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周家二房的院子里仿佛装上了飞速转动的陀螺。每个人眼里都燃着一团火,那团火的名字叫“盼头”。
天不亮,灶房就升起炊烟,卤肉的浓香和白面馒头甜香交织,唤醒了沉睡的村落。大嫂、二嫂、四嫂手脚麻利地准备着出摊的物什,嘴里还能抽空商量着今天要多备哪些料。周文广扛着锄头下地时,腰杆挺得笔直,他看田里秧苗的眼神,不再是看天吃饭的麻木,而是盘算着秋收后能给家里添置些什么。周文贵更是干劲十足,天蒙蒙亮就去镇上拉回最新鲜的猪下水,跟肉铺老板砍价的声音都透着底气。连最沉默的周文富,照料菜园、修补家什时,嘴里都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最显眼的,还是院子角落那辆已具雏形的牛车。周父几乎是住在了他的木工家伙事旁边,刨花堆了半人高。他白天干,晚上就着油灯也干,手上磨出了新茧,眼睛里却闪着年轻人才有的光。那牛车的骨架一点点成型,榫卯严丝合缝,车板打磨得光滑。紧挨着牛车位置的牛棚也搭了起来,顶上铺着厚实干燥的茅草,下面垫了新土,旁边甚至按苏晓晓画的奇怪样子,用石板垒了个带凹槽的“自动饮水器”,只等主角——那头想象中的大黄牛入住了。
周母则成了稳固的大后方,操持着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照看着几个小的。她脸上总带着笑,给这个掸掸土,给那个擦擦汗,看着满院子蓬勃的生气,只觉得这日子,像泡在蜜罐里,甜得发齁。
这天下午,乐乐举着奶奶特地给他一个人开小灶做的大鸡腿,金黄油亮,肉香四溢,得意洋洋地在村里孩子面前“巡视”。晴天、晴婉眼巴巴地看着,咽着口水,其他孩子更是羡慕得不行。
就在这时,一只瘦骨嶙峋、但眼神温顺的大灰狗凑了过来,它小心翼翼地摇着尾巴,湿漉漉的眼睛充满渴求地望着乐乐,又看看那诱人的鸡腿,喉咙里发出细微的呜咽。
乐乐看看鸡腿,又看看饿得可怜的大狗,几乎没有犹豫,小手一伸:“,给大灰你吃!”
旁边纳鞋底、聊闲的几个大娘婶子看得眼皮直跳,心里疼得直抽抽——“哎呦喂!这败家孩子!好好的大鸡腿喂狗!”“真是作孽哦,我们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
可那指责的话到了嘴边,一看是苏晓晓那尊“煞神”的宝贝疙瘩,又硬生生给咽了回去,只互相交换着复杂又带着点酸意的眼神。
然而,闲话就像风,瞬间就刮遍了村子角落,自然也刮到了老宅。
“听说了吗?二房那宝贝孙子,拿着那么大的鸡腿,随手就扔给狗吃了!”
“啧啧,这是发了多大的财啊?孩子嘴都吃刁了,肉都不稀罕了!”
“可不是嘛,地主家的傻儿子也不过如此吧?”
话传到周爷周奶奶耳朵里,经过几道添油加醋,早已变了味——“二房现在阔气得没边了!孩子鸡腿都吃腻了,专门扔了喂狗耍呢!”
大伯和他媳妇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贪婪和蠢蠢欲动。
“爹,娘,你们听听!”大伯娘拍着大腿,语气夸张,“老二家这是真发达了!手指头缝里漏一点,都够咱们吃香喝辣的了!他们镇上那小吃摊,得多挣钱啊!”
大伯在一旁唉声叹气,搓着手:“唉,都是亲兄弟,他们顿顿吃肉,咱们连口稠粥都喝不上……爹娘还在咱这受苦,我这心里,难受啊!”他偷瞄着爹娘的脸色,继续煽风点火,“要是……要是老二能念着点兄弟情分,把那个做吃食的方子告诉咱们,咱们也能支个摊子,不说大富大贵,至少能让爹娘吃好穿暖,我们也算尽了孝心不是?”
周爷沉默地抽着烟袋,烟雾缭绕。周奶奶则被“孝心”和“自己还在大房受苦”这话戳中了心窝子,一想到二房日进斗金,孙子鸡腿喂狗,自己却……那股长期偏袒大房养成的理所当然,混合着隐秘的嫉妒,让她下定了决心。
“老头子,守仁说得在理。都是周家的儿子,不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趁那厉害媳妇不在家,把厚德叫过来,好好跟他说说。他是咱儿子,总不能看着爹娘和亲大哥饿死吧?”
