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被封锁,李薇软禁于方寸小院,外界消息隔绝。时间在焦灼中缓慢流逝,每一刻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她深知,刘理事既布下此局,必然环环相扣,绝不会给她轻易翻身的机会。宫中的“查验”结果,很可能早已被某种力量引导。
绝不能坐以待毙!李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找生机。她首先梳理内部:工坊管理严格,核心环节皆由可靠老师傅把控,原料入库、生产记录齐全。她反复推敲,确信问题不出在工坊生产环节。那么,嫌疑最大的,便是产品离开工坊后的流通过程——从交给皇商,到送入尚膳监,再到呈于老贵妃面前。
她想起老太监的话:“娘娘近日所用膳食,凡涉及你工坊酱料者,皆需严查。” 这说明中毒并非偶然,而是与使用她酱油的菜品直接相关。但尚膳监烹饪流程复杂,经手人多,哪个环节都可能被做手脚。直接买通尚膳监的人风险极高,且容易留下痕迹。
一个更隐蔽、更恶毒的可能性浮现在她脑海:问题或许出在酱油被使用前的最后时刻!如果有人将某种不易察觉的毒物,直接掺入送往老贵妃宫中的、已经调味完毕的特定菜肴里,然后再嫁祸于酱油,这样既能精准陷害,又能避免在大量酱油中下毒容易被查出的风险。
但如何证明这一点?她如今身陷囹圄,如何能查到宫闱深处的细节?
就在李薇苦思冥想之际,深夜,一个小小的纸团被人从门缝极快地塞了进来。李薇心中一惊,急忙拾起,就着微弱的月光展开,上面只有潦草的几个字:“毒非酱中,乃落羹后,器皿或人。”
字迹陌生,但信息无比关键!这证实了李薇的猜测——毒是在菜肴做成之后才被加入的,问题可能出在盛装的器皿或经手的人!这个传递消息的人会是谁?是荣王爷暗中相助?是同仁堂大管事买通的宫内眼线?还是……那位曾受她恩惠的漕帮小头目另有门路?
来不及细想消息来源,李薇如获至宝。这是破局的关键!但如何将这个信息有效传递给负责调查的人?直接喊冤无人会信,她必须提供一个无法被忽视的调查方向。
她立刻行动起来,铺开纸张,研磨提笔。她不是写申冤状,而是以极其专业和冷静的口吻,撰写了一份《酱料特性与潜在污染析疑》。文中详细阐述了“龙凤天香”酱油的化学稳定性(用当时能理解的术语),指出其本身性质稳定,不易滋生毒素,且若在酿造过程中混入常见毒物,会如何影响其色泽、香气和味道,易于辨识。同时,她重点分析了酱料在加入菜肴后,若菜肴被二次污染(如通过特定器皿溶解毒素、或由经手人投毒),可能出现的症状与酱油本身无关的特征。
她写得极其详尽,引经据典(主要是医书和食经),逻辑清晰,力求每一句都有理有据,不像是狡辩,更像是一份严谨的技术分析报告。写完后,她将这份析疑和之前工坊留存的同批次酱油样品(密封完好)放在一起。
天亮后,她请求见负责看守的侍卫头领,语气平静而坚定:“军爷,民妇知凤体安康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推诿。此乃民妇根据自家酱料特性,撰写的一份析疑,并附上同一批次留样。或许对太医署诸位大人查明真相有所助益,恳请军爷代为转交负责查验的官人。一切为了尽快水落石出,以免贻误时机,让真凶逍遥。”
李薇的镇定与合作态度,以及那份看起来非常“专业”的文书,让侍卫头领有些意外。他犹豫了一下,但想到上峰命令是“严查”,转交相关材料也算分内之事,便答应将东西递上去。
这份《析疑》几经周转,最终到了主要负责此案的陈太医手中。陈太医正为案情棘手而烦恼,太医署内压力巨大,王太医等人一口咬定是酱油问题。看到李薇这份文书,陈太医仔细阅读后,眼中闪过惊异之色。这份析疑条理清晰,论点明确,尤其是关于“二次污染”的推测,为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且非常合理的调查方向!
他立刻召集人手,重新调整查验重点:一方面,再次严格检验封存的酱油,确认其本身无毒;另一方面,重点排查老贵妃发病当日所用膳餐具皿,以及所有接触过最终成菜的宫女太监!
宫廷深处,一场悄无声息却更为精细的调查展开了。而与此同时,刘理事也通过宫内眼线,得知了调查方向的转变,他心中开始不安,意识到李薇远比他想象的更难对付。他必须尽快切断任何可能指向他的线索,甚至……考虑更极端的手段。
李薇在小院中,等待着命运的裁决。她点燃了微光,但能否照亮真相,驱散阴谋的黑暗,仍要看这深宫之中,是否还有一丝公道存在。风暴眼中心,短暂的寂静下,是更激烈的暗流交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