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依靠,是真正的恩人。
倘若这些人有个三长两短,今后的日子是否还能维持现状,谁也不敢保证。
“我已打定主意,不必再多言。
你现在就回前线,继续指挥作战!”
张之洞当然清楚此举风险极高,但眼下局势危急,别无良策,只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那位指挥官无奈叹息,见总督心意已决,劝说无果,只得转身奔赴战场。
然而,就在他离开开锣城之际,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全城百姓瞬间沸腾起来!
“总督大人,您万万不能亲自上前线啊!”
“是啊,您要是有个闪失,以后谁来为我们做主啊!”
城中民众的心声与军中将领如出一辙,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殖民正府多年来在北非地区施行仁政,深得民心,百姓早已将这些官员视为自家人,毫无隔阂。
“这帮可恶的西洋人,眼红我们过得好,就想来毁掉一切,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没错,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走!咱们一起去前线,把那帮强盗赶出去!”
“对,去支援将士们,把敌人打跑!”
“出发去前线!”
不知是谁喊出第一声,人群的情绪立刻被点燃。
人们纷纷抄起手边的家伙——锄头、扁担、钉耙、木棍、菜刀,各式各样的农具和家什成了他们手中的武器。
怀揣着满腔热血,他们浩浩荡荡地向战区奔去。
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只要把敌人赶走,总督就不用亲临险境了。
他们不愿看到那个为他们带来和平与温饱的人,冒死走上战场!
对于百姓突如其来的举动,张之洞始料未及。
他从未想到自己在民间竟有如此深厚的威望,百姓对他竟如此敬重、如此信赖!
这些毫无作战经验的平民一旦参战,伤亡必然惨重,这一点谁都清楚。
连日来从前线运回的数千名伤兵,已让所有人见识到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可即便如此,他们仍义无反顾地走向战火。
“快!打开军械库,把枪支拿出来发给他们!绝不能让他们拿着农具去拼命!”
感动之余,张之洞意识到一个紧迫的问题——百姓手中的工具根本无法应对正规军队。
凭这些简陋的器具迎战联军,无异于送死。
但如果配上步枪,或许还能形成一定战斗力,甚至扭转局势。
尼罗河西岸,联军阵地。
当确认己方部队已在东岸成功登陆后,整个营地爆发出阵阵欢呼!
“太好了,我们的计划奏效了!”
“不错,敌军兵力比预想中薄弱,撑不了多久了!”
“但不可松懈,那些仆从军战力不容小觑,绝不能轻敌。
必须抓住战机,一举歼灭,不留任何反扑的机会!”
“传令下去,后备队全部投入前线,加大攻势!”
既然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那就无需再保留实力,立刻亮出底牌,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东线战场上,仆从军本就苦苦支撑,防线摇摇欲坠,此刻敌军竟再次增派大军压境,形势顿时雪上加霜,战线随时可能彻底崩塌。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群从开锣城赶来的平民百姓抵达前线。
他们虽非职业士兵,毫无作战经验,但在老兵的调度下,混编进战斗序列,凭着一股血性与勇气,竟也打得有模有样,毫不退缩。
他们的到来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危局,却实实在在为守军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而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一支神秘部队竟悄然出现在西线战场,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几天前,汉军舰队在取得地中海海战胜利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西进,追击溃逃的联军舰队;另一部分则迅速占领了亚历山大港。
随后,一支海军陆战队从舰船上登陆——这支队伍并非来自天朝本土,而是途经锡兰时临时登船集结而成。
原本这支部队是为进攻天竺所备,但因北非局势骤变,遂紧急调转方向,支援此地。
恰逢汉军舰队出征,便顺势搭乘舰船同行。
由于舰队需快速推进,航程中舍弃了行动迟缓的补给舰和登陆艇,因此主力部队尚在后方,此时随舰队抵达的陆战队仅三千人左右。
若是正面交锋,区区三千兵力根本无法撼动战局,毕竟敌人总数高达三四万。
然而,当联军将几乎全部兵力投入尼罗河对岸的东线战场,导致后方防务空虚之时,这支看似微不足道的部队,瞬间化作一把直插心脏的利刃!
登陆之后,带队的汉军将领极为谨慎,巧妙避开敌方侦察,始终隐匿行踪,未被发现。
而联军高层此时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东部主战场,根本未曾察觉自己腹地已悄然潜入一支敌军。
在他们看来,若汉军真有陆军随行,必定会大张旗鼓地登陆夹击,与东线守军形成合围之势,怎会如此悄无声息?
更何况,若再拖延几日才动手,恐怕东线阵地早已失守,届时即便援军赶到也为时已晚。
眼下战事已近尾声,对方依旧毫无动静,只能说明一件事——汉军舰队里根本没有陆军!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联军指挥官才敢孤注一掷,把最后一支预备队也投入东线决战。
但他万万没想到,汉军舰队中,竟然真的藏着一支作战部队!
