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巫蛊之祸,这个事有点复杂,不过你肯定深有体会。”
“唉,朕当然记得,阿娇...”,刘彻沉声道。
“其实巫蛊这玩意在我们后世,绝大部分人唯物主义者都不相信,除了个别是真的迷信。”
刘彻诧异道,“真的吗?”
“我骗你干嘛,华夏现在天天有人求神拜佛呢,也见他们谁天降横财了。”
刘邦和刘恒用奇怪的目光注视着楚宇,之前吃席时楚宇在饭桌上说过他如今的财富是怎么来的。
“所以说,刘彻,你要当一个唯物主义的皇帝,很简单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当然,别人都用巫蛊咒你了,你也别当作没看见。”
刘彻挠挠头,“你倒是和朕说说这巫蛊之祸呀?”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你的问题。”
“朕?”
“你应该还没有立刘据为太子吧?”
“没有,不过章程已经定了下来,日子还没选好。”,刘彻一愣,脸色微变,“你的意思...巫蛊之祸该不会和据儿有关吧?!”
“没错,既如此那就说说刘据这个悲情太子吧。”
听到“悲情太子”这四个字,刘彻只感觉心脏猛得一抽。
“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刘彻嫌他不像自己。时光流逝,卫皇后逐渐老去,刘彻对皇后的宠爱逐渐衰退,宠幸她人,因此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心中感到不安。”
“刘彻你用法严厉,任用的大多是酷吏。而刘据性格仁厚,不过也有固执的一面,经常把一些他觉得处罚太重的案件给平反。他这样做虽然收获了民心,但那些执法官员就不高兴了。卫子夫担心继续这样会引来祸事,让刘据要顺从你的意思,不应该擅自宽赦罪人。你听说这件事,认为刘据做的没错,反而对卫子夫的说法不以为然。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刘据和某些人的矛盾日渐加重。”
“皇帝唱白脸,太子唱红脸,提得民心,这不是挺好的吗?”,刘邦说道。
“老刘你这么想是没错,但晚年的刘彻呢?他那颗多疑的心,知道太子的威望越来越大,他会不会多想?”
“这...”,刘邦哑然。
“为人和善的大臣依附太子刘据,而支持严苛用法的大臣则不停地暗中诋毁太子。因为奸臣大多都喜欢待在一起,所以在刘彻身边支持刘据的人很少,故意诋毁的人就越来越多。在卫青去世后,那些人认为刘据不再有卫霍外戚作为靠山,同时害怕刘据即位后会对他们不利,于是开始商量如何陷害太子。”
刘彻拳头紧握,骨头咔咔作响,“他们怎敢!”
“这还不是你的问题。贬低刘据和赞扬刘据的你都照单全收,让他们看到了扳倒太子的机会。”
“在此之后,就有了一桩冤案。刘据有一位叫公孙敬声的表兄弟,是丞相公孙贺的儿子。这个公孙敬声仗着自己的外戚身份,行事骄横不顾法纪。征和元年,因擅自挪用军饷被捕下狱。这时,刘彻下诏抓捕的一个叫朱安世的人,却迟迟没能抓到,公孙贺便请求让公孙敬声去抓捕以此抵罪。后来朱安世成功被捕,可他在狱中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用巫蛊诅咒天子之事。之后,公孙贺父子双双死在狱中。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以巫蛊之罪处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公主之子亦在连坐名单内。自此,刘据在朝堂之上再无外戚支持。”
“一个叫江充的酷吏,看到刘彻你年事已高,他行事狠辣与太子的仁德相背,加之早前与刘据有嫌隙,害怕你驾崩后会被刘据诛杀,便抢先一步计划构陷刘据。在你面前进言,说你生病是因为有人用巫蛊诅咒。于是你让江充专门负责巫蛊之案。江充指挥巫师四处掘地寻找木偶人,只要挖到就抓捕周围的人,并以炮酷刑逼供其认罪。百姓惶恐之下开始相互诬告,冤死者多达数万。”
刘邦瞪了眼刘彻,“混小子!你老了就糊涂了是吧!”
“太祖皇帝教训的是。”,刘彻羞愧的低下头。
“接下来,巫蛊之祸就开始了。江充趁机汇报说皇宫里有巫蛊之气,才导致天子久不病好。刘彻便派遣岸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查办。江充从后宫中不受宠幸的妃子开始,依次到皇后卫子夫。而在后宫内一无所获后,江充终是在太子东宫挖出巫蛊人偶。”
“刘据没想到东宫会埋有巫蛊人偶,心中惊惧,而此时刘彻正在甘泉宫养病,不通消息。刘据无法向刘彻证明清白,向少傅石德询问对策,石德害怕自己太子老师的关系会被牵连,便言:丞相父子、公主及卫氏皆因此事被诛,今奸佞掘地得证,无论真假,皆可先收捕江充,追查其奸谋。且天子病居甘泉,音讯不通,生死未卜,奸臣如此横行,太子岂不念扶苏旧事!刘据十分着急却没有上策,只能采纳石德的建议。”
刘恒沉思道,“如果刘据那样做了,巫蛊之祸或许就能解决。”
“只可惜,他确实那样做了,还挺顺利的,不过到底是失败了。”,楚宇无奈道。
“刘据派人假扮使者矫诏抓捕江充,韩说怀疑有假不肯受诏,刘据的手下便将韩说杀死。协助江充查办的苏文成功出逃,逃往了甘泉宫。”
刘彻心中一颤,他似乎猜到了后面会发生的事。
太子矫诏将皇帝派出的官员杀死,逃出的官员告诉了皇帝,皇帝心里只会有一个念头:太子计划被揭穿,造反了!
