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负责防守南京城的,是阿山。
说起这个阿山,他的经历倒也颇为复杂。
阿山的父亲是阿尔塔什,早年他们一家跟随父亲阿尔塔什一起投奔清朝,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于是,阿山决定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和几个弟弟一同投奔明朝。
然而,命运却好像在和他开玩笑,在投奔明朝的路上,他的两个儿子被追杀他的阿敏射死。而他自己也受了重伤。
尽管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阿山并没有放弃。可是当他带着部族来到明朝边境时,明朝边军却把他派去的随从都给杀了。
走投无路之下,他不得不再次返回,并向皇太极请求宽恕。幸运的是,他得到了皇太极的宽恕,并在1644年因山海关与李自成作战的功绩而被封为三等公爵。
值得一提的是,阿山手中掌握着一支强大的水师力量。正是在这支水师的帮助下,多铎才能顺利地渡过长江,攻下南京城。
但目前这支水师正随着博洛征战江南,并不在南京附近。
目前阿山手下防守南京的兵力并不多,仅有一千多名八旗兵和两三千名投降的明军。
但是阿山这个人经验丰富,老谋深算。如果不是阿济格亲自出马,仅凭邵尔岱和高第,即便是加上刘良佐,都不可能让他打开城门。
思来想去,妶玉认可了邵尔岱的判断,那么要想攻下南京,既然不能骗开城门,那么也就只剩下强攻这一条路了。
原本妶玉也想过智取,比如派士兵装扮成老百姓,潜入城内,在开城门时里应外合,夺取城门。
但这条方案也很快被否决了,如果是进攻县城,这一招或许是有用的,但对于南京这种大城市,是没有用的。
原因很简单,南京这种大城市的城门背后,往往还建有瓮城,有时候甚至还有两道、甚至三道瓮城。
这瓮城是什么意思呢?
打个简单的比喻,瓮城好比有两道门甚至三道门,打开第一道门的时候,里面还有门是关着的。
某些安全级别高的地方,例如机场的安检门,往往也会有类似的设置。
因此,对于这种有瓮城的城门,即便你靠着乔装成百姓的士兵攻下了第一道城门,守军也能凭借后面的城门和瓮城进行防守,歼灭你的攻城士兵。
因此只有强攻这一个办法,但是强攻是有巨大的风险的。
倒不是说妶玉的军队攻不下南京城,实际上,仅凭此时南京城内的三四千清军,妶玉攻下南京也就是时间问题。
但偏偏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时间。
要知道,此时多铎的几万大军,就在离南京不远的芜湖与黄得功对峙,而博洛的数万军队,也在距离南京几百公里之外的江南。
说白了,除非能在几个小时内攻下南京,否则万一拖延时间久攻不下,等到多铎和博洛的军队得到消息,回过头来包夹南京,到时候妶玉攻打南京的这一万部队,将会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
这是一场恶战,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不仅要攻下南京城,还必须要尽快攻下来,至少要在多铎的援军抵达南京之前攻下来。
就在这时,妶玉再次想到了她的大军师李书恒。
李书恒最擅长的就是依据地形地貌,制定可靠的战略,在这一个专业领域,他是绝对专业的。
李书恒盯着沙盘陷入了沉思。
南京城作为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曾经的大明都城,城墙之高之厚,都是毋庸置疑的。
历史上人们形容南京,常常会用“虎踞龙盘”一词,指的就是南京城依山傍水而建,前有秦淮河绕城,作为护城河,后有钟山、紫金山和玄武湖作为屏障,更不用说还有长江天险,这本来都是易守难攻的。
所以当多铎南下时,弘光君臣的弃城而逃才会那么地令人扼腕痛惜。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弘光的不战而逃,等于把一座坚固的城池拱手让给了多铎,也给妶玉如今的攻城带来了困难。
南京城有多个城门,不过历史上,大多数的进攻方都是从城南攻破城池,这是有一定的地理原因的。
从地理上来看,南京城的正北是玄武湖,东北是钟山,其他方向都被河流包围。
理论上,除了正北和东北方向因为湖泊和山的缘故,无法攻城以外,其他方向都是可以进攻的。
不过城南有其特殊性,就是秦淮河在这个地方,走成了一个“几”字形,“几”字形的西边紧靠莫愁湖,是“三山门”(今水西门),正南方向是“聚宝门”(今中华门),东面则是“正阳门”(今光华门)。
这个地方的特殊性就在于,进攻方可以通过秦淮河,利用船把士兵和武器、粮草迅速地调集过来,后勤补给简单,而且三面的战船和火炮可以形成交叉火力,是最容易攻破城池的地方。
这也是历史上,各个朝代大多都是从这里攻进城的原因。
但与之对应的,这里的防守力量通常也都是最强的。
思来想去,李书恒放弃了投机取巧的想法。
因为这次进攻南京,妶玉军有两个弱点。
其一是兵力不足,就算加上刘良佐的三千人,总兵力也只有一万人出头,而南京城毕竟城高墙厚,何况城内还有三四千守军。
其二是兵贵神速,粗略估计一下的话,多铎的骑兵从芜湖赶过来,最多只要半天的时间,而如果敌军骑兵轻装简从,两匹马换着骑,急行军的话,最少只要5、6个小时,清军骑兵就能赶到南京城下。
这也就意味着,留给妶玉进攻南京城的时间,从发动攻击开始到结束,最多只有5、6个小时,若是在这5、6个小时之内不能攻破城池,等待妶玉的,就会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本来有这两个弱点,就不应该强攻,但偏偏守城的是老谋深算的阿山,面对这样的对手,一切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自取其辱。
有时候,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战法需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兵法,照抄古人战例,就好像韩信能够背水一战,不代表谁都可以。
学得不好,那就成了东施效颦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贞德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