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兴明社的礼堂内,除了六名内阁大臣不在场,大明朝其他各级官吏,基本都到齐了,场面堪比上朝——
幸好现在的言官群体,基本都是程光阳的自己人,不然他非得被弹劾死不可。
程光阳一番话说完,在场的一众官员,顿时鸦雀无声,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茬。
程光阳方才所说的内容,很多人其实是心知肚明的。毕竟大明的这些财政积弊,早已存在了上百年,并不是一天两天才形成的。
只是众人虽然知道,却很少有谁想过,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敢去想。
这些问题,牵涉了太多人的利益,弄不好就可能引火烧身。
反正国家财政崩坏,也不影响自己升官发财,还不如得过且过,能混一天算一天——这是在场大多数人的心态,尤其是齐党和楚党官员。
程光阳当然清楚众人是怎么想的,心里又无奈,又悲哀。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能直接出言责怪众人,只能是想办法,引导众人和自己站在一起。
“诸位同志,所谓同朝为官,如同乘一船,现在的大明仿佛一艘破船,千疮百孔、四面漏风,随时都有触礁沉船的风险,我辈作为舵手和棹夫,事到如今,应该想办法着手修补船体,控制船身,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浑浑噩噩、糊里糊涂了。”
“程某虽不才,愿为大家做掌舵人,大家坚定不移地跟着我,咱们同心协力,推行新政,让大明这艘船重新驶回航道,这不仅仅是我的心愿,也是我对皇上的承诺……”
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程光阳提高声音道:
“你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我推荐给皇上的。接下来这几年,朝政基本由我们做主,如果我们什么成绩也干不出来,或者说还是和当初东林党主政时差不多,那皇上迟早会对我们失去信任。”
“我当然知道,推行新政之事,千难万险、困难重重,可这件事我们必须去做,而且一定要做成。”
“做成了,皇上会继续信任我们,大家都能保住乌纱帽,将来的史书中也会留下我们的名字。做不成,那最后大家就只能是树倒猢狲散,诸位都是聪明人,这些话不用我多说。”
听罢程光阳的话,在场众人先是愣了愣,随后彼此交头接耳,小声议论了不知多久,终于有人开口了。
“社长,我等愿意追随你共事,也相信你有能力带领大家一起中兴大明,只是不知道,社长都有些什么计划呢?”
此时起身说话的,乃是齐党出身,现任工部尚书的薛凤翔。此人虽不是兴明社嫡系,但平日对程光阳也算马首是瞻,忠诚度很高。
“计划当然是有的。”
程光阳摆了摆手,示意薛凤翔坐回原位,接着道:
“夫子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程某推行新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大明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不先完成这一步,接下来做什么都不可能成功!”
说白了,程光阳之所以要对赋税制度改革,无非是现在大明各级衙门的贪腐现象,太过严重,已经到了不整治不行的地步了。
“具体应该如何着手,从哪些地方开始呢?”
程光阳抬头望着众人,自顾自道:“方才我说过,目前大明财政的三大弊病。一是地方审计部门过于依附于本地衙门,户部无法直接管理。二是是各地财政管理混乱。三是缺失监督机制和追责机制。”
“针对地方审计部门的问题,我有一个想法,从今以后,户部应该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要做到这一点,势必要将各地府、州、县的审计部门,从原来的衙门中摘出来,自成一体,层层隶属,直达户部。当然,具体到去民间征税的任务,还是由地方衙门负责。”
“这样地方上的财政状况,是好是坏,每年能征收多少赋税,需要起解多少,留存多少,朝廷就能一清二楚,不会再受地方官员的蒙蔽了。”
听了程光阳的话,在场众官员理解了片刻,再度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很快又有人站起来,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社长此法,恐怕是行不通的。历来府、州、县赋税的征收和统计,都是当地的知府、知州、知县在统筹。事权在他们,责任也在他们。”
“这个过程里,他们既有足够的权威,又能落到一定好处,所以才有动力,替朝廷征收赋税、治理地方。”
这次说话的,是兴明社骨干成员,现任礼部右侍郎的冯铨。
冯铨出身官宦家庭,父亲冯盛明当年从知县做起,一路做到山东左布政使。冯铨自幼跟在父亲身边,对地方官场上的事,比很多人都熟稔。
对方顿了顿,继续说道:
“如今社长的意思,是想让通判、主簿之类的地方属官,脱离原来的体制,自立门户,国朝二百年来,从无此等先例,恐怕哪里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各地主官的抗拒,天下大乱啊……”
程光阳的意思,是把府、州、县里的审计部门,单独摘出来,归户部十三清吏司直辖,不让地方官府过问,这样朝廷对地方财政是好是坏,便能有清晰直观的了解。
在程光阳自己看来,自己这么做,并没有直接插手地方征税,只是想厘清账目而已,已经算非常温和的改革手段了。
然而在冯铨眼中,却还是行不通。
官场有官场的潜规则,对于很多地方官员而言,自己每年多征点税,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剩下的留一部分给衙门做日常开支,自己再贪一点,这很正常。
如今程光阳要让审计部门独立,不受主官支配,那这群地方官员,还能有上下其手的空间吗?
到时候要是引起他们的集体抵制,谁去替朝廷征税?难道让新独立出来的审计部门去征税?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得给审计部门安排更多的从属人员,增加衙役等武装力量。这岂不是和地方衙门职能重叠,故意增加行政成本吗?
国库现在已经空荡成什么样子了,哪还有多余的钱去折腾这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