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防线在德军猛攻下如同薄冰遇火,瞬间崩解。
最先撕开突破口的是从西北方向杀来的第二军团。
这支隶属于德意芷帝国的王牌野战军,长期由卡尔亲王统帅,素来是德军中最精锐的力量。
此前这支部队被部署在西北,原是为了牵制日不落军队。
待敌军退走后,协约国防线在此处留下巨大缺口。
第二军团顺势推进,如入无人之境,未遇实质抵抗。
从开战算起,仅仅五天,风车国全境已落入德军掌控。
风车国陷落后,低地门户洞开。
德军由此获得绕行路线,避开法军主力防线,直扑沿海平原,从侧翼切入高卢心脏地带。
经验老道的卡尔亲王岂会放过如此良机?早在第一次普法战争时,普鲁士便已酝酿类似施里芬计划的战略构想。
如今,不过是将蓝图变为现实。
击溃风车国后,德军迅速南下,兵分两路,全力进逼高卢邻邦比利师。
比利师的主力大多集结于东部边境要塞,面对德意芷方向严阵以待,而北部与风车国接壤之处几乎毫无防备。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们措手不及。
尽管境内驻有大量法军,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军穿越其领土,实施背后包抄,最终将大批部队围困于列日要塞一带。
被困在列日地区的法军多达一个军团,人数高达二十五万。
如此庞大的兵力被困于此地,既无法突围,又难以固守原有阵地,最终的命运似乎只剩覆灭一途。
然而兵贵迅速,卡尔亲王并未优先清理困守列日要塞的法军残部,而是留下部分部队协同正面德军牵制敌军动向,自己则率主力马不停蹄地南下,直扑比利时与高卢交界的地带,推进速度惊人。
此时高卢方面已察觉局势危急,意识到防线随时可能被彻底撕裂。
于是果断放弃原有战线,下令前线部队全面后撤,计划退至马恩河流域重新构筑防御体系。
倘若这一撤退能够顺利完成,凭借马恩河天然屏障的优势,他们的防线长度将大幅压缩,兵力上的劣势也不再那么突出。
只要能在新防线上挡住德军一两次猛攻,并给予对方沉重打击,或许尚有一线转机。
甚至有可能借此与第二帝国展开谈判,效仿日不落国的方式,体面地中止这场战争。
高卢人的盘算是合理的,可惜战场从不按设想运转。
当卡尔亲王发现法军开始收缩阵型、全线后撤时,立即抽调一支精锐骑兵部队,亲自领军出击,不惜一切代价疾速穿插,绕过敌军正面,直插其背后腹地,犹如一枚铁钉狠狠楔入敌后,彻底打乱了高卢军队的整体部署。
正在仓促后撤的法军尚未找到合适地形建立新防线,便在铁塔城以北的开阔平原上遭遇德军骑兵的猛烈冲击。
这是自拿破仑时代终结以来,欧洲大陆上最为浩大的一次骑兵会战。
素有骑兵传统的法德两军在此倾尽全力——面对决定国运的决战,双方毫无保留,将所有可用的骑兵团尽数投入战场。
一场汇聚超过十万骑兵的惊世对决,即将在这片原野上拉开帷幕!
刹那之间,全球的目光聚焦于此!
在高卢北部铁塔城盆地的一处低矮山岗上,
天朝军事观察团静静伫立,远眺战场上奔腾交错的骑兵洪流。
“简直难以置信,在这个火器主导的时代,竟还能目睹如此恢弘的骑兵厮杀!”
汉军的观察员们对此战表现出极大兴趣,甚至难掩激动之情——原因很简单:他们自己从未拥有过如此规模的骑兵力量。
汉军起于南方粤省,而粤地无草原,缺乏养马条件,战马一向稀缺。
不止粤省,整个南方地区都难觅良驹。
邻近的滇省虽产滇马,但体型矮小,耐力有限,难以胜任冲锋陷阵之用。
真正适宜育马的区域集中在北方——漠北草原与河套一带,才是传统优良牧场。
可这些地方是汉军后期才逐步掌控的疆域。
加之步入火器时代后,骑兵的战略价值日渐式微,因此汉军并未将其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结果便是,汉军编制中骑兵数量始终稀少,多数仅用于传令、侦察等辅助任务,少数作战单位也规模有限,全军加起来不足万人。
反观欧洲各国,自中世纪以来便崇尚骑兵文化,贵族骑士传统根深蒂固。
加之地形多为平原旷野,极利于骑兵机动驰骋,故而数百年来,骑兵始终是战场上的核心力量之一。
然而如今,随着各国纷纷重视机枪这类新式武器的发展,骑兵的辉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毕竟在火枪时代,射速缓慢,装填耗时,骑兵尚能承受一定伤亡,借高速冲刺冲垮步兵方阵,继而展开压倒性绞杀。
可一旦进入机枪时代,那连绵不绝的火力网如同死神之镰,在战场上织成一片密不透风的弹幕,任你铁甲骏马,也休想安然跨越。
可以预见,骑兵在未来各国军队中的地位将持续衰落,终将退出历史主舞台,被步兵及其他新型兵种所取代。
而对于天朝而言,随着装甲部队的迅猛发展,早已寻到了替代骑兵的新力量。
而欧洲其他地方恐怕还得再观望一阵子,也许等到亲眼见识了天朝装甲部队那惊人的战斗力后,他们才会下定决心走上同样的军事改革之路。
但这些都属于将来的事,对眼前这场战役毫无影响。
“你觉得哪边胜算更大?”
