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整整一夜,那根裹在泥模里的小炮管终于彻底冷却。天刚蒙蒙亮,赵三叔公就带着锻造组的人,拿着小锤小心翼翼地敲碎了外层的耐火泥——随着泥块簌簌落下,一根灰黑色的钢管渐渐露了出来。
管身不算完美,表面有些粗糙的铸痕,却没有明显的砂眼和裂缝。赵三叔公用手指敲了敲管壁,声音清脆,没有闷响。“成了!泥模没塌,钢水浇得匀!”他激动地喊了一声,眼里闪着光。
接下来几日,匠人们围着这根炮管打磨、钻孔。赵栓拿着特制的细长钻头,一点点钻通炮尾的传火孔,动作慢得像绣花——这孔若钻偏了,点火时就可能出问题。赵五叔公则带着人,用细砂纸反复打磨炮管内壁,直到摸上去光滑无刺。
与此同时,赵木匠那边也赶制出了一个简陋的木质炮架。用两根粗壮的铁木做支架,中间横放一根圆木托住炮管,底部装了两个临时的木轮,看着笨重,却勉强能推着移动。
试射的日子定在了三日后的清晨。地点选在山后一处偏僻的山谷,离山寨足有三里地,旁边是一面厚实的石崖,正好当靶子。
天还没亮,参与试射的匠人们就推着炮车往山谷去。炮管被牢牢固定在炮架上,虽然整体看着简陋,甚至有些滑稽,却没人敢小觑——这是铁石山第一门炮,承载着所有人的期待。
赵罗亲自负责装填。他让人取来提纯过的火药,只舀了小半罐(约平时火枪的十倍量),小心地从炮口倒进去,又用一根长木棍压实;接着,放进一颗拳头大的实心铁弹,同样压实。
“都退后!退到三十步外!”赵罗厉声喊道。所有人立刻往后退,躲到一块巨石后面,只探出脑袋看着。赵虎手里拿着一根长杆,杆头绑着沾了火油的布条,这是点火用的——没人敢离太近。
“点!”赵罗下令。
赵虎深吸一口气,举着长杆,小心翼翼地凑过去,点燃了炮尾传火孔里的引信。引信“滋滋”地燃着,火星四溅。
他转身就跑,刚跑到巨石后——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比十杆火枪齐射还要响十倍!山谷里回荡着轰鸣,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连脚下的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伴随着巨响,炮口喷出一股巨大的火光和浓烟,瞬间将炮身笼罩。炮身猛地向后一坐,“哐当”一声,笨重的木质炮架竟被推得向后滑了三尺远,支架连接处发出“嘎吱”的呻吟,差点散架!
众人被这动静惊得心脏狂跳,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赶紧探出头看——远处的石崖上,碎石飞溅,一道明显的白痕出现在崖壁上!那颗实心铁弹竟嵌入了石崖半尺深!
“中了!真中了!”赵栓第一个大喊起来,激动得跳了起来。
“炮管没事!没炸!”赵三叔公盯着炮管,见它只是微微发烫,没有裂缝,也跟着欢呼。
虽然炮架差点散架,后坐力大得惊人,但这第一试射,终究是成了!炮管能承受住火药的压力,能把铁弹射出百步外并击中目标——这就够了!
匠人们涌过去,围着炮管和歪歪扭扭的炮架,又笑又喊,眼里满是兴奋。之前的辛苦和担忧,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再来一次!这次多加些火药!试试威力!”赵虎提议,他还没从刚才的震撼中回过神。
赵罗也点了点头。第一次是小药量试探,第二次得看看炮管的极限。这次他加了近一倍的火药,依旧用实心铁弹。
炮架被临时加固了一下,用绳子绑紧了支架。赵虎再次点火。
“轰!”
又是一声巨响,比刚才更震耳!
炮口的火光更亮,浓烟更浓。炮身这次直接向后滑了五尺远,“咔嚓”一声脆响——木质炮架的支架彻底断了!炮管一头栽在地上,差点翻倒。
众人心里一紧,赶紧跑过去看。
炮架彻底损坏了,断成了两截。更让人揪心的是,炮管靠近尾部的地方,竟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纹!虽然不深,却清晰可见。
“裂了……”赵栓的声音有些发颤,刚才的兴奋瞬间没了。
赵三叔公伸手摸了摸那道裂纹,脸色沉了下来:“是钢水纯度不够?还是冷却太快了?”
石崖那边,铁弹确实嵌入得更深了,碎石落了一地,威力明显更大,可炮管裂了,炮架坏了——这次试射,算失败了。
山谷里安静下来,刚才的欢呼变成了沉默。匠人们看着损坏的炮架和带裂纹的炮管,眼里有些失落。
赵罗却蹲下身,仔细检查着裂纹,又看了看断成两截的炮架,非但没沮丧,反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没事。”他站起身,对众人说,“试射就是要找出问题。这炮没炸膛,说明炮管强度基本够;能把铁弹打那么深,说明威力达标。现在问题找到了,就好办了。”
他指着炮管的裂纹:“第一,钢还不够好。下次炼钢,要反复提纯,去除杂质,浇铸时温度再控制得精准些,冷却时不能急,要慢慢冷,让钢质更均匀。”
又指向断了的炮架:“第二,炮架太弱,还没考虑后坐力。木头撑不住,下次用铁木做架身,关键部位用铁箍加固;还要设计真正的炮车——下面装结实的铁轮,炮身和炮车之间用粗弹簧连接,或者装滑轨,让炮能后坐,还能自动复位,这样就不怕后坐力了。”
“这裂纹……还能用吗?”赵五叔公心疼地问。
“这根不行了,留着研究。”赵罗果断道,“咱们再做一根!按刚才说的,改进钢质,改进工艺。炮架也重新设计,这次直接做炮车!”
他看着众人:“第一次试射,咱们知道了能成;第二次试射,咱们知道了哪里不行。这不是失败,是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一番话,说得匠人们眼睛又亮了。是啊,至少知道炮能响、能打死人,剩下的就是改进!赵三叔公一拍大腿:“小罗说得对!不就是再做一根吗?我这就回去炼钢,这次肯定比上次好!”
赵木匠也道:“炮车!我回去就画图纸,用铁轮!加弹簧!不信治不了这后坐力!”
损坏的炮管和炮架被抬了回去,没人觉得它是废物——那道裂纹,那断裂的支架,都是宝贵的教训。
工坊里再次忙碌起来,比之前更有劲头。锻造组的高炉烧得更旺,赵三叔公盯着钢水,一遍遍提纯;木匠组和铁匠组凑在一起,围着新的炮车图纸讨论,铁轮、铁箍、弹簧的样式画了一张又一张。
赵罗站在工坊门口,看着匠人们忙碌的身影,嘴角忍不住上扬。
第一门炮的试射,有成功,有失败。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摸到了门径。
熔铸雷霆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有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铁石山的炮,迟早会真正轰鸣起来。
那声震山谷的巨响,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