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杨小宁起的非常早。
难得的今日他也没有在进京上朝的路上骂骂咧咧。
这几天参他的人或事确实不少,但自昨日陛下亲临闲庄后,其实未解决的事情也就只剩下了大庭广众之下杀佛门中人了。
一路上没有抱怨,没有骂人,还对驾车的来福道:“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瞧瞧,当官其实真的是个苦差事,连个懒觉的睡不了。”
午门外,一群佛门和尚聚在一起安静站立,就等着杨小宁前来。
他们做好了准备,只要杨小宁一到,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进行抨击。
这里是午门,不用担心杨小宁暴起杀人,还能刺激杨小宁可能说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话。
他们已经做过了调查,杨小宁可不是一个城府深的人,只要稍加言语刺激,必定有所收获。
等会上朝,杨小宁必定会有把柄被拿捏。
可惜,他们失算了。
他们算到了今日百官不会跟他们在上朝前多说什么,因为自昨日起,高官府上的拜帖全被拒了。
但是他们没算到杨小宁根本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杨小宁刚到,跳下马车后也不去签到,直接从午门就进了皇宫了。
得,大家忘了这家伙是悬剑司总旗了。
但是他们更不知道的是,悬剑司总旗进宫也得出示腰牌,但杨小宁不需要,杨小宁脸大,禁卫都认识,就算他啥官职都没有,照样自由出入皇宫。
景元殿后殿里,杨小宁吃着糕点喝着茶,一个劲对德妃娘娘小厨房出品的糕点夸到飞起。
等吃饱喝足了,也马上要上朝了,杨小宁才迈着四方步去了前殿。
上朝可没有他所站的位置。
他当仁不让的站在了鄂国公身后。
鄂国公身后站着的全是武将,这些人对杨小宁自愿加入武将行列那是表现出极高热情的欢迎。
鄂国公回头,看着嘻嘻哈哈和武将们打招呼的杨小宁,忍不住说道:
“你也是有些冲动了,怎么能当着百姓,还是佛门信徒的面杀和尚呢,打跑不行吗,以后办事还是少些冲动吧。”
杨小宁眼皮子一撩:“人家都要骑我脖子上拉屎了,我还不动手,岂不是灭了靖王府威风。”
鄂国公气结:“小畜生,老夫是在提醒你不要太张扬。”
杨小宁一听鄂国公骂他小畜生立马道:“老混蛋,你知道个球。”
鄂国公看似气到不行,手指一指杨小宁:“哼,小心老夫揍你。”但眼里的赞赏都快溢出来了。
对啊,堂堂王府,让和尚带人堵了门,杀了又能怎样。
不就明摆着欺负靖王府没有人嘛。
有本事你让和尚堵一下鄂国公府试试,借他们个胆他们也不敢。
别说鄂国公府,哪怕是任何一个四品以上的武将府,他们也不敢去堵。
这些提枪弄杖的武夫,可不会和他们掰扯。信徒们也不敢跟着去。
上朝了,陛下来了,坐在龙椅之上开始处理国家大事了。
三省官员打头,一件事一件事的往上报。
有关受到旱灾地方的救治办法再一次跟进和督促,景帝强调要尽快将水车推广。
去年就有不少地方受了旱灾,冬天还有北方地区有两个州也受了雪灾,冻死了不少人。
户部给出了今年大概能收到的税收数据,可惜的是数据又下跌了一些。
还有今年江南一带也有旱灾发生,粮食减产严重。
……
民生,永远是重中之重,朝堂上这些事情总是要第一时间解决。
接下来就是关于秋闱一事进行讨论和安排,对学子们昨日冒犯之事进行批评,要发文书进行申饬。
鸿胪寺上奏,倭国派来使者称要送百名学子前来学习大景文化和技艺,他们已经出发,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到达京都。
杨小宁听到这个消息,原本懒懒散散的人一下精神了。
看着文官们尤其礼部的官员们自吹自擂,说着大景要有大国之气量,藩属国来学习,就是彰显国威的最好时刻。
不但倭国要送学子前来,其他周边的藩属国都要来。
杨小宁紧握着拳头,任何人都能看出他非常气愤。
他紧紧盯着景帝,倒要看看景帝李彻要怎么说。
杨小宁看到了景帝脸上厌恶的表情,更是看到了景帝紧握的拳头,也明白了景帝的态度。
景帝好似压制了半天自己的脾气,只说了一句:“让他们等着,此事再议。”
接下来的事杨小宁已经不知道大家在讨论什么了。
他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收拾和对付那个恶劣的民族。
整整一个时辰后,突然,杨小宁被身后的武将推了一把:“陛下叫你呢。”
杨小宁立马出班:“陛下,对不住,刚刚想些事情出神了,没听到您叫我。”
整个朝堂安安静静,所有人都不说话,他们就没见过这样回答问题的,这是对不对得住的问题吗?
上朝呢,不但走神还将走神的事情直接说了出来。
陛下刚刚问的是:“杨小宁,朕可要将佛门之人宣上殿了,你可准备好了?”
这句话传递出了陛下要给杨小宁当靠山,这已经让百官震惊,杨小宁还走神。
景帝李彻并没有生气,他认为杨小宁肯定是紧张了,递出一个安慰的眼神后问道:“那你说说你刚刚出神想什么?”
杨小宁脑瓜子转的快,总不能说出神在想如何灭了倭国吧。
开口就说:“陛下,国朝受灾地方不少,臣的工匠院里正在研究各种水车的改良,希望可以能有所改善。
还有就是咱们可以制定一下兴修水利工程,比如水库水渠坎儿井,可以大大减少旱灾对百姓种地的影响。”
这个时候,整个朝堂已经开始慢慢吵吵起来。杨小宁还是不停的讲:
“水库修建确实是大工程,这个需要从长计议,但是坎儿井这个东西简单,现在西部受灾地区就完全可以用起来。至少能解决百姓吃饭问题,明年百姓就能种地了。”
景帝已经瞪大眼睛,呼吸都开始粗了起来。
杨小宁还是不停:
“还有火炕,这是个好东西,有了这个玩意,北方百姓冬天绝对能少死很多很多人,也是臣工匠院研究出来的,完了臣把图纸交给陛下。”
就在户部尚书沈济舟激动的要开口时,杨小宁又开始说了:
“对了,百姓粮产较低,可以研究研究怄肥,这个简单,臣的农业院已经知道怎么整了,完事可以去学习,然后教给天下百姓。
给粮食增产个两成还是问题不大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纨绔世子洗不白,继续摆烂不当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