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加蓬,浩瀚大西洋边。
在已经完成地基与锚点、缆索牵引和轨道锚定之后,太空电梯的巨龙终于真正成型。接下来,是整个工程最让人热血沸腾的一步——
升降舱的建造。
施工平台上,数百名工程师正围绕着庞大的舱体骨架忙碌。那是一艘超过百米长的巨舱,外形类似子弹列车,却更加修长,表面覆盖着闪耀的银白色涂层,底部则布满了环绕式电磁轨道。
“电磁驱动系统,开始安装!”
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机械臂缓缓抬起,一块块超导电磁环被精确镶嵌进舱体底座。每一个环都闪着冷光,仿佛为巨舱安上了“磁力翅膀”。
伍思辰亲自站在现场,望着舱体逐渐合拢,眼神中闪烁着骄傲与坚定。
“记住,这不是一台机器,这是人类文明新的交通工具。从今天起,我们要让‘上轨道’像‘坐地铁’一样平常。”
舱体内部同样震撼。
科研团队为升降舱设计了三层结构:
下层:货运舱,可装载数百吨设备、材料,甚至整台小型卫星。
中层:动力舱,布置了磁浮悬挂系统与能量管理中心,实时调控舱体姿态与速度。
上层:乘员舱,透明舷窗环绕,可以容纳数十名乘客,坐在其中,仿佛可以直接伸手触摸星辰。
舱内装饰并不奢华,却带着浓浓的未来感。工程师们走进测试座椅时,忍不住低声感叹:“这就是人类未来的电梯车厢啊……”
建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当第一组磁浮导轨启动测试时,电流在舱体底部掠过,伴随着震耳的轰鸣,升降舱猛然一震,差点脱离轨道!
“警报!磁场干扰过强!”
“舱体稳定性不足,悬浮高度超标!”
一时间,所有人心头一紧,几乎以为要前功尽弃。
伍思辰却面不改色,冷声下令:“切换到智能自适应模式!让磁场跟随缆索微震同步修正!”
技术人员立刻操作,数秒后,狂躁的舱体逐渐恢复平稳,像一只驯服的钢铁巨兽,安静悬停在缆索之上。
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工程师们激动地互相拥抱。
经过无数次测试与改进,第一代升降舱终于在加蓬的晨曦中完成了全机组装。
那一刻,太阳刚刚跃出海平线,舱体表面的银光反射出炽烈的光芒,仿佛一条直指天空的光之矢。
伍思辰站在舱体前,庄严地宣布:
“从今天起,太空电梯不再只是缆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运输系统!每一次升降舱运行,就是人类迈向星辰的一次步伐!”
新闻镜头全程直播。
帝都广场上,数万民众齐聚,看到舱体亮相的那一刻,爆发出如山海般的欢呼。
“这就是我们的太空电梯舱!”
“上百吨一次!以后卫星、设备、补给全靠它!”
“再也不用担心昂贵的火箭发射了!”
网络更是疯狂:
【升降舱,亮相!】
【百吨上天,像地铁一样方便!】
【勇气登天,不止是梦想!】
梗图潮再度爆发:
——有人p图,把升降舱画成“赤道地铁一号线”;
——有人写下段子:“未来问朋友去哪?答:我坐电梯去轨道站喝咖啡。”
——更有人鬼畜化舱体测试画面,配上“叮——到达同步轨道层”。
这一天,全世界都明白了:
大夏不仅让缆索插入苍穹,更让“电梯车厢”真正诞生。
第四阶段完成——太空电梯,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运行雏形。
华盛顿,白宫战情室。
大屏幕上正播放着画面——大夏的加蓬施工平台上,第一代太空电梯升降舱在晨曦中缓缓亮相。银白色的巨舱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宛如一枚直指天穹的光矢。舱体在电磁驱动下平稳悬停在缆索上,像一头钢铁巨兽,却安静而优雅。
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总统眼神死死盯着画面,嘴唇颤抖:“他们……真的造出了舱体。不是模型,不是ppt,而是能装载上百吨物资的实物。”
国防部长面色铁青,手指狠狠戳着桌面:“这意味着,大夏不仅有缆索,还有真正的运输工具。他们的太空电梯,已经能运作雏形!”
一名航天顾问双手颤抖着翻看数据:“电磁驱动结合轨道磁浮……这是我们连实验室都没能稳定控制的技术。他们居然在实机上实现了悬停平衡。”
会议室气氛压抑到窒息,所有人都明白——这不再是技术演示,而是真正的战略武器。
伦敦,英国议会。
议员们盯着屏幕里的升降舱,一个个如遭重击。
“百吨运力!这相当于一枚重型火箭的发射!”
“而且是每天、甚至随时都能运行的轨道运输!”
“这下我们完了!航天市场彻底被他们垄断!”
首相眼神呆滞,喃喃自语:“这意味着,未来所有想进入轨道的物资,都会依赖他们的大夏电梯。他们掌控了天与地的通道。”
一名反对派议员怒吼:“当初我们跟随美国封锁他们的光刻机时,以为能拖住他们!如今呢?他们连太空电梯的升降舱都造出来了!”
大厅里彻底陷入混乱,嘶喊、拍桌声混成一片,然而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否认事实——大夏已经遥遥领先。
巴黎,欧盟航天局。
屏幕上,升降舱平稳悬停的画面像利剑一样刺进每一个科学家的胸口。
“我们还在计算磁悬浮的稳定公式,他们已经实机运行了!”
“上百吨一次升空,意味着他们的成本比我们低了几十倍!”
“这不仅是技术领先,而是体系碾压!”
一位老教授颤抖着坐倒在椅子上,低声喃喃:“这将是我们整个欧洲航天产业的坟墓。”
会场一片死寂,没有人再开口。
东京,首相官邸。
当看到舱体内部透明舷窗闪过的画面时,内阁会议室爆发出一阵惊呼。
“那是乘员舱!他们已经为未来的载人做好准备!”
“这不仅仅是货运电梯,而是人类登天的通道!”
首相喉咙发紧,声音沙哑:“从今天起,轨道不再是火箭的专利,而是他们的大夏电梯的附属设施。”
一名幕僚颓然瘫坐在椅子里,眼神空洞:“我们的火箭产业,完了。”
纽约,华尔街。
财经频道主持人几乎语无伦次:“各位观众……我们刚刚确认,大夏在加蓬成功建造了第一代太空电梯升降舱。实测画面显示,它能够在缆索上平稳运行,预计单次运力可达百吨以上。”
大屏幕上的股票指数瞬间跳水。火箭制造、航空运输、能源物流……几乎所有相关产业暴跌成一片血红。
大厅里乱成一团。
“完了!他们有电梯,我们还有什么?!”
“火箭?笑话!再多火箭也比不上人家一趟电梯!”
“几十年的产业,全都要被淘汰!”
有人当场怒吼着撕毁股票合约,有人抱头痛哭,甚至有人失声大喊:“这是末日!真正的末日!”
这一夜,西方政界与航天界彻底陷入恐惧与绝望。
他们终于明白:
缆索只是骨架,而升降舱才是血肉。大夏已经把太空电梯从梦想变成现实。
从此刻起,通往轨道的钥匙,不再掌握在火箭发射场的按钮里,而是安稳运行在大夏的“天梯之舱”上。
旧的航天秩序,彻底崩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为国家献科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