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蔡军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自己当年在青山县公安局工作时的趣事。“有一次,我们接到群众举报,说有人在山里非法捕猎,我带着几个同事连夜进山,走了整整一夜,终于在天亮的时候抓住了嫌疑人。那时候山里特别冷,我们冻得直打哆嗦,可看到嫌疑人被抓住,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高广利也忍不住补充道:“我当年在农机局的时候,也经常下乡,帮农民伯伯解决农机故障。有一次,一个村里的拖拉机坏了,马上就要到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急得团团转。我带着技术员赶过去,修了整整一天,终于把拖拉机修好了。看着农民伯伯脸上的笑容,我觉得再累也值了。”
李明艳也说起了自己在南山铁矿子弟学校教书的日子:“那时候学校条件特别艰苦,教室是土坯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可孩子们特别懂事,不管条件多差,都认真学习。有一次,一个学生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我就自己掏钱帮他交了。后来那个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还特意回来谢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刘姝晓认真地听着大家的讲述,心里满是敬佩。她没想到,这些看似平凡的长辈们,背后都有着这么多不平凡的经历。她端起酒杯,对着众人说:“各位叔叔阿姨,艳姐,谷书记,听了你们的故事,我特别受感动。你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社会做了这么多贡献,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敬大家一杯,谢谢你们让我学到了这么多。”
众人笑着端起酒杯,和刘姝晓碰了碰杯。谷军笑着说:“晓丫头,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只要你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肯定也能做出自己的成绩。”
刘姝晓用力点头:“谢谢谷书记,我一定会努力的。”
晚饭过后,众人沿着河边散步,晚风轻轻吹过,带着一丝凉意。刘姝晓和李明艳走在后面,两人并肩而行,看着眼前的夜景,都没有说话,却有着一种莫名的默契。
“晓妹,这次出来玩,开心吗?” 李明艳忽然开口问道。
刘姝晓笑着点头:“特别开心,这里的风景太美了,而且和大家在一起,我觉得特别温暖。”
“那就好。” 李明艳看着刘姝晓,眼里满是温柔,“以后有机会,咱们再一起出来玩,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
“好啊!” 刘姝晓兴奋地答应,“到时候咱们还穿姐妹装,艳姐您穿酒红色的衣服,我穿浅粉色的,肯定特别好看。”
李明艳被她逗笑了:“好,听你的,到时候咱们穿姐妹装。”
云南之旅持续了七天,众人先后去了丽江、大理、昆明等地。在大理,他们骑着电动车环游洱海,吹着海风,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在昆明,他们去了石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玉龙雪山脚下,他们一起合影留念,将美好的瞬间定格。
旅途即将结束的时候,王美香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拿出自己拍的照片,做成了一本相册。“这是我特意给大家做的相册,里面有咱们这几天的照片,以后想起来的时候,看看相册,就能想起这次开心的旅行了。”
众人接过相册,翻看里面的照片,每一张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刘姝晓看着照片里的自己和李明艳,一个穿着浅粉色连衣裙,一个穿着酒红色大衣,站在雪山脚下,笑容灿烂,心里满是幸福。
回到瀚州后,大家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却更加频繁了。董丽娜经常邀请刘姝晓和李明艳去家里做客,给她们做自己拿手的点心;罗雅芬则会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送给大家,还教刘姝晓写毛笔字;王美香更是时不时组织大家去公园拍照,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有一次,众人在高广利家聚会,高广利的爱人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吃饭的时候,高广利忽然说:“咱们下次聚会,不如去青山一中看看吧?那里是咱们青春开始的地方,现在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
这个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蔡军兴奋地说:“好啊!我早就想去看看了,不知道当年的教室还在不在,还有咱们学校门口的那家小卖部,我当年经常去买零食。”
李明艳也笑着说:“我还记得当年咱们的班主任,他特别严厉,可对我们特别好。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见到他就好了。”
刘姝晓好奇地问:“艳姐,你们当年在青山一中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情啊?”
李明艳想了想,笑着说:“当然有了。那时候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每天都要收发作业。有一次,王明光没写作业,还想找借口蒙混过关,被我当场揭穿了,最后他只好补写了作业。”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王明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总想着偷懒,多亏了明艳当时严格,不然我可能都毕不了业。”
刘姝晓也笑了:“没想到王总还有这么调皮的时候,看来每个人都有青春年少的故事啊。”
约定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众人驱车前往青山一中。车子驶进熟悉的街道,看着路边的建筑,大家都感慨万千。“变化真大啊,当年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现在都盖起高楼了。” 高广利感叹道。
青山一中的校门比当年气派了很多,门口的石碑上刻着 “青山一中” 四个大字,依旧苍劲有力。众人走进校园,里面的环境干净整洁,教学楼焕然一新,操场上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欢声笑语不断。
“咱们去当年的教学楼看看吧。” 李明艳提议道。
众人沿着熟悉的小路走到教学楼前,当年的土坯房早已被崭新的教学楼取代,但楼梯的位置却没有变。李明艳指着二楼的一个教室,笑着说:“那就是咱们当年的教室,我还记得我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每天都能看到窗外的梧桐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岁月与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