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底的娱乐圈,除了《北京爱情故事》在七夕档上映,掀起一阵关于爱情与现实的讨论外。
另一件看似不起眼却将深远改变娱乐圈生态的大事,正在互联网的角落悄然发生。
2009年8月28日。
新浪微博正式公开运营。
此时,博客时代虽未瞬间消亡。
但微博这种以140字短内容、即时互动为特点的形态,已然为未来的信息传播埋下了变革的种子。
然而,当时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微博的创造者新浪自身,都未能充分意识到这款产品将对娱乐圈乃至整个社会信息传播模式产生何等颠覆性的影响。
在许多人看来,这不过是又一个类似“校内网”的社交平台,毕竟那个年代各类社交平台层出不穷。
不过,李扬知道!
他清楚地知道,微博在未来将会成为娱乐圈的舆论主战场和人气晴雨表。
明星们会为了一条微博的转发量、评论数和点赞数绞尽脑汁;
热搜榜将成为话题发酵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粉丝经济将在这里找到最直接的出口;
一条微博可以瞬间捧红一个人,也可以转眼间让多年经营的口碑面临考验。
在这里,热度就是价值,关注度就是资本。
娱乐圈里的人,未来会无比在乎自己在微博上的每一个数据,每一次曝光,以及每一次与粉丝的互动。
不过,在2009年8月底,刚刚上线的微博,首要任务是如何获取流量、如何“破圈”吸引更多用户。
平台方也在为如何让更多名人、机构入驻而绞尽脑汁。
也正是在微博上线两天后,《北京爱情故事》上映当天,李扬便让陈思诚等主创在微博上发布了电影宣传信息。
这或许是娱乐圈内较早尝试利用微博进行影视宣传的案例之一。
然而,由于平台刚刚上线,用户基数有限,宣传效果在李扬看来,差强人意,远未达到他预期中的爆发效应。
尝试之后,李扬也未过多在意,暂时将微博视作一个常规的宣发渠道。
转机,出现在李扬参加完央视关于《流浪地球》的访谈,以及《流浪地球:你所不知道的事!》纪录片发布之后。
看到纪录片引发的热烈讨论,李扬吩咐团队,以他的名义正式申请了一个微博账号,并将纪录片的链接和相关信息发布到了这个新生的微博平台上。
然而,这个李扬本人并未太过在意的举动,却在新浪内部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李扬的账号注册申请提交后,信息很快便呈递到了新浪微博运营管理层面前。
运营总监张明,一位对行业动态和用户增长有着敏锐嗅觉的中年男人,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个入驻申请。
“确认是《南京照相馆》和《战狼》的导演李扬本人吗?”
张明立刻吩咐下属与青锋影业进行对接核实。
在得到青锋影业方面的肯定答复后,张明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为微博初期引流和造势的难得机会。
他随即召集了核心运营团队开会,讨论的议题非常明确:如何借助李扬入驻并发布《流浪地球》纪录片这一热点事件,最大限度地为微博导流,推动平台“破圈”?
会议上,观点迅速分成了两派。
赞成的一方情绪激动,他们列举了李扬的价值:
“李扬虽然年轻,但他的《南京照相馆》和《战狼》是现象级的成功,尤其是《战狼》,目前票房已经17亿,打破了多项纪录。”
“他不仅在普通观众中有强大的号召力,他提出的‘电影工业化’理念,以及在《流浪地球》中展现的技术野心,在行业内外都引起了高度关注和讨论!”
“看看《流浪地球》纪录片发布后的热度!”
“那个视频Up主‘数据猫’的解读视频现在被疯狂转发,网友评论都是‘致敬’、‘泪目’、‘必看’!”
“这说明李扬和他做的事情,具备很强的情感动员能力和话题性,非常契合我们微博需要营造的互动氛围。”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李扬导演现在代表着一种热血、敢于挑战、追求极致的形象。”
“如果我们能将他入驻微博并与网友互动这件事操作成热点,完全可以吸引他的影迷、科幻迷、行业关注者,乃至更多好奇的普通用户涌入我们的平台!”
反对的一方则显得更为审慎,他们主要提出以下几点疑虑:
“李扬确实有票房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他在圈内的资历尚浅,更像是一个突然崛起的‘闯入者’。”
“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导演、大明星相比,他的‘江湖地位’和稳定性还有待时间检验。”
“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李扬至今没有获得过任何重要的电影奖项。”
“在讲究权威和认可的电影圈,这一点可能会让部分专业人士和高端用户对其影响力持保留态度。”
“此外,将初期宝贵的推广资源过度倾斜于一位主要以商业片见长的导演,是否会影响我们平台调性的均衡发展?”
“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引入更多元化的文化名人或传统权威媒体?”
听着双方的激烈辩论,张明的手指在会议桌上轻轻敲击,以压抑自己躁动的内心,同时让思考更加有节奏。
反对派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多是基于传统的评价体系和固有的认知。
但在互联网世界,尤其是在一个新生平台的开荒时期,流量、话题和能激发用户参与感的热点,才是更宝贵的资产。
李扬或许没有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那样的资历,但他有实实在在的、用票房证明的观众缘;
他或许尚未获得主流奖项的加冕,但他所推动的“电影工业化”探索和在科幻领域的突破,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话题性和时代意义;
更重要的是,他和他团队展现出的那股 “不顾一切做好一件事”的热血和执着,通过纪录片深深打动了许多年轻人,这种情感共鸣正是社交平台传播最强大的驱动力。
想到这里,张明下定了决心。
他清了清嗓子,打断了双方的争论:
“各位的顾虑我都听到了。”
“但我想强调的是,微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平台,我们需要拥抱的,是那些能够引领话题、激发互动、代表新生力量的声音。”
“李扬导演和他的《流浪地球》,恰恰具备了这些特质。”
“他或许没有传统的耀眼光环,但他拥有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关注度和讨论价值,以及一种能够打动年轻用户的 ‘破圈’潜力。”
他环视全场,最终果断地拍板:
“所以,我的决定是,集中资源,全力助推李扬入驻微博及《流浪地球》纪录片相关话题。”
“我们要把这件事,做成微博上线以来的第一个标志性热点事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