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年的家在齐家川塔庙村。齐家川原先叫北川,因村子十公里处有个史前遗址,从遗址上了9处长方形的大型夯土台基,有白灰墙、门道、烧烤和排水沟等痕迹,从中出土了陶器、玉器等日用品和祭祀礼器。据考证,这个史前遗址属于齐家文化,因而把方圆几十里都统称齐家川。
在齐家川的一座坐西向东的山茆上,有个古庙。古庙跟前矗立着一座古塔。那古塔像一个巨型食指,直指着深邃的苍穹。一条灰蛇似的土路在山与山之间缠绕而去,这条路被称为秦直古道。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是秦始皇当年下令修建的关隘要道。
在古道山上的侧面,有一条盘山公路,直达山下那一望无际的川地和南北走向的河道。那河道或弯或直地穿在川地中间,像蛇似的朝山旮旯里伸去,在冬天,像条白色布袋;在夏天,泛着明晃晃的光泽。河道两边,是整块整块的庄稼地,有的呈方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呈条形。川地上,有杂七杂八的树木和鳞次栉比的庄舍,有的庄与庄之间离得很近,有的比较远,有的在山台上并排而栖,有的错前置后,这里就是塔庙村。
塔庙村有条南北走向的村间公路,原先是土路,后来是沙石路,现在是柏油路。一条丁字形的石桥横在川地中间,供河道两岸的村民来回过往。石桥的上坡处,有一户西南方向坐落的窑洞庄子,这个庄子就是王年年家。
王年年结了婚的第二年,有一天早晨,90岁高龄的王世德老人在院内转悠时,感觉心里难过,走起路来两腿发软,身子发沉,好像全身的骨架要散开,心里不免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就给他的儿子王天成打手势,意思是把大孙子、小孙子都叫回来 ,他有事要给叮咛。
王世德老人有五个女子,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还是个哑巴,自然,他给娶了个哑巴媳妇。这哑巴夫妻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王有年,老二王发年,老三就是王年年。
王老大王有年是大专学历,在县安装设备公司工作,是个技术员,一直在建筑行业混;老二王发年好像天生是个敲石头的,上完初中就不想上学了, 要跟上爷学刻石头的手艺。
因哑巴娃王天成跟上自己叮咣了半辈子,本不想让孙子再与石头打交道,但见二孙子有这个方面的兴趣,爷只好将他以学徒的身份带在身边,从采石、锻石、雕石和刻字等技术学起,有活儿了,就带在身边,没活儿时,就让他在家里务农。虽然比较老实,但能吃苦,从承传的角度看,二孙子还是个比较理想的传承人。
三孙子王年年基本以跑为主,跑得拉个沙石,转运个煤炭,倒腾个化肥或农副产品,闲了,或者口袋里有钱了,就打个麻将,喝个酒,反正不爱待在家里,不喜欢干农活,一年四季都在外面跑,又没有啥固定的事儿,就像王世德形容:东一榔头西一斧头的过着日子。
有三个孙子,自然就有三个孙媳妇。王老大的媳妇叫殷惠贞,在县城某小学当老师,在城里生活。除了逢年过节回来,平时很少回来,在王家人的心目中,这个媳妇是个“客”。
王老二媳妇蒋翠英是王发年从河里捡回来的女人。蒋翠英21岁上那年,跟着媒人去相亲时,途中遇到下雨。蒋翠英急猴猴地过河时,不慎掉到了河里,她在浑浊的河水中挣扎时,恰被路过的王发年遇见了,他奋不顾身跳下了水,在湍急的河流中将蒋翠英推到河边。刚上河岸,一块山石滚落了下来,王发年即用他的身子压住了蒋翠英,自己却被石头砸伤,为此住了一个月的院。王发年在住院期间,蒋翠英和她的母亲来看他,给他做了几双艳丽的鞋垫,其中有二龙戏珠的图案。第二年,蒋翠英就嫁给了王发年。
