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成早已经看过,孙文舟没受伤不像是被虐待的样子,也就不再担心。
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孙东成舍不得责备,也只是轻轻问了一句:“这段时间你去了哪里?”
说到这个,孙文舟可就兴趣大了。
他连忙让书童搬来了自己带回来的书箱,小心翼翼的从书箱里取出了六本书。
这六本就是包括三字经以内的所有启蒙读物。
“父亲,您看。”
孙东成能官拜礼部左侍郎,自然是读过不少书的,更是当初建国第一年恩科科举的探花郎。
塞到孙东成手里的是一本千字文,翻开第一页却是拼音。
看着曲柳拐弯的拼音字母,孙东成虽然不解,但还是抬头耐心的看向了儿子。
孙文舟立刻上前:“父亲,这咱拼音,父亲其他的都别问,儿子现在教您,等您学会了就知道了。”
要不怎么说孙东成是真的宠儿子呢,孙文舟给他教,他就当真耐着性子学了起来。
两刻钟之后,孙东成已经掌握了拼音如何读了。
在孙文舟的指导下,孙东成已经能够完整的拼出书本上的字了。
兴奋不已的孙东成连续自己研究了近一刻钟后,目光复杂的看向孙文舟:
“儿子,你可知道这小小的拼音将带来如何的改变?”
孙文舟不假思索:“会让天下人读书识字更加简单,能让更多的人识字。”
预料到的激动并没有出现在孙东成的脸上,反而是一脸的莫名:
“不错,过不了多久,天下将出现更多的读书人。读书识字的成本大大降低。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呀……”
孙东成慢悠悠的给孙文舟讲了半天。
总结其实就是现在的知识,现在的读书识字,现在的书本典籍,基本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
孙文舟能有如此傲人的成绩,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孙家有着当世最多的藏书,有着大量别人家没有的孤本。
更有着孙家几代人,从乱世时期就开始为后代写书,直到前朝,更是收录了名士大儒所有的策论和经史子集。
每期科举,别说天下百姓能够夺得不错的成绩,其实是就连那些寒门学子,能考中进士出身已然是非常不错了。
真正的百姓学子,能够中举就了不得,能搏一个同进士出身就是祖坟冒青烟。
这些百姓,包括商户之子。
本朝不禁止商户之子科考,但商户之子们,或者是商户们资助的那些学子们不能取得傲人的成绩,难道是他们不用功吗?
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无书可读罢了。
一个拼音动不了世家的根基,但能让天下百姓读书识字的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了读书识字的人就多了,读书识字的人多了,明智开悟的人就多了。
明智开悟的人多了,世家大族对天下的掌控就会变弱。
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简称牧民。
牧民,简而言之就是将百姓当牲口管理罢了。
但是百姓们若全都识字读书了呢,都明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呢?
孙东成纠结,拼音这东西,他心底是不愿其出现的,但又觉得这还真是好东西,不该被埋没。
孙东成还没问这东西谁创造出来的呢,就被一本塞到手里的三字经吸引了眼球。
三字经封面上大喇喇的写着,孙文舟着作。
“呦,我儿出书了?这是躲着大家用了十天时间憋出来了一本书啊。”
孙东成一边笑着一边翻开。
前几页同样是拼音教学,不用看,直接翻倒三字经内容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原本站着的孙东成不知不觉被孙文舟扶着坐了下来。
三字经每一句下面都有注释,讲着道理,讲着不同的故事。
“啪”三字经看完的孙东成一巴掌将书拍在桌子上。
“文舟,给爹说实话,这本三字经到底是怎么回事?”
孙东成知道,孙文舟不可能编出这样的书籍,这样的书,哪怕是他也修不出来,就算是国子监祭酒,更不可能。
除非是他的顶头上司郑志尚,还有那么一丝丝可能。
郑志尚,当时大儒,虽然人倔了点,但没人怀疑他的文学造诣。
这些年,郑志尚一直致力于研究出一本蒙学书籍,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头绪,整个礼部都快撒手不管了。
孙文舟并没有说出杨小宁来,只是告诉自己父亲:“父亲,我拜师了,三字经和拼音是我师父送给我的拜师礼,一定要让我以自己的名义宣扬出去。
儿子答应过师父,不能将他的名讳说出来,还要认真备考,等儿子高中之日才能说出师父名讳。”
孙东成暗自心惊,同时也为自己儿子开心,但好在这家伙不贪功,详细的问了孙文舟三字经和拼音是怎么来的。
最后大手一挥:“儿子,这个简单,你就说你是你师父唯一弟子。
师父潜心研究,最后传了你三字经和拼音,应师父要求,你才署名为你的着作。
其实说起来,三字经是你拜师时师父所赠,占为己有也不是不可,但未免吃相有点难看。
就按为父说的办,有如此师父,又是经你手让三字经面世,足以让你贤名远播青史留名了。”
孙东成都起了让孙文舟去追随师父的心思,有这样的师父,出书立传,可比考什么科举入朝为官来的更加有价值。
孙文舟眼神复杂的看着父亲,最终也只是悠悠说道:“师父让我考不到三甲就别认他这个师父了。所以,儿子还是得科考。”
看着孙东成点头说着:“如此师父,考不到三甲,确实不配成为他老人家的弟子,还是唯一的弟子,那文舟可就要更加勤勉了。”
孙文舟内心:爹你要是知道你所说的老人家是比儿子大两岁的靖王世子,还是个纨绔,你肯定不会如此与有荣焉。
孙文舟告诉父亲明日就回祖地潜心备考,再不去国子监了。
孙东成答应了。
孙文舟去整理书籍收拾行囊与祖母拜别。
孙东成拿着一本三字经揣怀里去找顶头上司郑志尚了,他要让老上司见识见识,他十几年啃不出来的蒙学典籍,自己儿子消失十天就带来了。
明日早朝,就让老上司在朝堂上上奏,自己儿子大名必定会被陛下记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纨绔世子洗不白,继续摆烂不当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