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为蔡军鼓掌。刘姝晓更是满眼敬佩:“蔡叔,您真勇敢,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害怕。”
蔡军笑着说:“那时候年轻气盛,脑子里就想着要保护老百姓,哪顾得上害怕。现在老了,要是再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没那么勇敢了。”
“您可别这么说,您在我们心里,永远是最勇敢的。” 刘姝晓真诚地说道。
轮到李明艳时,她没有唱歌,也没有讲故事,而是从包里拿出了一本旧相册,递给众人传阅。“这是我年轻时的相册,里面有很多咱们高中时候的照片,还有我刚参加工作时的照片,大家一起看看,回忆回忆当年的日子。”
相册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里面的照片也有些泛黄,却记录着最珍贵的时光。有一张是青山一中 79 届高二一班的毕业照,照片里的年轻人穿着蓝布工装和白衬衫,笑容青涩却张扬;还有一张是李明艳站在南山铁矿子弟学校门口的照片,她穿着酒红色的西装,一头金黄色大波浪卷发披在肩上,眼神明亮,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刘姝晓看着照片里的李明艳,忍不住感叹:“艳姐,您年轻时可真漂亮,这身酒红西装穿在您身上,太有气质了。”
李明艳笑着说:“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是气质,就觉得穿西装特别精神,能给我带来勇气。现在老了,虽然很少穿西装了,但每次看到这件酒红西装,还是会想起当年的日子。”
众人一边翻看相册,一边回忆着当年的趣事,笑声和感叹声此起彼伏。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十一点,离新年还有一个小时。董丽娜提议大家一起包饺子,迎接新年的到来。
众人分工合作,有的擀皮,有的调馅,有的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刘姝晓是第一次包饺子,手法有些笨拙,包出来的饺子要么露馅,要么形状奇怪,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李明艳耐心地教她:“晓妹,包饺子的时候,要把馅放在皮的中间,然后把两边的皮捏紧,再捏出褶皱,这样包出来的饺子才好看,还不容易露馅。” 说着,她拿起一张饺子皮,熟练地包了一个漂亮的饺子。
刘姝晓跟着李明艳的步骤,慢慢尝试,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样的饺子。她兴奋地举起饺子:“艳姐,您看,我包成了!”
李明艳笑着点头:“真不错,比刚才好多了,继续加油。”
在众人的努力下,很快就包好了一大盘饺子。李志伟自告奋勇地去煮饺子,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桌。众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满是温暖。
“来,大家干杯!祝咱们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情谊长存!” 高广利端起酒杯,大声说道。
“干杯!” 众人齐声响应,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就在这时,窗外响起了烟花绽放的声音,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城市。众人纷纷走到窗边,欣赏着美丽的烟花,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刘姝晓靠在王明光的肩上,看着夜空中的烟花,又看了看身边的李明艳和其他老朋友们,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这个新年,将会成为她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新年过后,天气渐渐转暖,老年大学的课程也开始了。李明艳依旧每天去老年大学参加合唱团的排练,刘姝晓则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老年大学跟着罗雅芬学书法。
有一次,刘姝晓在练习书法时,不小心把墨汁洒在了纸上,心里有些沮丧。罗雅芬安慰她:“晓妹,别着急,刚开始学书法都是这样,我当年学的时候,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纸呢。来,我再教你一遍,握笔要稳,运笔要慢,慢慢来,别急。”
在罗雅芬的耐心指导下,刘姝晓渐渐找到了感觉,写出的字也越来越工整。李明艳每次排练结束后,都会来书法教室等刘姝晓,有时候会帮她整理毛笔和宣纸,有时候则会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写字,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五一劳动节那天,老年大学举办了一场 “老少同乐” 才艺展示活动,刘姝晓和李明艳一起报名参加了节目。刘姝晓负责书法展示,李明艳则负责唱歌,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当刘姝晓在台上挥毫泼墨,写下 “岁月如歌” 四个大字时,李明艳的歌声也缓缓响起,是一首经典的老歌《光阴的故事》。歌声温柔而深情,书法苍劲有力,台下的观众们都被这美好的画面打动,纷纷鼓掌叫好。
活动结束后,谷军和王明光特意来后台接她们。谷军看着李明艳,眼里满是骄傲:“明艳,你今天唱得真好听,跟年轻时一样有活力。”
王明光也对刘姝晓说:“晓丫头,你写的字越来越好了,没想到你还有这天赋。”
刘姝晓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都是罗姐教得好,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呢。”
李明艳拉着刘姝晓的手,笑着说:“晓妹,你别谦虚了,你这么聪明,以后肯定能成为书法高手。以后咱们老年大学有活动,咱们还一起参加,好不好?”
