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四季更迭,又一年的秋天如期而至!那一年他十岁,哥哥十七,已经是一米八的小伙子了!也是村里最标致,最有文化的青年。
他身穿笔直的军装,胸前别着大红花,更显得挺拔俊朗。在乡里精挑细选的参军队伍里,也是最让人移不开眼的。
母亲是传统的老式母亲,裹着小脚,五十四岁已经驼了背,导致后来去世的时候腰弯将近九十度。放进棺椁都是侧身的。
她在村口,把从邻居家借的,连同自己家里攒了很久的一兜儿鸡蛋,放在哥哥手里!满是不舍的脸上,挤出来些许笑容,朴实的妇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握着儿子的手紧了又紧,最后变成了止不住的哭泣……
父亲面无表情的说她没出息,可也是望着越来越远的队伍拐了个弯,消失在山后半晌,才说了两个字,“回吧”!
哥哥走后,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过着,好像也没有那么想念。只是,李志有小朋友逃课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越发难管了。上树掏蛋,下河摸鱼,这种地方总是能频繁看到他!
再后来,干脆就不上学了,12岁的男孩儿在当时,都能下地挣工分儿了。以至于他的终身学历为小学四年级。(当时的孩子们,没有幼儿园,都是直接进学堂的,年龄要求也不大,八九岁十来岁才开始去上学的也很多。而且基本到六年级就剩不下几个学生了。)我想如果不论知识,不比吃饱穿暖,那时候孩子童年,要比现在小朋友的有意思多。
再见到哥哥,就是一年后部队的探亲假,可正好赶上收秋,哥哥风尘仆仆的回来,匆匆忙忙干了几天活,就又匆匆忙忙走了。再写信回来,就说部队要调他去南方,过两年才能回家,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每年回来的,都是四五封平安信。
一直到哥哥24岁那年,分配到北京电视台工作,才又有了探亲假。
正好,年前家里也给他说了一门亲事,说等回来就把事儿办了。姑娘是同村的,叫艳芬一米七的个子,样貌不算惊艳,可也算端正,最主要是地里家里干活是一把好手,衣服缝的像缝纫机砸出来的,针脚平整又均匀。
他们的母亲很是满意。不过能干的人眼界也高,总是对别人干过的活计不满意,总是对不称心的事儿数落了又数落,事实也是打脸很多人,同样的活儿,她确实做起来比大部分人做的好,选男人也是挑挑捡捡,拖拖拉拉到了二十四五,在那会儿就算是老姑娘了!
可当媒人上门说亲时,听说是治顺,也很快答应了。
李治顺是哥哥的名字,和治有差一个字,但是,后来上户口时治写成了志,他们的父母又不识字,等多年后发现又觉得不影响什么,所以也没改。
治顺虽然读了不少书,也当了兵,最后还分到了大城市工作,可是对于感情他是没经验的,因为他读的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政治之类的……
当回来后知道亲事时,看的出他是不太愿意的,虽然他对婚姻没有经验,可是他也是有想过找怎样的伴侣,过怎样的生活,潜意识里他有自己的要求。
没人知道他当兵时都做过什么,只知道有些是保密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八零后父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