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短短时间内,这支二百余人的义勇,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了乌合之众的痕迹,开始显露出一丝精兵的雏形。旌旗招展,号令初肃,每日校场上的喊杀操练之声,已成为涿县城西一带最引人注目的景象。
刘和这番大刀阔斧的举动,自然不可能完全瞒过刘焉的耳目。尽管刘和尽量低调,以“保境安民”、“协助地方”为名,但又是登记造册,又是公开招募,还按月发放粮饷,规模虽不算巨大,却已远超“游学体察”的范畴。
这一日,蓟州州牧府书房内。
刘焉面无表情地听着张逸的禀报。张逸垂手躬身,语气平缓,尽可能客观地陈述着他在涿县的所见所闻:“……刘和公子抵达涿县后,广泛结交地方人士,与豪强张飞、以及一位名为关羽的异乡壮士过往甚密。近日,更以防范流寇、协助官府为名,借助张飞之力,招募了约二百余名乡勇,编组成军,发放粮饷,每日操练甚勤。观其阵容,已初具规模,并非寻常乌合之众。”
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油灯灯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刘焉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深沉,看不出喜怒。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波澜:“哦?以他的名义招募?粮饷从何而来?”
张逸心头一紧,谨慎答道:“名义上……是以公子与那张飞共同主持。粮饷……似是由公子一力承担,据闻动用了其份例及……及此前的一些赏赐。”他不敢隐瞒,但也点明了刘和动用的是“自己的”钱财。
“一力承担?二百人的粮饷甲胄,可不是小数目。”刘焉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看来,我这个儿子,倒是颇有些家底和魄力。”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张逸:“那张飞,关羽,又是何等人物?”
张逸忙道:“张飞乃涿县本地豪强,家资颇丰,性情粗豪,武勇过人,在本地颇有声望。关羽……此人乃河东解良人,面有异相,武艺似乎极高,但沉默寡言,来历稍显神秘,似有案底在身。公子与此二人……尤为亲近,几乎形影不离。”
“形影不离……好一个形影不离。”刘焉重复了一句,语气莫测。他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似乎在权衡思索。
若刘和此时用洞察之戒探查会发现:【刘焉:情绪:不悦,忌惮,权衡,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忠诚:-(对象:汉室\/自身家族)…【当前思绪:竟敢私自募兵?虽是以保境为名,然其心可诛!关羽?有案底之人?哼,竟与这等来历不明之人厮混!张飞,一介土豪……此子羽翼渐丰,恐非池中之物,需加制约……然,如今局势纷乱,幽州亦需武力……或许……可暂加利用?】
张逸屏息凝神,不敢打扰。
片刻后,刘焉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冰冷和决断:“他既然有心‘保境安民’,我这做父亲的,岂能不‘支持’一二?”
“大人的意思是?”
“传令下去,”刘焉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擢升涿县县尉一名(可安排我们的人),加强对地方治安的管辖。命涿郡太守,加强对所辖各县乡勇团练的‘督导’,一应粮饷调配、人员变动,需及时上报郡府备案核查。”
他这是要名正言顺地伸手进去,加强官方对这支队伍的控制和监视!
“其次,”刘焉看向张逸,“你即刻返回涿县。带上我的手令,表彰刘和‘心系地方、主动为民’之举。然后,就以‘协助操练、加强联络’为名,选派几名‘得力’的军中老卒,加入那支义勇,担任……教习或者队率吧。务必让他们,好好‘协助’公子和张军侯。”
选派老卒,名为协助,实为监视、掺沙子,甚至关键时刻夺权!
“最后,”刘焉语气森然,“告诉刘和,他的‘孝心’和‘作为’,为父知道了。让他谨记身份,莫要忘了本分,游学体察才是正业,莫要沉溺于武事,与不明来历之人过从太密。若有暇,多读圣贤书才是正经。”
一番连消带打,既表达了“支持”(实则监视控制),又进行了警告(提醒其身份和本分),更暗含了对关羽出身的不满和离间。
“属下明白!定将大人之意,原原本本传达给公子!”张逸心中一凛,连忙躬身领命。他知道,州牧大人对这位长子的忌惮和制衡,已然升级。
“去吧。”刘焉挥了挥手,重新拿起一份竹简,仿佛刚才只是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书房内凝重的气氛却久久未散。
远在涿县的刘和,尚不知晓蓟州方面的反应即将到来。他正全心投入到义军的建设和对关张情感的巩固中。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这番“先斩后奏”的举动,虽然暂时凝聚了力量,挫败了刘备的阴谋,却也引来了来自父辈——刘焉方面更直接、更强大的压力和制约。
真正的风波,即将随着张逸的再次南下,而降临涿县。
刘和将如何应对这来自官方和父权的双重压力?他的义军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