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右下角的频谱图再次跳动,脉冲信号比之前强了三倍。李维的手指立刻按在键盘上,调出深空监测日志。信号源坐标正在更新,轨迹从柯伊伯带边缘向内太阳系移动,速度稳定,方向直指地球轨道。
“不是自然现象。”他说,“有人来了。”
陈默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钢笔轻轻放在控制台边缘,手指在表面敲了一下。星轨的声音在他意识中响起,开始分析信号结构。林小满已经坐回终端前,打开了神经接口环的电源开关。
“信号频率在变。”她盯着波形图,“不是攻击模式,也不是常规通讯。它像是……扫描。”
李维快速切换多个频段,试图锁定发射源的具体位置。画面切换到地外空间成像系统,一颗小型飞行器出现在月球阴影区外侧,表面光滑,无明显推进口,正以缓慢姿态调整轨道。
“它在观察我们。”陈默说,“而且知道我们在看它。”
“要不要切断所有对外信号?”李维问。
“不行。”林小满摇头,“如果我们突然消失,它可能会判定为敌意回避。现在的问题是——它想干什么?”
星轨完成初步解析,反馈结果显示:该信号不包含威胁性编码,但携带高密度信息采集协议,目标明确指向人类科技发展水平。对方并未隐藏自身存在,反而主动暴露行踪,意图清晰——试探。
“这不是第一次接触。”陈默低声说,“这是考核。”
三人沉默了一瞬。他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外星势力并非盲目探索,而是有计划地筛选文明等级。如果表现不足,可能被忽略;但如果暴露过多,后果更不可测。
“我们得回应。”陈默做出决定,“但不能是真的。”
林小满立刻调出魔法符文库,开始构建一套虚假理论框架。她选择“初级量子跃迁”作为核心概念,用符文编码生成一组看似严谨的数学推导,并加入几处故意留下的逻辑漏洞,防止被逆向破解。
“这看起来像我们还在摸索阶段。”她说,“足够先进,但没到突破点。”
陈默点头,启动星轨的辅助建模功能。几分钟后,一整套伪装数据包成型,包含实验记录、能量输出曲线和失败案例。所有参数都经过精密计算,确保物理自洽,又能掩盖真正的魔法-科技融合技术。
“通过无人观测站发送。”他说,“低功率,定向传输。”
李维操作指令下达,近地轨道的一颗废弃科研卫星重新激活,向探测飞船方向发射出一段持续十秒的广播信号。信号内容简洁:一段基础物理公式,加上三次重复的实验数据流。
“发出去了。”他说。
接下来是等待。
三人都没离开座位。实验室灯光调至最低,只有屏幕发出微弱蓝光。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探测飞船没有立即反应,依旧维持原有轨道,表面泛着冷色调的金属光泽。
半小时后,信号变了。
对方回传了一段新的脉冲序列,频率与人类广播完全匹配,内容是一组几何图形:立方体、四面体、螺旋线,依次排列,持续循环。
“它接收到了。”林小满轻声说,“而且用我们的语言回应。”
“不是语言。”李维纠正,“是认知基准测试。它在确认我们是否理解空间结构的基本表达。”
陈默盯着那串图形,对星轨下令:“记录全部数据,启动反向推演,不要回应。”
他知道,这一刻不能急。对方在评估,他们在学习。任何多余的动作都可能暴露真实能力。
又过了二十分钟,探测飞船开始移动。它脱离原轨道,缓缓驶向月球背面,速度不高,路径稳定,像是在展示其操控精度。
“它要去那里建中继站?”李维皱眉。
“不一定。”林小满分析电磁反馈,“它的动力系统几乎没有辐射泄漏,说明效率极高。这种技术水平,不需要中继。”
“那是示威。”陈默说,“告诉我们,它可以去任何地方。”
空气变得沉重。他们意识到,这场接触远不止信息交换那么简单。对方拥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却选择低调接近,目的不明。
