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腊月,沧溟岛的海风里第一次飘满了年味。以往这个时候,岛民们大多是煮一锅杂粮饭、蒸几个红薯,就算过了年,而这一年,从沧溟镇到南港镇,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飘着肉香,门口挂着腌鱼、腊肉,孩子们穿着新做的蓝布棉袄,举着糖画在巷子里追跑,笑声能传出去老远。
北港村的王老汉家,是村里第一个贴春联的。他特意请学堂的周老师写了“丰年留客足鸡豚,盛世安居添福寿”,自己踩着凳子,把春联端端正正贴在门框上。屋里的土灶上,炖着一锅猪肉白菜,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这是王老汉上个月用卖粮食的钱买的——放在五年前,别说吃肉,能顿顿吃饱都难。“以前过年,孩子只能盼着一块糖,现在不仅有新衣服穿,还能天天吃肉!”王老汉看着正在帮母亲包饺子的孙子,眼角笑出了皱纹。
沧溟镇的集市比往常热闹了十倍。商贩们从各个村赶来,摊位上摆满了年货:有罐头厂新出的鱼罐头、肉罐头,有纺织厂染的红布、花布,有糖厂熬的红糖、白糖,还有从华夏运来的鞭炮、对联。张大姐挤在人群里,买了两匹红布,准备给家里人做新衣服,又买了几挂鞭炮,笑着说:“今年过年,咱们也热闹热闹,让孩子们开开眼!”
除夕夜那天,沧溟镇的政务广场上搭起了戏台,请来华夏的戏班子,唱着岛民们爱听的《龙凤呈祥》。广场上挤满了人,大家带着小板凳,手里拿着糖块、瓜子,看得津津有味。戏散场后,林策带着部门负责人,给大家分发饺子和糖果,还和孩子们一起放了烟花。当烟花在夜空里炸开,五颜六色的光映在岛民们的脸上,有人笑着鼓掌,有人抹着眼泪——这是他们在沧溟岛过的最热闹的一个年,也是第一个“不缺吃不缺穿”的年。
大年初一早上,岛民们互相串门拜年。西坡镇的李大爷提着一篮鸡蛋,去给隔壁的陈铁拜年,陈铁是机械厂的技术员,去年帮李大爷修好了农具。“以前过年,连串门的底气都没有,现在有吃有穿,还能跟技术员做邻居,这日子真是太好了!”李大爷拉着陈铁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心里话。陈铁也拿出自己做的小玩具,送给李大爷的孙子,笑着说:“明年咱们机械厂要生产更多农具,让大家种地更轻松,日子过得更好!”
年味里,藏着岛民们对下一个五年的憧憬。大家聚在一起,除了说拜年的话,聊得最多的就是“第二个五年规划”。有人说想住上更结实的砖瓦房,有人说想让孩子去技术学校读书,有人说想跟着贸易队去外面看看。南港镇的渔民老张,跟邻居们说:“听说下一个五年要修环岛公路,还要建更大的渔港,以后咱们出海捕鱼更方便,卖鱼也更省心,说不定还能把鱼卖到欧洲去!”
1955年的春节,是沧溟岛的第一个“丰收年”,也是一个“希望年”。当夜幕再次降临,家家户户的灯光亮起,饭菜的香味、孩子们的笑声、鞭炮的响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沧溟岛最温暖的声音。林策站在政务大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五年的努力,终于让岛民们过上了安稳日子,而这只是开始,下一个五年,沧溟岛一定会更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建国了,怪谁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