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入冬前生产队组织马车去银盘湾煤矿拉煤的事,丁倩就悔得直拍大腿。那时候她满脑子都是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把拉煤这档关乎冬天能不能活下去的大事忘得一干二净。等她反应过来时,煤早就被分光了,最后还是邻居大娘看她可怜,匀了她半筐煤末子,里面掺着几块勉强能烧的煤石。可这点东西哪够撑过内蒙的冬天?炉子里的火永远烧不旺,火苗小得像快灭的蜡烛,土炕更是冷得跟冰板似的,晚上躺上去,能冻得人一激灵。水缸里的水也结了厚厚的冰,早上想舀点水洗脸,得先拿斧头凿半天。
挑水成了丁倩最犯难的事。之前扭伤的膝盖还没好利索,别说挑着满满两桶水,就是空着手走快了都疼。她只能把用水省到了极致,渴了就从水缸里掰块冰含在嘴里,等冰慢慢融化,顺着喉咙滑下去,冰凉凉的,倒也能解点渴。饿了就煮土豆,锅里倒点融化的冰水,把土豆丢进去,煮到筷子能戳透就算熟了,连点盐都舍不得放。有时候读起书来入了迷,锅里的土豆煮糊了都不知道,等闻到焦糊味跑过去,锅里早就黑得冒黑烟,土豆硬得能当石头扔
这些“糗事”后来在村里传成了趣谈。张大爷家的小子不爱读书,每天就知道掏鸟窝,张大爷就拿着丁倩的事教育他:“你看看丁知青,读书读得连土豆糊了都不知道,你要是有这劲头,将来也能考大学!”
在乡亲们眼里,这哪是什么糗事?分明是丁倩学习太投入、太专心,是所有孩子都该学的榜样。丁倩自己也不觉得丢人,反而觉得挺开心——能从早到晚心无旁骛地抱着书本,不用想着下地干活,不用想着怎么应付各种 “学习会”,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日子。
真正让她难受的,是那钻骨头缝的冷和填不饱肚子的饿。就算没有高考,知青的日子也不好过,每天要跟天斗、跟地斗,先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才能谈别的。
天气越来越冷,屋里的温度低到了零下好几度,丁倩从早到晚都裹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棉短大衣,晚上睡觉的时候,除了盖着自己的薄棉被,还要把堂弟给的厚棉袄、平时穿的外套都压在身上,头上戴着棉帽,脖子围着围巾,活像个裹得严严实实的粽子。
可就算这样,还是冷。手指冻得僵硬,握不住笔,她就把书摊在腿上,用眼睛默读,或者用冻得发麻的嘴唇小声念单词,念着念着,嘴唇就没了知觉。
后背贴着冰冷的炕席,时间长了,冻得生疼,晚上经常在睡梦中被冻醒。实在睡不着的时候,她就挪到屋角的木箱旁边,把被子裹紧,斜靠在木箱上,蜷缩着眯一会儿,等稍微暖和点了,再接着起来看书。
照明也是个大问题。那时候煤油是定量供应的,凭票购买,丁倩手里的煤油票早就用完了,只能去供销社买柴油代替。柴油倒进灯里,点燃后没一会儿,就有一股浓烈的黑烟冒出来,顺着灯芯往上飘,很快就把狭小的屋子笼罩住。屋里的空气变得呛人,丁倩的脸蛋没一会儿就被熏得油腻乌黑,连呼吸都变得不顺畅,擤出来的鼻涕都是黑的。
她没办法,只能找了个口罩戴上。可口罩也不管用,没过多久,洁白的口罩上就印出了两个黑洞洞的鼻孔印,看着又滑稽又让人心疼。但丁倩一点都不觉得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在复习上,每天睁开眼就想着今天要背多少单词、做多少题,闭上眼睛前还在回忆当天学的知识点,只恨时间过得太快,生怕不够用。
丁倩插队的村子藏在群山里,平时安静得像被世界遗忘了一样,可这份安静也意味着信息闭塞。距离高考只剩十几天的时候,窗外下起了大雪,群山被白雪盖得严严实实,整个村子银装素裹,好看是好看,却也把唯一的路给堵了。丁倩坐在屋里,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高考的具体流程,不知道考场在哪里,甚至不知道要不要带准考证,这些未知让她坐立难安。
思来想去,丁倩还是决定去固阳县找堂弟。她背上沉甸甸的书包,里面装着所有的复习资料和那件珍贵的英语课本,推开家门,顶着凛冽的寒风往三岔口车站走。
雪没到了脚踝,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劲,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疼。她走一会儿就停下来搓搓手、跺跺脚,生怕冻僵了走不了路。
好不容易到了车站,等了快一个小时,才盼来那辆熟悉的旧班车。到了固阳县,堂弟早就在车站等她了,一看见她就赶紧接过书包:“姐,你可算来了,我还担心你路上出什么事呢!”堂弟爽快地答应让她住在自己宿舍,还说高考的时候能陪她一起去考场,丁倩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堂弟的宿舍不大,却比她在村里的知青房暖和多了。紧挨着书桌的地方立着一个铁炉子,炉子里的煤烧得正旺,橘红色的炉火跳跃着,把整个房间烤得暖融融的。丁倩一进门就把棉大衣脱了,感觉浑身的寒气都被驱散了,舒服得叹了口气。
小书桌上摊满了复习资料,姐弟俩各占一半,低着头埋头看书。桌子中间放着丁倩带来的小收音机,音量调得很低,刚好能听见里面的声音。除了每天固定的《新闻联播》,收音机里还播放着许多以前被批判为 “大毒草” 的电影插曲和戏剧,像《洪湖赤卫队》里的《洪湖水,浪打浪》,《南泥湾》里的同名歌曲,还有《上甘岭》里的《我的祖国》。
这些旋律丁倩太熟悉了,小时候妈妈经常唱给她听。时隔十多年,再次听到这些熟悉的歌声,丁倩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她一边翻着英语课本,一边听着歌声,那些优美的音符像一股股暖流,流进她的心里,把这些年的委屈和辛苦都冲散了不少。
丁倩敏锐地察觉到,这些重新播放的音乐和文艺作品,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在悄悄传递着一个信号——日子要变好了,那些不好的岁月要过去了。她能感觉到,整个社会的氛围都在变,恢复高考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好消息还在后面等着。
晚上睡觉前,丁倩看着窗外的路灯,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对于她这样的知青来说,1977 年的冬天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命运很可能会在这个冬天发生改变。只是那时候的她还不知道,恢复高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就像一把巨大的舵轮,不仅改变了无数青年的人生,更把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给扭转了过来,让中国朝着更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接下来的几天,丁倩和堂弟一起复习,累了就听听收音机,饿了就去食堂买两个馒头。看着身边认真学习的堂弟,听着收音机里熟悉的歌声,感受着屋子里温暖的炉火,丁倩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她知道,再过十几天,她就要走进考场,去迎接属于自己的命运之战,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1977年高考又一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