“我们必须靠近看看。”陈默说。
他按下控制台上的红色按钮,启动“影梭”项目。地下机库中,一艘微型侦察舰缓缓升空,外壳涂覆着特殊涂层,在雷达上几乎不可见。舰体仅有三米长,搭载伪科学侧传感器阵列,注册编号属于国家空间项目,对外可解释为常规试验任务。
“影梭已离地。”李维接入远程操控系统,“预计两小时后抵达地月拉格朗日L2点。”
“保持静默航行。”陈默叮嘱,“不要开启主动探测,只收集被动信号。”
林小满则继续监控对方通信节奏。她发现,那组几何图形每隔七分钟重复一次,但在第三次循环时,最后一个螺旋线的旋转方向发生了微妙变化。
“它在调整信息。”她说,“可能是对我们广播的回应做了修正。”
“说明它也在学习。”陈默说,“它不知道我们能理解多少。”
随着“影梭”逐步逼近,画面终于传回第一手影像。探测飞船停泊在月球背地面一处陨石坑边缘,整体呈扁椭圆状,表面布满细密纹路,像是某种符号系统。没有舷窗,没有舱门,也没有任何可见接口。
李维操控“影梭”从侧后方迂回接近,同时释放微量干扰云,掩盖自身动力特征。舰载摄像头捕捉到飞船表面的一处细节:一道极细的光纹沿着纹路流动,像是内部系统正在运行。
“它活着。”林小满说。
就在此时,探测飞船突然轻微震动。表面光纹停止流动,所有符号陷入黑暗。紧接着,一道窄束信号射出,直指“影梭”所在方向。
“被发现了!”李维迅速调整航向,“但它没攻击,只是……扫描。”
扫描持续了十三秒,然后停止。探测飞船恢复原状,光纹重新流动,节奏比之前慢了百分之五。
“它在记录我们。”陈默说,“而且改变了行为模式。”
林小满调出数据分析面板,发现对方信号频率出现了微小偏移,恰好落在人类听觉范围的边界。她将信号转为音频播放,听到一段极其低沉的波动声,像是某种节拍。
“这不是随机的。”她说,“它在传递节奏。”
“也许是一种语言。”李维说,“或者情绪表达。”
陈默闭上眼,让星轨同步解析这段节拍。结果显示:该信号不具备攻击性,也不含加密信息,但它与“影梭”的飞行轨迹存在数学对应关系——对方准确预判了他们的行动路线。
“它早就知道我们会来。”陈默睁开眼,“这次接触,是它安排的。”
实验室陷入短暂寂静。他们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在主导接触,而是在被引导。
但为什么?
对方明明可以无视人类,甚至直接干预,却选择了这种低强度互动。它展示能力,接收信息,做出回应,却又不进一步沟通。
“它在等。”林小满说,“等我们做出下一步动作。”
陈默看着主屏上“影梭”传回的画面。探测飞船静静悬浮在月面之上,像一座沉默的纪念碑。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谨慎。
“不许再靠近。”他对李维说,“保持当前距离,持续记录。”
他又转向林小满:“把刚才那段节拍存入隔离数据库,标记为‘首次交互样本’。”
两人点头执行。实验室重回安静,只有设备运转的轻微嗡鸣。
陈默坐在主位,手指搭在钢笔上。他的生物电消耗已经开始上升,额头渗出细汗。他打开抽屉,拿出第二瓶葡萄糖液,喝了一口。
时间继续流逝。
探测飞船没有再移动,也没有再次发射信号。它的表面光纹保持着缓慢节奏,像是在呼吸。
“影梭”环绕飞行第三圈时,对方突然再次亮起符号系统。这一次,图案不再是几何图形,而是一串复杂的交错线条,中心有一个圆形节点,周围延伸出十二道分支。
林小满立刻截图分析。她发现这结构与人类dNA双螺旋有部分相似,但多出几个非自然折叠层。
“这是……生命形式?”她不确定地说。
陈默盯着那图像,忽然感到一阵强烈的直觉。这不是信息,也不是警告。
这是一种问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学神霸业:科技魔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