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枭”的效率高得惊人。短短几天,一份经过交叉验证、厚度可观的分析报告便呈现在叶憬然的加密终端上。报告内容远超商业情报范畴,更像是一份结合了历史学、地质学和符号学的专业论文。
核心结论指向一个令人心惊的推测:V家族在自然保护区深处寻找的,极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为“林泉之眼”的特殊矿石。根据零散的古籍记载和部分被V家族刻意掩盖的家族档案碎片,“林泉之眼”并非以其经济价值着称,而是因其在特定光照下能折射出与“életfa”纹样高度契合的、流动般的内部光晕,被某个早已消散的古老部落视为“生命之树”的具象化碎片,是举行重要仪式、象征权力传承的“起源之石”。
V家族百年前的掠夺契约,不仅是为了土地和资源,更是为了彻底占有并垄断这种能与“életfa”产生神圣共鸣的矿石,从而在文化与信仰层面,完成对其所觊觎的符号体系的绝对掌控。他们简化纹样,压制其他解读,都是为了强化自身与这“起源之石”的唯一关联性,构建其文化正统性的神话。
如今他们重启钻探,意味着他们可能掌握了更精确的“林泉之眼”矿脉位置,或者……他们感知到了某种威胁,急于重新确认并彻底控制这“起源”的象征。
叶憬然的目光落在报告附录的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上,那是从一份几十年前的过期勘探申请中复原的,据信是某位地质学家偶然拍摄到的、一小块未经雕琢的“林泉之眼”原石。照片质量很差,只能看到一块深色、不起眼的石块,但旁边手写注释强调其内部在强光下曾观测到“奇异脉络,类生命纹路”。
苏晚探索“大地色彩”,寻找与土地连接的矿物,是无心之举。但若她的研究,哪怕只是方向上的巧合,触及了“林泉之眼”的存在,无疑会立刻引爆V家族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他必须更快。
与此同时,合作社作坊里的测试正在紧张地进行。玛尔塔拿着实验室返回的第一批安全检测报告,兴奋地向苏晚和匠人们汇报:“大部分样本都通过了!尤其是来自北部边境区域的几种赭石和赤铁矿,重金属含量极低,色彩饱和度很高!”
苏晚仔细翻阅着报告,心中稍定。安全性是首要关卡。“接下来就是工艺适配性测试了。”她看向伊斯特万和负责染色的老师傅,“我们需要小规模尝试,看看这些矿物粉末在不同媒介——皮革、琉璃、纺织品上的附着性、稳定性和最终显色效果。”
工作台上摆开了几套微型的实验装置。伊斯特万小心翼翼地将少量研磨至极细的赭红色矿物粉与琉璃基底材料混合,准备送入小型窑炉进行第一次烧制测试。另一位老师傅则开始调配不同浓度的植物染液,准备加入矿物粉进行皮革染色尝试。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与不确定的气氛。每一次开窑,每一次取出染缸里的皮料,都像是一次小型的揭晓仪式。成功与失败交织,记录本上写满了各种配比、温度、时长和最终效果的详细记录。
苏晚沉浸在这种充满未知的创造过程中,暂时将外界的纷扰抛开。她抚摸着一条刚刚出缸、染上了大地赭红色调的皮料,那颜色深沉而温暖,仿佛真的将匈牙利平原的秋日凝固在了其中。这种与土地直接对话的创作方式,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连接感。
她不知道,她手中这块赭红色皮料的颜色来源地,与百公里外那片被V家族视为禁脔、隐藏着“林泉之眼”秘密的森林,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同一古老岩层的延伸。
探索的触角,在命运的牵引下,正无意识地,缓缓靠近那个沉睡百年的漩涡中心。
起源之石的秘密,如同深埋地底的矿脉,静待着被彻底揭开的那一刻。而围绕着它的明争暗斗,也因这无声的靠近,而变得更加暗流汹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心火燎原:倒计时99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