刘姝晓用力点头:“好啊!能和艳姐一起参加活动,我特别开心。”
夕阳西下,四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刘姝晓看着身边的李明艳,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她时的场景,她穿着酒红色的西装,一头金黄色大波浪卷发,优雅而从容。如今,她们已经成了亲密无间的姐妹,一起经历了这么多美好的事情,这份情谊,将会永远珍藏在她的心里。
而那件酒红色的西装,依旧挂在李明艳的衣柜里,虽然很少穿了,却依旧是她最珍贵的衣服之一。它见证了李明艳的青春与成长,也见证了她和刘姝晓之间跨越时光的姐妹情谊,更见证了这群老同学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温暖而动人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
又过了一年,李明艳的外外孙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开学前一天,外孙跑到李明艳身边,拉着她的衣角,仰着小脸问道:“外婆,明天我就要上小学了,你能给我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礼物吗?就像你那件带纽扣的西装一样,能勾起回忆的宝贝。”
李明艳看着外孙期待的眼神,心里泛起暖意。她想了想,转身走进房间,从樟木箱子里拿出那件酒红色有机玻璃纽扣西装,又找出一个小小的锦盒,将西装上一颗备用的酒红色有机玻璃纽扣小心翼翼地放在锦盒里。
她走到外孙面前,打开锦盒,说道:“宝贝,这颗纽扣是外婆年轻时西装上的备用扣,它见证了外婆的青春岁月,也见证了外婆和外公、还有外婆的老朋友们的情谊。现在外婆把它送给你,希望你能像这颗纽扣一样,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纯粹和坚韧,也希望你能珍惜身边的友谊,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外孙接过锦盒,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像捧着一件稀世珍宝。他抬起头,看着李明艳,认真地说道:“外婆,我一定会好好保管这颗纽扣,等我长大了,也要给它讲我的故事,就像你给我讲你的故事一样。”
李明艳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外孙的头,眼里满是欣慰。她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拿着母亲缝在西装上的纽扣,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也看到了未来的外孙,带着这颗纽扣,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开学那天,外孙特意把那颗酒红色有机玻璃纽扣放在书包里,还跟同学们分享了纽扣背后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围在他身边,问起更多关于 “外婆的青春” 的趣事。
从那以后,这颗酒红色有机玻璃纽扣成了外孙的 “宝贝”。每次遇到开心的事,他都会跟纽扣分享;遇到困难时,他也会拿出纽扣,想起外婆的叮嘱,重新鼓起勇气。
而李明艳和谷军,依然在香溪村过着悠闲幸福的生活。每天清晨,他们会一起在田间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傍晚,他们会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喝着自家炒的茶叶,聊着过往的岁月,看着天边的晚霞一点点褪去色彩。
有时候,老朋友们会来家里做客,几人围坐在石桌旁,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分享着各自的生活趣事,也分享着纽扣背后的新故事。那些色彩各异的有机玻璃纽扣,依然是他们聊天的话题,是连接青春与现在的纽带。
谷军看着眼前的一切,轻声对李明艳说道:“还记得当年我们在昆明工学院,我带你去翠湖边看晚霞,我说要一辈子陪你看遍所有晚霞吗?现在我们虽然老了,却依然能一起看晚霞,一起聊过往,还有这么多老朋友们相伴,这辈子值了。”
李明艳靠在谷军的肩膀上,眼里满是幸福。她轻轻抚摸着西装上的酒红色纽扣,说道:“是啊,这辈子能遇到你,遇到这么多好朋友,还有这么懂事的孩子们,真的很幸福。这些纽扣,就像我们的人生灯塔,照亮了我们的青春,也照亮了我们的晚年,更会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夕阳渐渐沉落,将天空染成了深邃的紫色。院子里的丝瓜花在晚风里轻轻摇曳,送来阵阵清香。李明艳和谷军并肩坐在藤椅上,手里握着彼此的手,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带着那些有机玻璃纽扣,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传承着这份藏在纽扣里的温情与希望。
那些有机玻璃纽扣,依然在时光里闪烁着光芒,它们见证了青春的美好,见证了情谊的深厚,也见证了家风的传承。它们像一颗颗永不褪色的星星,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道路,也成为了岁月里最温暖、最珍贵的印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岁月与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