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郊外,群山如黛,绿树成荫间藏着一座百年古村——桃源村。青石板路蜿蜒穿村,村前小溪潺潺流淌,晨光里的古宅错落有致,活脱脱一幅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图景。可鲜少有人知道,这宁静祥和的表象下,藏着一道刻在村民骨子里的夜晚禁忌。
禁忌的由来,要从百年前那场灭顶之灾说起。相传某个暴雨夜,狂风卷着洪水突袭村落,浑浊的浪涛漫过门槛,吞掉了大半村民的性命。自那以后,每到入夜,村里总会飘来细碎的声响,有时像妇人低泣,有时像孩童低语,听得人脊背发凉。村民们请来风水先生,先生踏遍村落,面色凝重地断言:“村中缠有邪祟,唯有严守夜禁,方能保得平安。”
从此,桃源村的夜有了铁规:日落之后,村民不得踏出院门半步;屋内不可高声喧哗;门窗更是要牢牢闩紧,连一条缝隙都不能留。世代相传的禁忌护着村子,日子渐渐重回安稳,可这规矩,对外来者而言,却是一无所知的“陷阱”。
这年盛夏,年轻摄影师林宇听闻桃源村古朴清幽,特意背着相机来寻灵感。一进村,他便被这里的景致勾了魂:斑驳的木门上刻着旧年花纹,墙角的青苔裹着时光痕迹,村民们递来的热茶冒着热气,笑容淳朴得让人安心。林宇举着相机穿梭在村落间,快门声此起彼伏,全然没留意到夕阳正悄悄沉进山坳。
等他拍下最后一张“炊烟绕古宅”的照片时,天已经全黑了。山间的夜来得猝不及防,冷风卷着树叶沙沙作响,林宇这才慌了神——他还没找好住处。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他沿着小路摸索,忽然瞥见前方一座老宅的大门半掩着,门缝里漏出一点昏黄的灯光。
“有人在家吗?”林宇走上前,轻轻敲了敲门。
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位白发老人探出头来,看到林宇时,眉头瞬间皱紧:“年轻人,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外面?你不知道村里的夜禁?”
“夜禁?”林宇愣了愣,连忙解释,“老人家,我是外地来拍照的,没听说过什么禁忌,能不能在您家借住一晚?”
老人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侧过身:“进来吧,但记住,夜里千万别出门,也别大声说话。”
林宇连声道谢,跟着老人走进老宅。老人把他安排在东厢房,又反复叮嘱了几遍禁忌,才提着灯笼离开。林宇坐在床上,心里满是疑惑:不过是个小山村,哪来这么严苛的规矩?难道真有什么怪事?
越想越好奇,林宇索性起身,悄悄拉开房门。院子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泛着冷幽幽的光。他沿着走廊走了一圈,没发现任何异常,心里暗笑:说不定是村民们太迷信了。
可就在他准备回房时,一阵细碎的哭声突然飘进耳朵。那声音轻飘飘的,带着说不出的哀怨,听得林宇头皮发麻。他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哭声是从院角的柴房里传出来的。
“谁在里面?”林宇壮着胆子喊了一声,没人回应,只有哭声还在继续。好奇心压过了恐惧,他蹑手蹑脚地走到柴房门口,犹豫了一下,还是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柴房里弥漫着陈旧的木屑味,月光透过破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林宇眯着眼打量,只见角落里缩着一个黑影,正微微颤抖着,哭声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你没事吧?”林宇往前走了两步,刚想伸手去扶,那黑影突然缓缓抬起头——一张惨白的脸映入眼帘,眼睛空洞得像两个黑洞,嘴角却向上咧着,挂着一丝诡异的笑容。
“啊!”林宇吓得魂飞魄散,尖叫着转身就跑。他跌跌撞撞地冲回东厢房,“砰”地一声关上房门,连被子都来不及拉,直接裹着毯子缩在床角,身体止不住地发抖。那诡异的笑容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他睁着眼睛熬到天亮,连一丝睡意都没有。
第二天一早,林宇顶着黑眼圈走出房门,只见老人正坐在院子里晒草药。看到他,老人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你昨晚是不是出去了?”
林宇咬了咬唇,把昨晚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老人听完,重重叹了口气:“年轻人,你犯了禁忌,怕是要引灾上身。不过还好你及时回来,还有补救的办法。”
说着,老人起身走进里屋,拿了一把香烛和一个木盒,带着林宇往村头的祠堂走。祠堂里弥漫着檀香,正中央摆着村民祖先的牌位。老人点燃香烛,对着牌位深深鞠了三躬,然后从木盒里取出一张黄符,递给林宇:“把这符贴在你住的房门上,再在屋里点三根香,诚心向祖先忏悔,求他们原谅你的莽撞。”
林宇不敢怠慢,按照老人的吩咐一一照做。当香烟袅袅升起,他对着空气轻声道歉时,只觉得心里的恐慌渐渐消散,连紧绷的身体都放松了下来。
当天下午,林宇收拾好行李,向老人辞行。站在村口回望,桃源村依旧是那幅山清水秀的模样,可在林宇眼里,却多了几分敬畏。他再也不敢轻易轻视别人的规矩,而那个月光下的诡异黑影,还有桃源村的夜禁传说,也成了他这辈子都忘不掉的记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全国各地恐怖民间故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