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幽州渔阳,虽已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但空气中依旧残留着一丝北地特有的凛冽。郡守府内,炭火盆驱散着最后的寒意,刘和正与邴原、王嵩等人商议开春后的屯田与边市事宜。经过数月的大力整顿与休养生息,幽州境内政令通达,民生渐复,军备日盛,一派根基初稳、蓄势待发的景象。
然而,一则由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入府中的讯息,如同一声惊雷,打破了这来之不易的平静与有序。
“报——!”亲卫队长刘勇手持一封插着羽毛的紧急文书,快步闯入议事厅,面色凝重,“主公,洛阳急报!中平六年四月,皇帝……驾崩于嘉德殿!”
厅内霎时一静,落针可闻。
刘和正在批阅文书的笔尖猛地一顿,一滴浓墨晕染了竹简。他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汉灵帝刘宏,这个在位期间宠信宦官、卖官鬻爵、致使朝纲败坏、民不聊生的天子,其驾崩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寻常一页,但在此刻,对于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而言,却意味着维系表面平衡的那根最脆弱的弦,彻底崩断了。
(刘和内心:中平六年四月……灵帝驾崩!历史的车轮,终于无可阻挡地碾到了这个节点。何进、十常侍、董卓、袁绍……洛阳,即将成为风暴之眼!)
他放下笔,接过刘勇递上的文书,快速浏览。上面详细记述了灵帝驾崩的时间、地点,以及目前洛阳城内大将军何进与蹇硕等宦官围绕皇子辩与皇子协继位问题产生的激烈矛盾,局势晦暗不明,暗流汹涌。
“消息确认无误?”刘和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沉重。
“确认无误,主公。此乃我们在洛阳的隐秘渠道,冒死传回的消息,与官方邸报几乎同时到达,甚至更为详尽。”刘勇肯定地回答。
邴原、王嵩等人此时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脸上皆浮现出忧色。他们都是见识不凡之士,深知皇帝驾崩,尤其是灵帝这般未明确立储君的情况下,意味着什么。
“国不可一日无君,然则继位之事悬而未决,大将军与阉宦势同水火……”邴原捋着胡须,眉头紧锁,“京都恐生大变啊!”
王嵩也沉声道:“主公,洛阳局势诡谲,牵一发而动全身。何进虽掌部分兵权,然宦官盘踞宫禁日久,根基深厚,双方一旦彻底撕破脸,后果不堪设想。我等远在幽州,亦需早作打算。”
刘和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目光落在洛阳的位置上,久久不语。他知道邴原和王嵩的担忧是对的,但他更清楚,这场风暴的结局,远非何进与宦官谁胜谁负那么简单。那远在西凉、一直按兵不动的董卓,才是最终搅动天下风云的巨鳄。
(刘和内心:何进刚愎,宦官阴狠,二者相争,必是两败俱伤之局。而那引外兵入京的蠢策……只怕很快就要上演了。董卓这条恶狼,一旦入京,这汉室的最后一点威严,也将荡然无存。真正的乱世,就要开始了!)
他转过身,面向厅内众人,眼神已恢复了往日的锐利与冷静,沉声下令:
“传令!”
“其一,命‘幽影’所有在洛阳及司隶地区的探子,提高至最高警戒,不惜一切代价,密切关注大将军府、皇宫、以及西园军动向,尤其是任何关于征调外兵入京的消息,必须第一时间飞马传回!”
“其二,加派精干斥候,严密监视并州方向,特别是董卓部的任何异动!一兵一卒的调动,都要记录在案,及时上报!”
“其三,通报各郡太守、边军将领,即日起进入战备状态,加固城防,整训士卒,但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动,更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诸侯串联!”
“其四,”刘和看向邴原,“邴先生,屯田、积粮、锻造之事,需再加快进度!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幽州的粮仓更满,武库更足!”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带着未雨绸缪的紧迫感。他没有因为历史的先知而盲目乐观,反而更加警惕。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天下大势将如同脱缰的野马,任何细微的变故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他必须牢牢掌握幽州,积蓄力量,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中,拥有立足之地,乃至……争雄的资本!
“诺!”刘勇、邴原、王嵩等人齐声领命,神色肃然。他们虽不完全明了主公为何对远在洛阳的变故如此重视,甚至特意关注董卓那样的边将,但长久以来建立的信任与刘和屡次展现出的远见,让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执行。
信使带着沉重的使命,再次冲出渔阳城,将刘和的意志传向四面八方。
刘和独自一人留在厅内,再次走到地图前。他的手指轻轻划过从西凉到洛阳的路径,眼神幽深。
灵帝驾崩,京都暗流已起。这帝国最后的遮羞布,已被扯下。一场席卷整个天下的权力风暴,正式拉开了序幕。而他,在幽州蛰伏已久的潜龙,也必须调整姿态,准备迎接这前所未有的变局了。
(刘和内心:乱世已至,英雄当起!我刘玄阳,当在这汉末的棋盘上,落下属于我的棋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