王老三媳妇叫郭霞霞。由于王年年心眼高,挑来挑去,光媳妇就说了几年。28岁那年,经做豆腐的金虎虎介绍,认识了郭霞霞。尽管王年年见了郭霞霞还是没有感觉,但想到自己年龄大了,就眼睛一闭,结了。
由于是三个孙子,爷前后修了两处庄子,一处是他和二孙子王发年住,一处是三孙子王年年和他的哑巴爹哑巴妈住。两家虽然没有庄靠庄,但距离不过有一征地之远。
因爷年龄大了,哑巴儿子王天成经常过来看看爷,有时候发现爷不太精神了, 晚上就睡在爷的炕上,给他做做伴。
那天早晨,哑巴儿子像往常一样过来看看爷,伺候爷吃早餐,爷喝了米汤后,给他打手势,意思是让他把三个孙子叫回来,好像有什么事要交代。哑巴看懂了老父亲的手势,就急匆匆出到大门外,准备去叫二娃。
正好二娃王发年拉了一块石头回来,他就打着手势告诉了二娃。王发年放下架子车,进了院子,但见爷拄着拐杖,走路很慢,在房檐下的凳子上落座之后,让王老二给老大和老三打个电话,说晚上有个事要给他们说一下。王发年问爷你哪里不舒服吗?如果不舒服,送你去看医生。爷不接这个话题,只管说你赶紧叫老大,今天就回来,再忙都要把事推掉。
王发年见爷这么着急,只好给老大和老三打了电话。晚上,弟兄三个都集中到了爷的窑洞里,在这之前,爷也叫来了他的哑巴儿子,不让哑巴媳妇和孙子媳妇参加,只有他们老少爷们五个在场。看样子,像有什么大事要在这里密谋。
一只灯泡挂在空中,不亮也不暗。爷坐在炕上,先概括性的说了他的一生,小时候如何穷,如何逃难,如何给地主拉长工,如何成家,如何学了石雕这个手艺。
说起这个手艺,王世德老人两眼放光,有点津津乐道,说他年轻时走南闯北,到处给人勘察石山,锻石头,刻碑文,雕狮子,也曾经给方圆几百里的大大小小的庙雕刻过石像,包括古塔下面的几座石像。
那座古塔就在王老二家的斜对面,与他的庄子遥遥相对。据说,古塔建于金代正隆年间,高13层,塔通体雕着佛、菩萨、弟子、伎乐天等造像,造型生动,结构严谨,雕凿细腻,是秦直古道上的一大风景。
自古以来,有塔必有寺庙。古塔的下面,就有个小寺院,古人叫“石塔寺”。到了元明年代,由于香客的稀少,寺院逐渐冷清了起来,在风吹日晒和岁月变换中,埋的埋,塌的塌,只留下了一些残存的墙体和部分基础。
1954年春天,几个农民估摸古塔下有宝贝,在这个野草横生的寺院里选挖了个洞,企图盗窃塔下的文物。王世德在山上挖药材时路过,看见了,就抡着嬐芬徽蟠蠛穑那些盗墓贼跑了。县文物局从盗墓贼挖的洞子里发现了石碑、经幢、陶石和建筑构件等三百多件文物。尤其是从一些文字铭刻中,可看到这个寺院的始建年代、筹建人、寺院的名称等一些详细情况。
文物的出土,轰动了村里,很快,古塔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
爷为了保护这座古塔,自个儿在古塔下的山崖处挖了小窑洞,雕刻了山神像和土地爷像,窑洞左右,栽了两棵松树,预示山神和土地共同来保护这座塔。
但是到了“文革中”,六十多岁的王世德被揪了出来。揪他有两个原因,一是嫌他搞了牛鬼蛇神;二是说他打着雕刻的幌子,游走乡野,剥削贫下中农,从而赚了大量银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凤冠出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