“犯下矫诏罪的刘据不清楚刘彻是否还在世,便决定起兵锄奸。因为刘据能指挥的人马有限,刘据便派将自己的计划告知卫皇后。得到卫皇后支持,发动了中宫的人马,取得兵器,调动长乐宫卫队,告令百官江充等奸臣谋反。苏文逃到甘泉宫,向刘彻报告太子杀官。刘彻起初觉得刘据是因为愤恨江充等人才做出这样的事。便派使者去长安召太子前来,使者却因胆怯未敢前去,返回对刘彻谎称太子造反。刘彻大怒,因此深信太子已然造反。”
刘邦和刘恒皆是一叹,他们也猜到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
“由于丞相刘屈氂和李广利是亲家,两人都和刘据有过争斗。刘据便率领卫队攻入丞相府,想要诛杀刘屈氂,却被刘屈氂逃走。丞相长史赶到甘泉宫,将此事上报。刘彻得知刘屈氂没有发兵,就谴责其没有周公遗风。随后赐予刘屈氂一道诏书,下令捕杀叛逆者。”
“如同扶苏当年面对赵高伪诏一般,刘据面对刘屈氂手中这份要置他于死地的诏书,他作出了与扶苏不一样的决定。刘据向文武百官发出号令:太子因病久居甘泉宫,怀疑发生变故,奸臣想趁机叛乱。不久后,汉武帝于是从甘泉宫返回,亲自接管兵权,因此刘据后续意图调兵的行动失败。”
“刘据带着卫队将长安城数万人临时武装。来到长乐宫时遇到刘屈氂,双方大战多日,死亡数万人。此时民间开始流传‘太子谋反’,人们对刘据避而远之,刘屈氂的兵力开始不断增多。不久后,刘据兵败,逃到长安城覆盎门。把守城门的田仁,觉得刘彻与刘据是父子关系,不愿逼迫太甚,便放太子逃出城外,但事后田仁被刘彻以纵容造反者的罪名诛杀。”
“刘彻回宫后遣人收回卫子夫的皇后玺绶。卫子夫被废,最终自杀身亡。刘据逃出长安,藏在一户人家。主人家境贫寒,却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刘据。后来刘据听说一位旧识在附近,便派人去寻,导致消息泄露。地方官围捕太子。刘据不愿被陷害他奸臣捉拿受辱,上吊自尽。”
听完楚宇的讲述,刘家三人尽皆沉默。
特别是刘彻,这位才三十四岁的年轻皇帝在许久的沉默后潸然泪下。
巫蛊之祸的悲哀由他而起,而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失去了妻子和儿子,也是大汉的皇后和太子。
“楚宇,这小子后面知错没?”,刘邦叹道。
“一年后的征和三年,刘彻了解了巫蛊一案的真相,知道刘据起兵是为自保,并无反意。但刘彻却难以为刘据平反。看守高帝庙的田千秋上书为刘据鸣冤,对刘彻说道:作为儿子,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笞。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我梦见一位白发老翁,让我上此奏章。刘彻幡然醒悟,召见田千秋对他说道:我们父子之间的事,别人不敢言语,只有你知道其中的不实之处。这定是太祖皇帝派您来指教于我。”
“刘彻开始对参与巫蛊案、陷害太子的人进行严惩。刘彻愤而恢复了自文帝刘恒起废除了近百年的夷族大刑,夷灭江充三族。烧死长安城内所有巫师,将苏文烧死。曾经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都被族灭。诬陷太子的李广利与刘屈氂皆被灭族。刘彻晚年丧子,修建思子宫以此寄托哀思。”
刘邦冷哼道,“人死了就后悔了,之前干什么去了!还不给儿子平反,你这皇帝怎么当的!”
见刘彻欲言又止,楚宇抢先道,“老刘,之所以不平反是有原因的。”
“能有什么原因?”
“刘据虽然是被江充等人陷害逼反的,但他攻打丞相,与官军血战的行为,在任何朝代都属于不可饶恕的行为。如果给刘据彻底平反,就等于承认他起兵是正当合法的。那样就会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未来任何太子或皇子,只要感觉受到人身威胁,就可以动用武力清君侧,甚至对抗皇帝,这将严重动摇皇权根基。”
“而不彻底平反,但诛杀诬陷主谋,建思子宫这些行为,是一种精妙的平衡。刘彻通过此举向天下传达的信息是:我的儿子是好人,是被奸臣逼死的,我很想念他;但他动用武力反抗的行为是错误的。刘彻表达了悔意和父爱,维护了皇帝的权威,从法理上坚决否定了武装反抗皇帝的合法性。”
“而且,刘据死后,储位空悬。刘彻还有其他儿子,和他心中的下一任皇帝人选,幼子刘弗陵。如果彻底为刘据平反,那么刘据的子孙在法理上就拥有了优先继承权。虽然刘据的后代大多都死了,但还有一个孙子刘病已尚在襁褓,若立刘病已,主少国疑,国家不稳。断绝刘据一脉的继承权,为刘彻立幼子刘弗陵为储君扫清了最大的障碍。他可以选择一个他认为最合适的继承人,而不是被嫡长的身份所束缚。”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