一人摘下望远镜,转头问身旁的战友。
“从人数上看,法军有六万,德军才四万,整整多出三分之一,我觉得法军占上风。”
这人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法兰西一方更具优势。
“我也觉得法军不弱,他们的安达卢西亚马高大健壮,而且法国骑兵历来名声显赫,要说骑兵对决,这一块他们和德军差距应该是最小的。”
另一位则从战马素质与历史传统角度分析,依旧看好法军。
“我倒觉得汉斯人更有胜算。
别忘了,他们是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出动的全是精锐中的精锐。
更何况领军的是被称为‘血王子’的卡尔亲王!他手下的骠骑兵在欧洲谁不怕?至于对面那位法国将领……你们谁能叫出他的名字,说出他打过什么漂亮仗吗?”
终于有人站出来力挺德军,所言也颇有分量。
这支德意志部队绝非等闲之辈。
卡尔亲王素以骑兵指挥见长,战绩彪炳。
当年普奥之战,正是他抓住战机,率骑兵快速穿插迂回,一举截断奥军退路,扭转战局,彻底击溃奥迪利大军。
反观法军,因先前普法战争惨败,大批经验丰富的将领早已沦为俘虏,如今剩下的人大多平庸无能。
指望这些人去对抗整个欧洲最擅长骑战的卡尔亲王,简直如同儿戏!
就在此时,隆隆炮声骤然响起,两军骑兵正式展开决战。
作为攻势一方,德军丝毫没有因兵力处于劣势而迟疑退缩。
法军为保卫首都仓促集结,阵型混乱不堪,甚至有不少刚拿起武器就被征召上前线的平民百姓。
他们满怀热血,被政客煽动着来到战场,誓要为国牺牲。
然而,光靠一腔热血赢不了战争,严酷的训练与团队间的默契才是决胜关键——而这恰恰是这支法军最为欠缺的。
或许指挥官自己也清楚手下这支队伍的真实水平,便将战斗力较弱的一支部队部署在左翼,并在此集中了两万余人。
他的盘算很直接:用数量弥补质量上的不足。
在他看来,德军兵力本就不如自己,即便看出破绽,也无法抽调足够兵力突破防线。
但他显然低估了卡尔亲王的胆识与谋略。
“传令!右翼全力突击敌军左翼,中军向右靠拢,制造压力引其调动;左翼准备包抄敌中军后路;炮兵集中轰击敌右翼,压制其行动!”
卡尔亲王根本不打算缠斗试探,他要的是一击致命,直取咽喉!
德军迅猛的部署彻底打乱了法军节奏。
法军统帅万万没想到,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德军竟敢直扑自己最强的一侧——左翼。
更让他震惊的是,那看似稳固、人数众多的左翼防线,在德军铁骑冲击下竟如薄冰遇火,顷刻间土崩瓦解!
“怎……怎么可能?”
他呆立原地,眼睁睁看着己方左翼在敌军冲锋下摇摇欲坠,即将全线崩溃,内心掀起滔天巨浪。
那是两万人啊!而进攻他们的德军不过一万余人,兵力相差近乎一倍!
可就是这样,居然连一个照面都没撑住,就这么被打穿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双方的战力差距真的到了这种地步?
“将军!快调援兵!再不出手,左翼就要彻底垮了!”
眼看主将愣在当场,迟迟未作反应,身边的副将急得直跺脚,连忙出声提醒。
被下属提醒后,法军统帅才猛然发觉自己尚未发布新的作战指令。
他迅速收敛心神,凝视战场。
德军中路已经开始移动,显然是想集结主力猛功法军左翼,企图一举将其击穿。
一旦让对方实现这一意图,法军将陷入极大被动——左翼崩溃之后,德军必将从侧翼直扑中军,届时整个战线都将面临瓦解的风险。
若中军失守,胜负之局便已注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