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府衙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赵罗坐在主位,李锐、陈璘、张铁、周岳等核心将领围坐案前,案上摊着厚厚的战损统计报告,墨迹清晰,却透着沉甸甸的代价。
“各位,徐州战役已结束,现在我们来做个总结。” 赵罗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疲惫,“周岳,先通报一下战损情况。”
周岳拿起报告,清了清嗓子,语气沉重地念道:“徐州战役,我军投入兵力两万五千人,伤亡总计两千三百六十七人,其中阵亡八百九十四人,重伤九百七十二人,轻伤五百零一人。阵亡将士中,包括三名营长、八名连长,基层军官损失严重。”
听到这个数字,厅内一片沉默。八百九十四名阵亡将士,意味着又有近九百个家庭失去了亲人。李锐攥紧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这八百多名弟兄,大多牺牲在巷战中,清军利用地形优势,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周岳继续念道:“物资消耗方面,消耗步枪子弹三十万余发,迫击炮炮弹八千余发,手榴弹一万两千余枚,炸药包两千余个;粮食消耗五万余斤,药品消耗殆尽,目前前线的药品仅够支撑半个月。军工工坊的产能虽在提升,但短期内难以补足此次战役的消耗。”
“更关键的是,士兵们的士气虽在收复徐州后有所提升,但长期作战的疲惫和持续的伤亡,让部队已无初期的锐气。” 陈璘补充道,“第一师在兖州之战后尚未完全恢复,此次徐州战役又有不小伤亡,短期内已无法承担大规模作战任务。”
赵罗点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徐州战役,我们拿下了战略要地,切断了清军南北联系,这是胜利。但这个胜利,是用弟兄们的鲜血和巨大的物资消耗换来的,这是一场‘惨胜’。”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经过兖州、徐州两场恶战,我军的兵力和物资消耗巨大,短期内绝无能力再组织大规模北上攻势。接下来,我们的战略重心要从进攻转向巩固——加固徐州及周边据点的防御,修复后勤补给线,补充兵力和物资,让士兵们得到充分休整。”
“大都督,那北伐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停下来吗?” 李锐有些急切,他还想着乘胜追击,攻打济南。
赵罗摇摇头:“不是停下来,是积蓄力量。清军在山东还有一定的兵力,且有荷兰人的支持,我们现在强行北上,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巩固已占领的土地,赢得民心,同时密切关注清军和荷兰人的动向,等待合适的时机再继续北伐。”
将领们纷纷点头,他们也明白,部队确实需要休整,物资也需要补充,赵罗的决策是明智的。
张铁作为徐州守将,主动请缨:“大都督放心,我会管好徐州,加强城防,组织士兵训练,同时配合民政官员安抚百姓,让徐州成为我们北伐的坚实后方。”
“好。” 赵罗满意地点头,“李锐,你率陆军主力返回兖州休整,补充新兵;陈璘,你率水师返回江淮,加强运河和长江的防御,确保后勤补给线畅通;周岳,加强情报收集,重点关注清军在济南的动向和荷兰人的军事行动。”
“遵命!” 将领们齐声应道。
议事结束后,将领们各自离去,执行命令。赵罗独自留在议事厅,看着案上的战损报告,心里充满了感慨。战争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忍耐和积蓄力量。徐州的惨胜,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北伐之路注定艰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扎稳打,才能最终实现收复中原的目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