倘若他当初稍留几分余力,未将最后万余兵力尽数派出,此刻面对来袭之敌,尚可组织有效抵抗。
以一万对三千,纵然仓促应战,守住阵脚也并非难事。
可如今,他手中已无兵可用!
而就在确认敌后空虚的情报后,这支汉军果断发起突袭!
轰!轰!轰!
炮火如雷般炸响,汉军毫不迟疑,直接展开全面进攻!
虽然没有携带重型火炮,但他们配备了大量75毫米速射炮和60毫米迫击炮。
这两种武器轻巧灵活,便于机动,火力却极为猛烈。
尤其是迫击炮,尽管射程有限,但重量极轻,单兵即可背负行军。
实战中,其射速惊人,一分钟内连续发射二三十发炮弹不在话下。
如此密集的火力倾泻而下,瞬间将联军阵地炸得人仰马翻,陷入混乱!
“将军!不好!我们遭到敌军突袭!”
“有多少人?!”
“看不清人数,但从炮火密度判断,至少有四五万!”
消息传回指挥部,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四五万?比己方总兵力还多!这仗还怎么打?
“你确定吗?敌人真有这么多人?”
联军指挥官内心早已翻江倒海,可脸上仍竭力维持着镇定自若的神情。
他清楚,在这座指挥所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一旦他露出半分慌乱与畏惧,整个部队的斗志就会瞬间瓦解,士气将彻底崩盘!
然而,无论他如何掩饰,当得知有四五万敌军大举压境时,内心的震撼终究无法完全压制。
那双微微颤抖的手,已经无声地暴露了他真实的处境。
“您亲自出去看看就明白了——敌人的炮火密集得吓人,我们阵地上每秒至少炸开二十多发炮弹!要达到这种火力密度,敌人至少动用了三百门以上的重炮!”
在场的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凭着炮击的频率和强度,估算出对方火炮数量,再由此推断其兵力规模,并非难事。
稍加分析之后,所有人心里都沉了下来:敌军总数绝不会少于五万人!
面对这无法辩驳的事实,众人顿时陷入绝望。
五万大军!
而且极可能是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汉军主力——这样的仗,还怎么打?
根本没有胜算!
即便此刻能立刻调回全部主力,也未必是对手的敌手,更何况眼下指挥部周围几乎空虚,防御形同虚设!
指望靠这区区几百名卫兵挡住数万敌军的猛攻?
难道真当自己是守温泉关的斯巴达战士不成?
东线的联军也被突如其来的猛烈炮声惊动,但他们与西岸之间隔着宽阔的尼罗河。
想要赶在西线部队被全歼前驰援,根本来不及。
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在对岸被汉军一步步吞噬,却无力救援。
联军指挥部本身兵力稀薄,除了少量护卫外,大多是无法作战的伤员。
汉军并未刻意针对伤兵下手,而是集中火力猛轰指挥中枢。
那几百名卫兵尚未完成布防,就在密集炮火中被打散,伤亡殆尽。
见守备力量已被摧毁,汉军随即发起总冲锋,一次突击便将残余敌军彻底肃清。
整场战斗极为短暂,从第一发炮弹落地到战斗结束,不足十分钟。
如此短的时间,远在东线的援军哪怕心急如焚,也根本无法赶到。
随着指挥系统覆灭,汉军与其盟军一东一西,迅速形成合围之势。
原本势不可挡、深入东岸滩头的联军,转瞬间陷入腹背受敌的死局!
而东岸的仆从部队和平民百姓,见到援军到来,顿时士气高涨,稳住阵脚,硬生生将联军反压在尼罗河东岸狭小的登陆区域,动弹不得。
东西两翼的汉军配合默契,同时调动所有可用火炮,对着被困之敌展开毁灭性轰击。
联军在炮火下损失惨重,支撑不久便举起了白旗,宣告投降。
至此,日不落帝国与高卢联手策划的这场对天朝北非属地的突袭行动,以全面溃败告终!
北非战败的消息传至欧洲大陆,各国震惊不已。
原本普遍认为,两大强国联手出击,又是在靠近自家门口的战场上作战,理应稳操胜券。
谁料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先是海军折戟沉沙,损毁战舰数十艘;紧接着陆上再遭重创,阵亡两万余人,被俘三万有余。
前后共计六万远征军,尽数葬送于北非荒漠!
这是整整六万人啊,不是六千,更不是六百!
尽管北非距欧洲不算遥远,但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能一次性向海外投送数万兵力的国家,全欧屈指可数。
日不落与高卢能做到这一点,本已彰显其国力之强。
可谁能想到,倾注如此资源派出的大军,不仅战败,而且败得如此彻底——全军覆没,片甲未还!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