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刚漫过华夏镇的青石街,镇中心的议事厅就已坐满了人。长条木桌的尽头,天宇指尖轻叩桌面,目光扫过在座的议会核心成员与工坊主事——这些人里,有跟着他从黑水河战场拼杀回来的老兵,有一手将兵器工坊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老周,还有掌管镇内粮草调度的账房先生,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晨露未干的肃然。
“今天请各位来,是想议一件大事。”天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他将一卷绘制精美的图纸推到桌中央,“我提议,将‘华夏镇’升级为‘华夏城’。”
话音刚落,议事厅里便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老周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凑近图纸细看——上面用朱砂勾勒出城池的轮廓,城墙、箭楼、护城河的位置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城内的工坊区、居民区、粮仓的布局都有详细规划。
“天宇大人,”负责镇内治安的赵虎率先开口,他的手掌在桌面上摩挲着,“现在的镇子有木栅栏围着,也能防些小股匪患,升级成城池,是不是太耗力气了?”
天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赵虎,你驻守东门时,有没有发现最近三个月来镇上的流民多了多少?”
赵虎一愣,随即道:“最少多了两百户,栅栏门每天开关都要比以前多半个时辰。”
“这就是原因之一。”天宇指尖点在图纸上的居民区,“流民越来越多,木栅栏圈住的地盘已经不够用了。更重要的是,黑水河的殖民者虽退,但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卷土重来?上次他们用火炮轰塌了金矿的碉堡,咱们的木栅栏能挡得住吗?”
这话让议事厅瞬间安静下来。黑水河之战的硝烟仿佛还在鼻尖萦绕,殖民者的火炮轰鸣犹在耳畔。老周叹了口气:“大人说得是,工坊现在每月能造出二十门土炮,但镇子连像样的炮台都没有,真打起来,炮再好也没地方架。”
“还有生产。”掌管农耕的陈老接口道,“周边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粮仓储量翻了三倍,可镇里的磨坊只有两座,秋收时粮食堆在露天,遇着连阴雨就得发霉。若是建城,规划出专门的仓储区和加工区,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天宇点头,将图纸展开得更平:“各位请看,规划中的华夏城,城墙高三丈,用青石混合糯米灰浆砌筑,能抵御火炮轰击;东西南北各设一座箭楼,配重型弩机和炮台;城内划分工坊区、农耕区、仓储区、居民区,各区之间有石板路连接,既方便生产,又利于调度。”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格外坚定:“最重要的是,一座坚固的城池,能让流民们真正安定下来。他们会在这里盖房、娶妻、生子,把这里当成家。人多了,生产才能更旺,防御才能更固,这是个良性循环。”
账房先生算了笔账,在纸上飞快地写着:“建城的石料可以从后山采石场运,木材用黑水河沿岸的樟树林,劳工除了镇上的居民,还能招募流民,管饭就行……初期投入虽大,但比起长远的安稳,值!”
“我同意!”赵虎猛地一拍桌子,木桌发出沉闷的响声,“只要能让弟兄们守得更踏实,别说建城,就是搬山我也干!”
老周跟着点头:“工坊可以加开窑口,烧制城砖,还能琢磨着给城墙加层防火层,殖民者要是敢再来,让他们尝尝咱们的厉害!”
议事厅里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原本的疑虑被对未来的憧憬取代。当天宇提议举手表决时,在场的十七人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全票通过。
“好!”天宇将拳头重重砸在桌面上,“既然大家都支持,那这事就定了!接下来,咱们得成立一个筹备小组,专门负责建城的各项事宜。”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毛笔在空白处写下“华夏城建筹备小组”几个字:“这个小组,由我担任组长,下面分三个分队——规划分队、统计分队、资源分队。”
“规划分队,”天宇看向一直沉默记录的文书官,“由你牵头,带着三个熟悉绘图的弟兄,三天内拿出详细的城池施工图,包括城墙厚度、箭楼高度、街道宽度,越细越好。特别要注意,居民区要靠近水井,工坊区要在下风口,别让烟味呛着人。”
文书官连忙起身拱手:“请大人放心,保证完成!”
“统计分队,”天宇转向账房先生,“你带人统计镇上现有的人力、物力:有多少壮劳力能参与建城,有多少石料、木材、粮食储备,还缺多少物资,列个清单给我。流民的技能也要统计,瓦匠、木匠、石匠要单独登记,这些都是建城的好手。”
账房先生推了推算盘,清脆的珠子声里透着笃定:“小人这就去办,今晚就能出初稿。”
最后,天宇的目光落在老周和赵虎身上:“资源分队,就由你们二位负责。老周管物料调度,保证采石场、窑口、木料坊的供应不脱节;赵虎管安全保卫,采石场和运输队的护卫要跟上,别让山匪或野兽扰了进度。另外,黑水河的码头要拓宽,石料和木材走水路运,能省不少力气。”
赵虎和老周对视一眼,同时拱手:“遵命!”
天宇又补充道:“各分队每天傍晚在这里汇总进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咱们当场商议。规划分队的图纸出来后,要先拿给镇上的老人看看,他们住了一辈子,知道哪里地势高、哪里容易积水,别犯了常识性错误。”
他走到门口,推开木门,晨光涌进议事厅,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工坊已经响起了打铁声,叮叮当当的节奏里透着蓬勃的生机;黑水河的方向传来船鸣,那是运粮的船队到了。
“各位,”天宇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咱们守黑水河,是为了保土地;建华夏城,是为了安人心。等城池建成那天,咱们在城楼上摆酒,好好庆祝!”
筹备小组的成员们纷纷起身,脚步轻快地走出议事厅,各自奔向自己的岗位。规划分队的文书官已经带着人扛着测量工具往镇外走去,阳光下,他们的身影在土地上移动,像在描绘一幅崭新的画卷。
天宇站在门口,望着忙碌起来的镇子,心里清楚,建城的路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资金短缺,可能会碰上天气阻碍,甚至可能引来殖民者的窥探。但此刻,看着身边这些眼神发亮的人,他突然觉得,再大的困难,只要大家一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华夏镇的泥土里,已经埋下了“城”的种子。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竖起坚固的城墙,响起更热闹的人声,成为黑水河沿岸最坚实的堡垒,最温暖的家园。而这一切,就从今天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从这个刚刚组建的筹备小组开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1858年的澳洲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