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京紫禁城
康熙皇帝与纳兰明珠在乾清宫翻阅奏折,天幕中夫差耗国力开凿邗沟、伐齐争盟的内容落下,康熙手指叩击案几,沉声道:
“夫差‘急于求成’,为争霸耗尽国力,正如前明万历年间‘万历三大征’——虽胜却耗空国库,终致民变四起。
今朕平三藩、收台湾,皆以‘量力而行’为要,绝不让‘穷兵黩武’拖垮大清。”
纳兰明珠拱手道:“陛下圣明。夫差信伯嚭而杀伍子胥,是‘忠奸不分’;今陛下重用姚启圣、施琅等能臣,不听索额图等党羽谗言,正是避其短、用其长。
且夫差‘掩败报’是‘自断退路’,陛下每逢战事,必令前线如实奏报,哪怕小挫亦及时调整策略——这份‘务实’,才是大清长治久安的根本。”
康熙拿起关于治理黄河的奏折,补充道:“治国如治水,需‘防微杜渐’。夫差放勾践归国时若听伍子胥之言,何至亡国?朕治理天下,亦需听万民之声,莫因‘太平’而忘‘隐患’。”
天幕继续【#群星璀璨之春秋战国传奇#武将篇#勾践】
【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君主,一生以“卧薪尝胆”的隐忍与复仇闻名,堪称从亡国之君逆袭为春秋霸主的典型。
勾践24岁继位,初期与吴国常年征战。公元前494年,他不听谋臣范蠡劝阻,贸然出兵攻吴,在夫椒之战中惨败,越国几乎覆灭。
为保国家存续,他被迫向吴王夫差请降,携妻子与范蠡入吴为奴,忍辱为夫差喂马、牵马,甚至亲尝夫差粪便以表臣服,历时三年才获释归国。】
【归国后,勾践以“复仇”为志,开启极致的自我磨砺与强国之路:他睡在柴草上,每日饭前尝苦胆以警醒自己不忘耻辱(即“卧薪尝胆”);减免百姓赋税,亲自耕织、与民同劳,让越国休养生息;重用范蠡、文种等贤臣,改革军事,训练出精锐的“越甲”;还通过“美人计”献西施于夫差,麻痹吴国,削弱其国力。
经过近20年的积累,越国国力远超吴国。
公元前482年,夫差率主力北上会盟争霸,勾践趁机率越军突袭吴国都城,俘获吴太子;公元前473年,越国再次大举攻吴,围困吴都三年,最终迫使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此后,勾践北上徐州会盟诸侯,周元王册封他为“伯”(诸侯之长),越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称霸后,勾践对功臣渐生猜忌:范蠡察觉其“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主动辞官归隐,得以善终;文种未听范蠡劝告,留在越国,最终被勾践赐剑自杀。
晚年的勾践虽维持了越国的霸主地位,但因猜忌贤臣,也为越国后续的衰落埋下伏笔。他去世后,越国逐渐失去霸主地位,最终在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
北宋·开封皇宫
宋太祖赵匡胤靠在龙椅上,看着天幕中勾践“灭吴称霸”的剧情,手指敲击着扶手。赵普站在阶下,道:
“勾践以弱胜强,靠的是‘隐忍’与‘谋略’——献西施麻痹夫差,是‘攻心之策’;趁夫差北上突袭吴都,是‘趁虚而入’,皆为用兵良计。”
赵匡胤轻笑一声,目光落在“勾践杀文种”上:“他能忍辱复国,却容不下功臣,格局还是小了。朕杯酒释兵权,既解兵权之患,又保功臣富贵,不比他‘赐剑’强?”
他顿了顿,看向天幕中“越国终被楚灭”:“猜忌贤臣,根基必动。朕用赵普、曹彬,信而不疑,方能保大宋安稳。”
明朝·南京紫禁城
明太祖朱元璋指着天幕中勾践“亲尝夫差粪便”的记载,对刘伯温笑道:“此人能屈能伸,为达目的不拘小节,倒有几分枭雄本色。
他亲耕织、减赋税,是懂‘民为根本’;用范蠡、文种,是懂‘贤臣治国’——这与朕当年起兵,广纳贤才、安抚百姓,道理相通。”
刘伯温却指着“赐死文种”的内容,语气凝重:“陛下,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终为越国埋祸根。
今陛下一统天下,当学其‘励精图治’,避其‘猜忌功臣’,方能保大明长治久安。”
朱元璋点头:“朕知之。昔年与朕共打天下者,朕必论功行赏,绝不让文种之悲剧重演。”
春秋·越国都城
勾践站在宫殿之上,望着天幕中自己从“阶下囚”到“春秋霸主”的一生,指尖微微颤抖。
当看到“亲尝夫差粪便”的画面时,他猛地攥紧拳头,眼中闪过屈辱与坚定:“当年之辱,非为苟活,实为越国存续!若不忍此辱,何来今日灭吴称霸?”
待天幕播放到“赐死文种”,勾践神色骤变,低声自语:“范蠡早劝我‘飞鸟尽,良弓藏’,朕……朕不过是为越国稳固!
文种虽忠,却不知‘功高震主’之理……”身旁的侍从欲言又止,勾践却挥挥手,目光望向远方:“朕不悔复国之志,只憾……未能与贤臣共守霸业。”
春秋·吴国宫殿
夫差坐在王座上,看着天幕中自己“耗国力伐齐争盟”“信伯嚭杀伍子胥”的记载,气得猛地将酒杯摔在地上:
“伯嚭!误我!若听伍子胥之言,早除勾践,何至今日国破身亡?”
当看到“勾践入吴为奴,亲尝粪便”的画面时,夫差眼神复杂,既有悔恨又有不甘:“朕当年竟被他的假意蒙蔽,以为他真心臣服!早知他有复国之心,朕必斩草除根!”
天幕中“夫差自杀,吴国灭亡”的文字浮现,夫差瘫坐在王座上,声音沙哑:“朕自诩霸主,却败于一‘忍’字……悔不当初!”
元朝·大都皇宫
元世祖忽必烈指着天幕中勾践“二十年励精图治”的记载,对伯颜笑道:“此人能从亡国之君逆袭,靠的不是运气,是‘狠劲’——对自己狠,睡柴草尝苦胆;对国家狠,减税练兵强根基。这与朕当年平定大理、攻克南宋,步步为营的道理一样。”
伯颜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但勾践晚年猜忌文种,终留隐患。
我大元疆域辽阔,更需信任贤才,方能稳固统治。”忽必烈点头,目光落在“越国被楚所灭”上:
“国之根本在贤臣与百姓,若失其一,再强的霸业也会崩塌。朕必引以为戒,重用各族能臣,不让大元重蹈越国覆辙。”
东汉·洛阳南宫
汉光武帝刘秀看着天幕中勾践“趁夫差北上突袭吴都”的战术,抚掌赞叹:“此乃‘审时度势’的用兵良策!当年朕在昆阳之战,也是趁王莽军主力分散,才以少胜多。
勾践能忍辱多年,找准时机一击制胜,这份耐心与谋略,值得效仿。”
邓禹站在一旁,补充道:“陛下,勾践‘亲耕织与民同劳’,是得民心之策;您当年减免赋税、释放奴婢,也是同理。但他‘杀文种’一事,实为诟病。
您登基后善待功臣,赏罚分明,才得众臣归心,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刘秀颔首:“民心与贤臣,缺一不可。朕绝不会学勾践,寒了功臣之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