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鸭公司总部的大礼堂,灯火辉煌,座无虚席。
大厅墙壁上,全息投影循环播放着这几天的全民狂欢画面:
——街头烧烤摊上举杯高喊“勇气即国运”的工人;
——操场上学生用无人机拼出的巨大光幕【勇气即国运】;
——网络上爆火的四格梗图,从“疯了”到“疯赢了”,最终定格为【勇气】。
掌声、笑声、呐喊声,仿佛还在回荡。
伍思辰缓缓走上讲台,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无比坚定。他环顾全场,望着一张张热血昂扬的面孔,嘴角微微上扬。
“同志们。”他的声音沉稳,像铁锤般击打在人心深处。
“过去几天,全国上下,用无数的笑声和梗图告诉世界:勇气不是赌命,而是我们的国运。”
掌声轰然,如海潮般涌起。
伍思辰举手示意安静,语气一转,沉重而庄严:
“但勇气,不该只停留在口号和梗图里。勇气,要有名字,要有面孔,要化作真正踏上星辰的脚步。”
大屏幕上的画面忽然切换,出现了几个醒目的大字:
【勇气选拔计划·首批航天员名额公布】
全场屏息,鸦雀无声。
伍思辰目光如炬,一字一顿地宣布:
“首批,我们将选拔 12名航天员,进入聚变舱实验与太空城前期驻留任务。”
顿时,大厅内爆发出倒吸凉气的声音,随后是一阵低沉的喧哗。十二——这是一个神圣的数字,代表着肩负民族与人类未来的十二座火炬!
伍思辰继续道:
“这12人,不仅是科研者、航天员,更是我们逐星之心的代言人,是大夏勇气的象征。”
他挥手,屏幕上闪烁出四行标准:
【选拔标准】
身体素质:超越现有航天员标准,心肺耐力、骨骼强度、神经反应力必须通过极限测试。
心理承受力:能够在极端孤独与高压环境下保持清醒,经过长达72小时的“虚拟星辰舱”沉浸考核。
专业能力:需掌握至少一项核心技术(如核聚变维护、生态循环控制、航天工程操作)。
勇气誓约:签署逐星誓言,明白风险,心怀未来,即使面对未知,也绝不退缩。
每一个标准出现时,科研人员和记者都忍不住倒吸凉气——这不是普通的航天员要求,而是近乎“超人”的标准。
伍思辰声音低沉,却带着滚烫的热血:
“我们不需要懦弱者,也不需要动摇者。首批12人,必须是最强的意志、最坚定的灵魂、最勇敢的逐星者!”
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科研人员热泪盈眶,学生们激动得几乎跳起,记者们疯狂按下快门。
网络直播间同时彻底炸裂。
【12名!勇气十二骑!】
【标准太燃了,这不是航天员,这是逐星战士!】
【勇气即国运,现在国运有了12个名字的席位!】
【我要报名!就算选不上,我也要试!】
弹幕疯狂刷屏,网友们已经给首批航天员取了外号:
——“十二火炬”
——“逐星十二骑”
——“勇气十二将”
伍思辰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如雷霆般坚定:
“勇气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十二颗心脏,将在星辰之间共同跳动!”
“首批航天员选拔,将从全社会公开报名,任何人,只要敢于逐星,都有机会!”
顿时,大厅轰然炸裂,所有人都从座位上站起,高喊着:
“勇气!勇气!勇气!”
掌声如山,口号如潮。
这一刻,全国上下都明白——
勇气,真的要长出十二双翅膀,飞向星辰了。
大夏航天城,晨光熹微。
历时三个月的选拔终于落下帷幕,十二名航天员站在训练场中央,他们的名字已经传遍大江南北,被称为“逐星十二骑”。他们不是单纯的航天员,而是勇气的化身,国运的象征。
训练场的旗帜迎风猎猎,镶嵌在上面的四个字熠熠生辉:
【勇气即国运】。
伍思辰亲自走到十二人面前,目光坚定:“从今天起,你们将肩负大夏与全人类的未来。你们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逐星之心的守护者,是太空城的先行者。”
十二名航天员齐声回答,声音震动整个训练场:“逐星之心,勇敢前行!”
随着选拔的结束,“有人上舱”的计划正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第一步,是模拟训练。科研团队在地面搭建出一比一复制的聚变能源舱,将舱体环境完全还原。十二名航天员轮流进入,进行长达数周的耐力与心理测试。
高温磁场的轰鸣声、持续不断的低频震动、封闭空间中的孤独感,几乎摧毁了人的意志。有人在舱内大汗淋漓,靠咬牙才坚持下来;也有人在黑暗的72小时沉浸试验中,几度出现幻觉。
可每一次,当他们的眼睛睁开,看到墙上那句“勇气即国运”,他们便重新咬紧牙关。
“如果我们退缩了,大夏的勇气就会黯淡。”
这句话,成了他们共同的信念。
第二步,是技术攻关。
科研团队昼夜不息地完善能源舱的安全系统:
——相变冷却护甲被进一步加固,确保任何异常温度都能被立刻吸收。
——磁场偏转护盾被优化成双层结构,既能抵御外部辐射,又能避免舱内磁暴干扰。
——人工智能监控系统与量子算法结合,能在零点零一秒内识别出能源舱的风险。
伍思辰亲自审阅每一份改进报告,他反复强调:“人可以冒险,但技术绝不容许失误。有人上舱,不是送人去赴死,而是带人走向未来。”
第三步,是全国的动员。
新闻联播头条报道:
【勇气十二骑,正式进入逐星训练】
全国观众看着十二人整齐列队的身影,眼眶发热。有人在街头广场自发竖起巨幅横幅:
【勇气上舱,全民护航】
短视频平台上,孩子们举着画笔,涂鸦出十二名勇士的剪影;老兵们在镜头前敬礼,说:“我们守过疆土,你们守住星辰。”
这种全民的支持与期待,让十二人背后的步伐更坚定,也让科研团队的压力更沉重——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做实验,而是在托举整个民族的希望。
最终阶段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伍思辰在总指挥大厅,面对上百名科研人员,语气掷地有声:
“我们将在半年内,完成首次‘有人上舱’试验。逐星十二骑中的先遣组,将亲自进入能源舱,与逐星之心同呼吸,共命运。”
全场屏住呼吸,下一刻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夜晚,十二名航天员回到训练宿舍,静坐在窗前。星空浩瀚,仿佛在注视他们。
有人低声说道:“你们怕吗?”
短暂沉默后,另一个声音坚定回答:“怕。但比起恐惧,我更想让未来记住,我们曾经踏出了这一步。”
十二人相视而笑,眼神炽热。
窗外,星河正缓缓流淌。
他们知道,再过不久,他们将带着整个民族的勇气,真正踏入逐星之心。
这一次,不是无人舱的试验,而是人类文明的宣誓。
有人上舱,国运同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为国家献科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