于是,这天下午,苏晓晓前脚刚去镇上帮忙应对突然增多的人流,后脚,周厚德就被他娘“身子不太爽利”为由,叫到了老宅。
一进老宅正屋,周厚德就愣了一下。屋里竟然点着两盏油灯,比往常亮堂许多。桌上破天荒地摆了几盘菜——一碟油汪汪的炒鸡蛋,一碗泛着油光的炖肥肉,还有一壶看样子存了有些年头的浊酒。
“厚德来了,快,坐你爹边上。”周奶奶脸上堆着难得的慈和笑容,拉着他坐下,上下打量着他,“我瞧着你最近气色好多了,人也精神了,娘这心里就踏实了。”
周老爷子也难得没板着脸,吧嗒着旱烟,眼神在烟雾后有些模糊,含糊地“嗯”了一声。
大哥周守仁亲自给他斟满一杯酒,声音带着感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老二,咱哥俩,好久没坐下好好喝一杯了。以前是哥不对,光顾着自己,没多关照你,哥给你赔个不是。”
酒是劣质的浊酒,菜也算不上精致,但这久违的“家庭温暖”和兄长的“低头”,让习惯了被忽视和索取的周厚德,心头一热,鼻子竟有些发酸。他端起酒杯,闷头喝了一口,那辛辣的滋味,仿佛冲开了某些尘封的情感闸门。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热络起来。大伯拍着周厚德的肩膀,眼眶微红,开始忆起往事:
“厚德,你还记不记得,你七八岁那年夏天,馋村头老李家的甜瓜,咱俩半夜偷偷摸进他家瓜地。你个小笨蛋,踩空了田埂,摔了一身泥,哇哇大哭,是我背着你,抱着那个好不容易摘来的瓜,一路跑回家……”
周厚德闻言,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真切的笑意,仿佛回到了那个闷热又充满冒险的夏夜。“记得……咋不记得。娘发现后,抄起笤帚要打,是大哥你挡在我前头,硬挨了好几下,还说‘弟弟小,是我带他去的,打我!’”
大伯周守仁用力点头,声音哽咽起来:“是啊!我是大哥,护着你们是应该的!还有一回,你学凫水,在河里抽了筋,差点淹死,是我把你从水底拖上来的……背着你回家,你趴我背上,吓得直哆嗦,说‘大哥,我以后再也不下水了’……”
他提起这件救命往事,周厚德的心防彻底被击碎了。他想起当时濒死的恐惧和大哥坚实的后背,眼圈瞬间就红了,反手紧紧握住大哥粗糙的手,声音颤抖:“大哥……你的好,弟弟……弟弟都记在心里,从来没敢忘啊!”
“还有你小时候身子弱,冬天总咳嗽,”周奶奶适时地插话,用衣角擦了擦并不存在的眼泪,声音悲切,“家里就那么点红糖,我都紧着你冲水喝。你大哥看着馋,也从来没争过一句……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们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娘看着你们哪个过得不好,这心里都跟刀绞似的疼啊!”
她看着两个儿子紧握的手,语重心长地总结道:“厚德啊,娘知道,你是个孝顺的,也是个念旧情的。你大哥……他没你灵光,也没你那个能干的儿媳,他日子过得难啊!你看看这房子,看着光鲜,里头都空了!他还要养着我们两个老不死的,肩上的担子重啊……”
周老爷子也重重叹了口气,敲了敲烟袋锅子:“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可这血脉亲情它断不了啊!你们是亲兄弟,身上流着一样的血,就该相互帮衬着,把咱们老周家这棵大树,撑得枝繁叶茂的。你如今日子好了,拉你大哥一把,他好了,我们两个老的也能闭眼,你们兄弟和睦,比给我们吃山珍海味都强!”
大伯适时地低下头,用袖子抹着眼睛,肩膀微微耸动,一副被生活压垮又强撑着的模样。
周厚德看着白发苍苍的父母,听着他们声泪俱下的“肺腑之言”,再感受着大哥那“沉甸甸”的兄弟情义,只觉得一股热血混着酒气直冲脑门。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委屈,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弥补和认可。那种被家人需要、被父母“公平”对待的感觉,让他晕乎乎的。
亲情、孝道、过往的恩义,像一张无形又温暖的大网,将他牢牢裹住。他忘了妻儿在镇上奔波的辛苦,忘了那卤肉配方是六儿媳安身立命的根本,忘了大哥一家曾经的刻薄。
他猛地仰头,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灼烧着他的喉咙,也烧掉了他最后一丝理智。他红着眼眶,看着满怀期盼的爹娘和“落魄”的大哥,胸中豪气顿生,哑着嗓子,重重地承诺道:
“爹,娘,大哥!你们别说了!配方……配方我给你们!咱们是一家人,有我周厚德一口吃的,就不能让大哥和爹娘饿着!”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是维系家族和睦的英雄。他却不知道,他亲手点燃的,将是一场足以烧毁他刚刚拥有的温馨小家的熊熊烈火。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别慌,老公和孩子也穿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