青睐和军方的认可。这让他之前的打压,显得如同笑话。
然而,就在这满堂赞誉(至少表面上是)之际,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了。
随行的工部侍郎,出身清河崔氏的崔琰(与历史人物同名,此处为虚构),快步上前,对着李世民深深一躬,语气“恳切”地说道:“陛下!此物巧夺天工,确为国之利器!臣以为,此等关乎军国大事的利器,制造工艺必须严格保密,质量必须统一管控。当由将作监统一督造,制定标准,严控流程,方可大规模装备全军,确保其效用,亦能防止技术外流!若由各军自行打造,恐规格不一,良莠不齐,反误大事!”
他这番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完全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但在场明眼人都清楚,崔琰此举,是想将这马蹄铁的制造权和巨大的潜在利润(无论是官方采购还是未来可能的民用推广),牢牢掌控在世家门阀影响力深厚的将作监手中!一旦由将作监垄断,那么定价、产量、分配,都将由他们说了算,这其中蕴含的利益和权力,足以让人眼红。
薛斩心中冷笑,果然来了。他早就料到,一旦拿出超越时代的东西,必然会引来觊觎。他正欲开口反驳,却有人比他更快。
“崔侍郎此言差矣!”
出声的并非武将,而是站在文官队列前列的房玄龄。这位以智慧着称的宰相,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将作监统一督造,固然利于标准统一。然,北伐在即,军情如火,骑兵亟待换装此物。将作监工匠有限,产能能否跟上?各地边军,路途遥远,统一督造再行分发,耗时几何?岂不贻误战机?”
他顿了顿,看向薛斩,目光中带着一丝赞赏:“老夫以为,薛将军既能献上此物,必有成熟制法。当务之急,是令薛将军献出制法,由兵部军器监牵头,联合将作监,并授权各边镇军器作坊,同时开工,全力打造,优先保障北伐大军!如此,方能最快形成战力!至于标准管控,可由军器监制定章程,严加督查即可。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岂能因噎废食?”
房玄龄一番话,逻辑清晰,直指要害,既肯定了马蹄铁的价值,又提出了更高效、更符合当前紧急军情的推广方案,巧妙地打破了崔琰试图由将作监垄断的企图,将主导权部分划归了兵部军器监,并允许边军自造,极大地削弱了世家的控制力。
崔琰脸色微变,还想争辩:“房相,技术外泄之忧……”
“崔侍郎多虑了。”李世民开口了,声音平静,却带着最终的决断,“此物构造,看似简单,重在理念。薛卿献此安邦之策,已是首功。制法,便按房相所言,由薛卿交付军器监,联合打造,速速推行!各边军重镇,亦可依图自造,务必在北伐之前,为所有战马装备齐全!此事,由兵部总揽,李靖督之。”
他直接点名李靖督办,既是信任,也是将这份功劳和与之相关的权力,部分赋予了军方,平衡了朝堂势力。
“臣,领旨!”李靖肃然应道。
“末将遵命!定当毫无保留,献出制法!”薛斩也立刻表态。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看着薛斩,越看越是欣赏:“薛卿屡献奇策,忠勇可嘉!待马蹄铁装备全军,朕再行封赏!”
“谢陛下!”薛斩躬身,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只有一丝了然。他知道,自己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献出马蹄铁,解决了骑兵的一大难题,但也将自己和这巨大的利益与技术,彻底暴露在了各方势力面前。接下来的明枪暗箭,只会更多。
侯君集站在人群中,看着备受赞誉的薛斩,看着被赋予督办权的李靖,看着吃瘪的崔琰,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紧。他脸上努力维持着平静,甚至挤出了一丝附和的笑容,但心底的杀意,却如同野草般疯狂滋长。
‘薛斩……你必须死!北伐之时,便是你的死期!’他在心中疯狂地呐喊。
视察结束,銮驾回宫。马蹄铁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开。军中一片欢腾,尤其是骑兵部队,对此期盼不已。而朝堂之上,围绕着马蹄铁制造、分配可能带来的权力与利益再分配,一场新的、无声的博弈,已然拉开序幕。
薛斩回到军营,立刻被激动的部下围住。
“将军!听说您又立大功了!”
“那马蹄铁,真有那么神?”
薛斩看着一张张兴奋的脸,笑了笑,压下心中的隐忧,朗声道:“不错!以后咱们大唐的骑兵,能跑得更远,打得更狠!不过,这跟咱们眼下关系不大。”他脸色一正,“都给我继续操练!北伐在即,别到时候拖了后腿!”
“是!”
驱散众人,薛斩独自回到值房。他铺开纸张,开始详细绘制马蹄铁的制造图纸和钉掌的注意事项。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毫无保留地将这东西交出去,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来自各方(尤其是世家和侯君集)的阻力和非议。
同时,他心中另一个念头也越发清晰:马蹄铁只是开始。他脑海中那些关于武器改良、战术革新的知识,必须更加谨慎地选择时机和方式拿出来。在拥有足够自保的力量和稳固的靠山之前,过早暴露太多,只会引来灭顶之灾。
献宝的荣耀之下,是愈发凶险的处境。薛斩如同一叶扁舟,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权力海洋中,他必须小心翼翼地掌控着方向,在惊涛骇浪中,寻找到那一线生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贞观第一狂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