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伍思辰这位“跨时代天才”的全程助推,整个001航母的修复与改进工程,堪称奇迹般地提速。
原本各项目组之间互不统筹,周期拉长、资源调度滞后,按照原计划,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结构重塑、系统更新与全舰调试三步走。
而现在,在伍思辰的统一设计思路与精准介入下,九个核心项目组从“各自为政”变成“模块协同”,甚至首次实现了“边修边联调、边装边测试”的快速推进。
他提出的成熟技术方案,以及配套的“仿真-校验-落地”三级反馈机制,让很多复杂系统得以在实验台就完成95%的匹配度,一旦上舰,几乎无需大规模修订。
加之他亲自参与材料配比、电缆分布、能源中枢设计,每一个技术节点都踩得丝丝入扣,精确到毫米。
结果令人震撼——
原本规划三年工期,竟被压缩至两个多月。
当最后一块甲板封闭舱盖焊接完成,当舰岛上国徽缓缓升起,夕阳映照下的001号航母如同从尘封的历史中重新苏醒,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
不少参与者当场哽咽,一名参与锅炉系统调试的老技师默默抹眼泪:
“这艘船,终于不是拖回来的半成品了……她,是我们自己的了。”
另一位女工程师则紧紧握住身边同伴的手,激动低语:“我们不是在翻修一艘航母……我们,是在重启大夏的远洋梦。”
哪怕是元逸尘,这位经手无数国防利器的的大夏总装备部部长,也难掩眼角湿润,仰望着那已焕然一新的舰岛指挥台,仿佛看到一头沉睡巨兽即将扬帆万里。
不过,热泪之后,是更艰巨的挑战。
“修好,只是第一步。”伍思辰背手而立,望着001,目光深邃。
“接下来,海试才是真正的战斗。”
这一刻,所有人都知道——
航母的新生,才刚刚开始。
海试,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考”。
尽管001号航母已焕然一新,完成了从“半废品”到“完全可用”的惊艳逆袭,但这只意味着它“能动”“能转”“能开机”。而一艘真正具备战斗力的航母,需要在茫茫海面上,通过无数道真实测试,证明它的每一个系统都可以稳定、高效、协同地运转。
伍思辰站在甲板一角,眺望远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航母的第一次试航就要开始了。
海试首阶段,是动力系统测试。
清晨六点,天光微亮。随着“动力舱启动”指令的下达,新式qc-280型联合蒸汽轮机系统如沉睡猛兽般低沉咆哮,六台机组依序点火接入舰载主电网。庞大的电流在钢铁躯体中流淌,激活了这艘昔日沉睡的巨兽。
指挥室内,屏幕上的电压曲线稳定如山,负载波动极小,整舰电力系统一气呵成。
“启动完成,系统稳定。”工程师声音哽咽了一瞬。
伍思辰站在操控台后,面无表情地点头:“能顺利启动,就是好兆头。”
测试进入航行操控阶段。
当指挥塔下达30度转舵指令时,舵机组迅速传输至后部推进控制系统。几十秒内,整个001号航母庞大的舰体如同一头优雅巨鲸,缓缓调转航向,完美完成目标偏移。
“反馈精准,延迟低于五十毫秒。”
“不错。”伍思辰瞥了一眼海况数据,“测应急掉头系统吧,今天海况难得安静。”
下一秒,指挥室内一片紧张。操控员下达指令,后部四台电机高速逆转推力,前方对向推进器也随即响应,整艘航母开始极限S型连续转弯。
浪花掀起十几米高,尾波如巨龙翻滚,周边海面几乎被掏出一道蓝色漩涡。围观军舰纷纷拉开安全距离,生怕被这艘“发疯”的钢铁猛兽卷进涡心。
但出人意料的是,001号航母的舰体姿态异常稳定,结构自适应补偿系统与推进器AI协调模块完美配合,使整个“高速S形转向”如舞蹈般连贯流畅,毫无多余惯性摆动。
“这哪是航母在调头?”副指挥惊呼,“这是在……飙车!”
“我们这是六万吨钢铁冲浪呢!”另一个工程官笑疯了。
伍思辰却神色平静,只低声说了一句:“没问题,这才只是热身。”
午后,是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测试。
在模拟战时状态下,舰岛指控中心分别与岸基指挥部、编队护卫舰、远程预警机进行多波段通信测试,并首次启用了伍思辰建议下加入的“低轨宽频卫星链路”进行超视距数据同步。
“链路稳定,反馈速率远优于传统中继通信。”
“战时冗余切换测试通过。”
“所有指令均可实时上传下达。”
海军指挥部那边听到报告,难掩震惊:“这……甚至比我们的新型驱逐舰还快。”
接下来是航母武器性能与数据链测试。
指控中心内,工程师正忙碌地切换各类通道。伍思辰亲自监控系统状态,目光如电。
“打开c4I数据链,进行全舰联络模拟。”
“预设攻击情景,模拟来自东南方向的敌方编队。”
话音未落,雷达信息开始快速跳动。前端相控阵雷达捕捉“目标”,并实时将信号反馈至作战指挥系统,红外、电磁频谱探测与雷达扫描数据合并,生成一张动态战场态势图,投影于全息战术面板上。
“各子系统应答时延……9毫秒!”技术员激动喊道。
“接入外部编队通信信道。”伍思辰下令。
远处的大夏护卫舰、驱逐舰陆续接入001号航母指挥链。一时间,数百条作战数据流、战术指令、目标参数从四面八方汇入航母中控系统,再由AI调度分发至各作战节点。
“通讯模块反馈正常。”
“区域加密通信链路强度稳定。”
“AI预判目标拦截点误差小于0.3秒!”
一切数据精准得几近苛刻。
“继续。”伍思辰声音淡然,“现在测试紧急打击协调——模拟敌方舰载无人机群入侵。”
“红旗-10锁定中……1130炮自动装填完毕……模拟拦截——完成!”
演练仅持续12秒。整个指挥系统协同作战一气呵成,甚至比部分前沿实验舰还高效。
“这台航母……”元逸尘忍不住咕哝,“已经不是修复,而是重生。”
最后进行的是人员操作训练与应急演练。
这是海试最容易忽视、却极其关键的一环。
全舰开启“红警状态”,模拟遭遇舰载机失控、雷达短暂失明、动力舱高温报警等多重突发状况。官兵全员进入应急流程,封舱、灭火、通信切换、系统隔离等应对机制迅速上演。
其中一处模拟泄露点火警持续十分钟,但人员零失误完成处置。
伍思辰看着主控屏幕,语气低沉:“不是硬件决定胜负,是人——尤其是在混乱中保持冷静的人。”
此次海试虽未能包含舰载机起降与火控作战测试,但足以验证航母作为“移动战斗平台”的整体架构、响应机制与核心承压能力。
海试结束当天,海军副总司令在远程视察通话中如此评价:
“001不仅复活了,更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方式,迈入了大夏航母时代的正轨。”
此话一出,指挥塔内掌声雷动。人们知道,这艘航母,已经不再只是象征意义的存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为国家献科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