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野战旅旅长郑昆,起初从朱日和灰头土脸地回来时,整个人都像是被雷劈了,平时爱吹牛的嘴也闭得紧紧的。
吃饭也不在食堂了,天天端着盒饭缩在办公室,一听“合成营”三个字,条件反射地咳嗽。
可后来风向变了。
南部战区那位赫赫有名的师长计禹哲,带着一个正规满编师,在山地演习中被戚凌云的“那个合成营”三两下打得节节败退,全程被围控压制,末了连个像样的反击都没打出来。消息一传开,郑昆顿时如释重负。
“哈哈哈,原来不止我啊!”他在宿舍里笑得一口热茶喷出去,“老计一个师都被按着摩擦,我一个团算啥!”
从那以后,他的腰板就又硬了,说话也比以前更响亮了点。
有次去东部战区交流,饭局上喝到兴头,旁边的军官调侃他:“听说你们那次演习,没撑过一个小时?”
郑昆当场拍了下桌子:“你这就不懂了吧?咱当时对的是戚凌云!我一个团好歹打满了七个回合,老计那个师呢?直接被封锁在山沟子里!都没捞着跟戚营长的照面呢!”
顿时全桌哄笑,只有南部战区来的代表,沉默了好一阵,脸色渐黑。
这段时间,郑昆出门都带着一份打印好的“南部师级惨败总结报告”,逢人便说:“别看咱当初被按地上摩擦,但那是荣誉摩擦!摩擦得值!”
唯一不觉得好笑的,大概就只有计禹哲。
那天军区年终会议,他正要发言,突然听见有人小声说:“听说老计也被合成营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计禹哲额头青筋一跳,刚张嘴,台下已经有人笑道:“昆子说了,你俩是同命人。”
顿时,全场寂静,只有计禹哲自己听见自己牙齿咬紧的咔咔声。
当然,郑昆真正上心的地方,其实不是嘴上那点占便宜的小聪明,而是拉着第一重装团的得力干将、号称“重装之矛”的庄永歌团长,开始闭门研讨合成营的编制改革。
他不是不服输的人,恰恰相反——在朱日和战败之后,他最先承认的是,“不是兵不行,是打法太老了。”
他和庄永歌摊开从戚凌云那边“好说歹说借”回来的战例分析资料,一页页看,边看边皱眉,最后他重重一拍桌子:
“咱们打不过,是因为人家是合成营!咱打的,还是老一套钢铁洪流!这不是拿三国长矛对人家自动步枪吗?”
所谓合成营,说白了就是把原本分散在旅或师一级的各类兵种,打包揉碎下放到营一级,实现高度集成和扁平化指挥。换句话说,不需要再层层请示,也不靠大后方支援,战斗中你就地解决火力、突击、侦察、防护、保障、甚至电子压制问题。
郑昆指着那张“合成营标准编制”图表,逐项念:
“三个步兵连,两个坦克连,一个炮兵连,一个作战支援连,一个后勤保障连……这是标准八连建制。加上侦察、通信、电子战、无人机分队、工兵、防化,连编外模块也考虑上了。”
“这不是一个营,这是一个浓缩的小型集团军。”
庄永歌沉思片刻,说:“可这样一来,配套的人手就得翻倍。步兵连三百多人,其他连加起来四百多,总人数得七百开外。可打仗的主战斗兵,撑死也就三四百。”
“对。”郑昆点头,“这就是关键——这是精确作战、智能化作战,不再是靠人头堆出来的战争。那种大兵团压境、钢铁洪流推平的战法,早过时了。现代战场拼的是打击效率、通信效率、任务反应速度。”
“一个合成营,可以顶我们过去一个旅的效率。”
“可前提是你能玩得转信息化。”
他用笔一画,圈出四个大字:指挥中心。
“指挥系统必须得扁平。以前要靠营长问旅长、旅长问师长、师长请示战区,如今一个合成营营长就能直接调火力打击,连图像侦察和目标标注都能在无人平台上自动同步。”
庄永歌眯起眼:“也就是说,我们以前的指挥节奏,是一层慢一层,人家则是一气呵成?”
“对。”郑昆斩钉截铁,“而且人家是打到哪儿,信息流跟到哪儿,后勤资源压到哪儿。”
他又翻出一页演习报告:
“看看这个,戚凌云的合成营,在一次山地交战中,靠卫星标注+无人机投影+炮兵精确校准,六分钟之内三发炮弹,直接把我们团指的位置抹了。”
“你信不信?不是我们不会打,是我们看不到他要打哪儿。”
两人沉默片刻,郑昆低声道:
“老庄,我们不能再按老套路练兵了。下一场真正的战争,不是靠兵多、炮响,而是比谁的指挥链短、反应快、打得准。”
他站起身来,看向窗外练兵场上的老式装甲车,轻声道:
“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合成营。”
参考朱日和演训那场失败的血泪教训,郑昆旅长和庄永歌团长真正明白了一件事:新时代的战争,不再是“人海”与“火海”的堆砌,而是一个“快、准、狠”的压缩式作战体系。于是,他们正式着手组建新型合成营,目标就是“打一拳、碎一块”。
标准八连编制只是基础——三个步兵连、两个坦克连、一个炮兵连、一个作战支援连、一个后勤保障连。可郑昆很清楚,真正让这个“营”成为“拳头”的,必须是信息化的眼睛与智能化的牙齿。
他们首先引入了无人化战力:
--战术级四轴无人机,每个排配备至少三架,分侦察型、干扰型和打击型,随时起飞,半分钟内就能传回高清战场态势;
--旅部最近刚批准发放的“利剑-2”高超音速隐身无人机,采用变循环发动机,也纳入合成营建制,作为远程查打一体的核心武器,直接归营级指挥使用,不再依赖上级火力分配。
步兵连不再是过去那种“扛着95,背着饭盒”,而是人手便携火箭筒、微型地雷与便携式无人蜂群。指挥中队给他们配发了联动数据终端,任何人都可以实时标注目标、申请火力覆盖,一键呼叫炮击。
炮兵连更是直接改为“火力反应营”:
--由六辆自走火炮组成第一打击群;
--三辆轮式迫击车构建远近兼容火力点;
--同时配置两辆便携式无人弹药补给车,炮弹补给可在一小时内完成弹仓更换。
战斗支援连则打通电子战链路,设立信息侦察\/网络攻击\/电磁压制等模块,既能开战前瘫痪敌人通信,也能在战斗中干扰导弹制导。
整个合成营,兵力虽然不多,才七八百人,但从火力密度上来说,比传统一个团还要凶猛。每一分钟的精准打击,都远胜过去十分钟的盲轰乱炸。
庄永歌在训练场边看着“利剑-2”从地面腾起,只冷冷一句:“别看我们人数少,三分钟之内,能把敌人一个营打成废墟。”
当然,代价也显而易见。高度集成导致单位自持力偏低,补给跟不上,一打久就容易脱节。但郑昆却在会议上拍板:
“我们不是用来‘坚守’的,是用来‘突破’的。”
他望着墙上红旗上的军徽,低声补了一句:
“我们不是守城的守夜人,我们是破局的利刃。”
对于大夏来说,只要国体稳定、后方坚实,就可以用这套合成营系统,反复拆掉敌人节点,打穿纵深。
——战争从来不是拼命,是拼效率、拼算力、拼谁先落子。而“合成营”,就是他们在新时代战局中布下的第一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为国家献科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