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帝道:“阮大铖、黄尊素、李应昇、周顺昌、周宗建等人,弹劾熊廷弼,说他未经朝廷许可,擅自弃守各处堡驿,强迁数万军民百姓,沦丧国土,罪当问斩。”
阮大铖、黄尊素、李应昇、周顺昌、周宗建等人,本来都是些微末小官,上次东林党人利用京察大计的机会,将他们全部提拔成了言官。
众人于是心生感激,当即决定投桃报李,为东林党人效力——这群言官里,最值得说道便是阮大铖、黄尊素、李应升三人。
兴明社刚建立的时候,三人其实是第一批加入的,而且全都被程光阳选入了委员会中,算得上是格外重视了。
程光阳对他们原本也抱有招揽之意,希望他们将来能弃暗投明,为己所用。
然而三人后来全都叛出了兴明社,甚至当初泰昌帝在位时,上疏诬告兴明社的时候,也有他们的份。
如今听到几人又出面弹劾熊廷弼,程光阳知道,他们定是受了其他东林党人的指使,心中不免愤慨异常。
“这帮小人,如此内忧外患的时候,他们还在后方添乱!”
当着小皇帝的面,程光阳也不好发作,于是强忍着心中不悦,尽量语气平淡道:
“陛下准备如何处置这些弹劾奏疏?”
天启帝不假思索道:“先生之前跟我说过,辽东之事,绝不可让言官参与,所以朕决定,将这些奏疏全部留中不发。”
程光阳思索片刻,摇头道:“不,臣以为,这几封奏疏,陛下可以不必留中,直接下发给内阁、都察院、六部,让群臣讨论如何处置。”
天启帝瞪大眼睛,有些听不懂程光阳的话,询问道:
“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广宁之战已经开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结果,臣的意思很简单,只要陛下把这些弹劾奏疏,交给内阁、都察院,六部的群臣商议,肯定会有不少人主动跳出来,要求治熊廷弼的罪。”
程光阳冷笑道:“倘若到时候,熊廷弼果真作战不利,保不住广宁城,那便是他有负圣恩,陛下下诏处罚熊廷弼,亦是情理之中的事,可话又说回来了……”
“要是广宁城保住了,鞑子大军被击退,那熊廷弼就是有功于社稷。到时候弹劾他的那批言官,还有内阁、都察院,六部,那些将他定罪的堂官,就等于蓄意诬陷功臣,陛下可借机将他们全部处以重罚,削去官籍,永不录用!”
程光阳的意思很明确,要是熊廷弼守不住广宁城,那对方就是一枚无用的弃子,贬官也好,杀头也罢,全都无所谓。
如果对方真的把广宁城守住了,那自己和小皇帝,想要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打击东林党在朝堂中的势力,那就是名正言顺的事了。
天启听了这话,心中思索片刻,有些不放心道:“先生,熊廷弼如果当真替朕保住广宁,朕确实可以按照先生所言,直接出手对付那群奸党,可是先生……你能确保他一定会击退奴酋吗?”
“臣当然不能确保。”
程光阳摇头道:“一切只能听凭天意。”
“这……倘若熊廷弼输了,广宁城丢失,接下来该怎么办?”
天启帝迟疑了许久,压低声音问道。
程光阳皱眉道:“广宁如果真的丢了,整个辽西便会非常危险,届时奴酋的大军,可以从两个方向继续进攻咱们大明。”
“要么继续进攻辽西,攻打义州、锦州、宁远、山海关等地,不过这条路线,地形十分狭长,一路上城堡遍布,对奴酋来说,想一点一点硬啃,难度很大。”
“但是除了硬啃辽西,他们还可以借道西边的内喀尔喀蒙古五部,从蓟镇一带的喜峰口、青山口等地入关劫掠。”
程光阳说到这里,语气严肃道:
“倘若广宁城真的保不住,臣的建议是,陛下届时应该尽量向内收缩防线,让所有边军,退至宁远卫一带固守,至于宁远以外的所有城堡,则一律毁坏,所有百姓,尽数内迁,不要给鞑子留下任何东西……”
“可是先生,这样的话,岂不是等于白白把那些疆土送给奴酋了吗?”
天启帝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道:
“外界那些大臣,会不会议论朕这个天子?说朕辜负历代皇祖,辜负社稷和百姓?”
“不错,会……”
程光阳边点头边道:“但是陛下,您是想在意那些虚名呢,还是想保住大明江山?”
“朕,朕当然想保住大明江山。”天启帝底气不足道。
“既然如此,那陛下就应该采纳臣的建议。”
程光阳叹了口气道:“如果……臣是说如果,如果广宁城真的被奴酋夺取,届时陛下向内收缩防线,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因为陛下倘若不收缩防线,一城一池都要力保,那陛下就得源源不断地往那些地方投入兵力,这些投入的兵力,真能保住那些城池还好,万一保不住,届时不但会损兵折将,还会白白损耗大量钱粮,最后将整个国家拖垮。”
见天启帝目瞪口呆,像是在思考自己话中的道理,程光阳继续开口道:
“臣从前翻阅古籍时,曾见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对于如今大明而言,对于陛下您而言,其实拥有一支随时能调动的兵马,远比拥有几片土地,更为重要。”
“土地暂时丢了,只要丢得不多,不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主力兵马尚在,那将来想再收复失地,仍有机会。可若是主力兵马折损了,短时间内,陛下要去哪里补充?难道要去招募新兵?那又得耗费多少钱粮?新招募的兵马,能有几分可战之力?”
这些话,其实程光阳不应该对天启皇帝说,应该对当今的信王,也就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说。
崇祯帝就是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松锦之战,对方不考虑后果,一战便把整个明朝最精锐的十几万军队,全部葬送;
作为皇帝亲军的一万多名勇卫营士兵,对方也不牢牢控制在身边,反而到处派出去平叛;
后来对方下旨催促孙传庭出潼关与李自成决战,更是彻底把最后一点家底也败光了。
一个朝廷,中央能直接掌控的兵马,如果全都被消灭,那这个朝廷距离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只能说明朝亡在崇祯帝手里,一点也不冤。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