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山北麓勘察归来,周青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评估报告撰写工作中。他深知这份报告的分量,不仅关乎一个重大项目的命运,更可能牵动西山深处那未知的博弈。
他白天组织专家组讨论,汇总各方数据,晚上则独自在办公室,字斟句酌地起草核心章节。他必须用最严谨、最无可挑剔的科学语言,将青龙潭项目选址的巨大风险揭示出来,但又绝不能流露出任何关于“地脉能量”的超常规认知。
他重点突出了几个关键风险点:
1. 地质风险:基于现场勘察和深入分析,他指出了前期勘探未发现的几条隐伏活动断裂带,论证了大规模开挖和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极高风险。
2. 生态风险:详细阐述了项目对高山湿地生态系统、珍稀物种栖息地及自然保护区景观完整性的不可逆破坏。
3. 水文风险:论证了项目对区域地下水补给和下游水系的潜在严重影响。
每一处论断,他都附上了详实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和权威的参考文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他将青龙潭盆地那种能量场的“不稳定感”,巧妙地转化为地质结构“活跃”、生态系统“脆弱”的科学描述。
报告初稿在专家组内部引发了激烈争论。项目投资方代表极力反驳,指责周青危言耸听,夸大风险,阻碍发展。但周青准备充分,据理力争,加上勘察期间展现的专业素养和扎实数据,赢得了专家组内多数中立专家的支持。连组长也认为,周青提出的风险确实存在,需要高度重视。
然而,就在报告即将定稿的关键时刻,一股无形的压力悄然袭来。
先是周青接到几个“关心”的电话,来自市里某位领导秘书和经委某位处长,话语间暗示项目背景深厚,希望评估“客观全面”,不要因小失大。接着,工环中心突然接到审计通知,要对其近两年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例行检查”。虽然最终查不出什么问题,但明显意在干扰和施压。
周青心中冷笑,对方果然坐不住了!这种施压手段,更让他确信青龙潭项目背后有猫腻!
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他一方面顶住压力,继续完善报告,另一方面,他动用了自己一年多来积累的人脉和【势能积累】的效果。他通过可靠渠道,将报告的要点和项目存在的巨大争议, discreetly 传递给了省里几位素以严谨和环保立场着称的老专家和人大代表。
果然,不久后,省人大环资委和政协相关专委会开始关注此事,要求省政府对项目风险进行重新论证。舆论也开始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
压力瞬间反转!项目推动方不得不放缓步伐,同意组织更高规格的专家进行二次论证。
【叮!宿主成功顶住压力,坚持原则,揭露重大环境风险,有效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地脉稳定!】
【“势能积累”效果显着提升!宿主在环境评估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增强!】
【解锁新辅助功能:“风险评估直觉”(被动)!】
【功能说明:被动生效。当宿主面临重大决策或评估复杂情况时,可微弱提升对潜在风险(包括常规风险及能量层面隐性风险)的直觉预警能力。有助于做出更审慎的判断。】
“风险评估直觉!”周青心中一喜。这个新能力来得正是时候!它不仅能帮助他更好地完成工作,更能让他在未来探查混沌区域时,多一分对危险的预知!
最终,在周青和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下,青龙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被暂缓,要求进行更深入的地质勘探和环评。虽然未能彻底否决,但成功阻止了仓促上马,为后续的博弈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场评估风波,周青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坚定的立场和巧妙的政治手腕,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工环中心和他的个人声誉达到了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将一个可能引爆西山深层危机的项目扼杀在萌芽状态,履行了“守山”的职责。
经此一役,周青在专家组和省级层面的地位更加稳固,说话更有分量。他利用这种影响力,开始推动将“系统环境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的强制性前置程序,并尝试将一些更科学的生态敏感区和地质风险区识别方法纳入规范。这为他未来更好地保护类似西山这样的区域,奠定了制度基础。
风波过后,周青的生活重回正轨,但他内心的紧迫感却更强了。青龙潭项目虽然暂缓,但背后的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西山深处的秘密,依然像一团迷雾,亟待揭开。
他决定,是时候再次提升自身实力,为最终探查那片混沌区域做最后的准备了。而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彻底炼化那枚沉寂已久的“戊土镇金令”,掌握更强的地脉操控之力!
新的挑战,已在眼前。周青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金石谷的方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