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之夜的高光时刻,属于三位女神——宫丽、艾西瓦娅和拉蒂西亚。
当她们并肩出现的那一刻,全场的闪光灯几乎炸开。
一个东方古典美,一个印度异域风情,一个法兰西式的浪漫,三人如同不同文明的化身。
宫丽身上的那件银白旗袍更是惊艳无比。细腰、长腿、雪肤、肩颈线优雅得像雕塑。
那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巅峰。
而那双含笑的眼,似乎什么都没放在心上——哪怕是那个曾经爱过、如今避之不及的男人。
老谋子站在人群中,装作若无其事。
但他眼角那一瞬的闪躲,还是被王轩捕捉到了。
果然,江湖旧事,哪怕过去十年,红毯一照,还会泛起涟漪。
开幕式正式开始。
会场内部灯光暗下,金色幕布缓缓升起。
官方发言人上台——是法国文化部长,一位看起来有点“秃然”的中年男士。
王轩听了几分钟,脑子就飘了。
“无论东西方,领导讲话都有个通病——都能把一句话说成半小时。”他心里吐槽。
台下不少明星也开始互相低声聊天,只有记者还强打精神简要记录。
终于,发言结束,全场掌声如释重负。
接下来,第一部正式放映的电影登场:佩德罗·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
这位西班牙国宝级导演几乎是戛纳的常客,他的电影永远带着浓重的个人气味——情色、宗教、性别、压抑与释放。
影片开始不到十分钟,王轩就意识到:这是一部很有力气的片子。
果不其然,同性恋、恋童癖、异装癖,外加宗教压抑。
导演把这些元素编织成一场极致的视觉盛宴。
据说这片是他半自传性质的作品,讲的是自己少年时在天主教学校的经历。
影片属实是符合了王轩对西方教会的刻板印象了——有牧师的地方就有小男孩。
王轩靠在座椅上,看的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和斯嘉丽一起指指点点,属实是有点不懂礼貌了。
当斯嘉丽忍不住笑出声时,立刻被礼仪人员提醒“请安静观影”。
她憋着笑,轻轻拍了拍王轩的手背,像是怕他再乱说什么。
整场放映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影片结束时,现场掌声雷动。欧洲影评人对阿莫多瓦一向宽容,哪怕再猎奇的题材,只要形式够大胆,他们就视若神作。
走出会场,夜风带着微微的咸味。
王轩深吸了一口气,脑子还在转。
他忽然有种感觉:这趟戛纳之行,不只是来拿奖或露脸的。
更像是一场“世界观的重新洗牌”。
王轩笑了笑,抬头看向远处那一排闪烁的戛纳灯牌。
看完开幕片子之后,戛纳的夜晚才真正开始活跃起来。
王轩和剧组几个人被安排去参加一个自助餐聚会。
这类聚会不同于正式的宴会,更多的是自由交流、碰面打招呼的机会。
王轩自然是吃得饱饱的,毫不怠慢,赵云长也被他叫来一块儿凑热闹。
两人在长桌边随意坐下,盘里夹满了牛排、海鲜和沙拉,不时碰杯,小声交流。
至于剧组其他成员,他们可就各自行动了。
有的去找朋友套关系,有的悄悄混入别的剧组希望撞运气,毕竟在场的大多数都是圈内大佬,任何一次偶然的对话都可能为以后的项目铺路。
王轩并不操心大家会做什么,毕竟,这帮年轻小伙子,活力和魄力都有,不差机会。
斯嘉丽倒是一直跟着王轩。
从自助餐吃喝到结束,她都紧随其后,偶尔帮他夹菜,偶尔轻声提醒他别吃太多。
礼服的束缚让她有些不舒服,微微皱着眉,但依旧保持优雅——这就是女明星的职业素养了。
吃完,她直接回酒店换衣服,毕竟礼服穿着真不方便。
别问王轩为啥不主动去和老外打好关系,比如昆汀之流。
额,这主要是王轩懒得去舔老外的臭脚,而且老外玩的花,同性恋一大堆。
这要是对王轩动手动脚,那就不是那个商演上遇到的小老板的下场了。
王轩怕自己一激动动手打死人,毕竟天天晨练,王轩的肉体已经突破人类极限了。
这要是全力一巴掌,怕不是能把别人头打歪,是180度的那种,头歪了,人也没了。
今晚结束后,接着就是主竞赛单元的电影放映。
每天大概播放两到三部,评审团每天都看片、做笔记、开会讨论。
到22号左右,奖项才会最终确定下来。
十多天的电影节,远不止主竞赛单元的放映。
非竞赛单元和特别展映单元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好莱坞大片首映、经典影片复映、纪录片放映等等。
今年的亮点之一,是昆汀·塔伦蒂诺的新作《杀死比尔2》。
这部片子一亮相,戛纳影迷和媒体都炸了。
此外,还有午夜场放映,这种时间段播放的电影,通常尺度极大:恐怖片、实验影片、亚洲重口味作品层出不穷。
不知道,还以为在看小日子的爱情艺术片。
当然今天就没和斯嘉丽继续电影院场景了,而是直接就在酒店办事了。
毕竟折腾了一晚上,斯嘉丽是懒得出门了。
至于剧组的其他主创,王轩也是懒得管他们去哪儿猎艳了。
都是热血男儿,还高大帅气,这段时间戛纳美女又多的要死,不干点什么,对不起美国佬北美野牛的绰号了。
电影节的日子就是每天看电影、交流、应酬。
王轩不是每部片子都去,很多影片只看简介就没兴趣。
第一天播放的都是名气较大的电影。
当天放映的,是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华氏911》。
这部片子政治意味极强,既讽刺了漂亮国大统领和拉登的关系,也批判了去年漂亮国对伊拉克动武的行为。
论政治敏感性,这类影片放在柏林电影节或许更合适,但法国显然更“铁胆”,敢在戛纳亮相。
法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本身就持反对立场,这部影片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法国的政治表态。
王轩看完,心里暗自评估。
“我这次来戛纳,不可能拿金棕榈。”
他很清楚,第一天的放映就让他明白了——政治敏感片和社会议题片在欧洲影坛话语权极大,而年轻导演的故事片即便入围,也只能在边缘试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华娱从02驻唱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