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春末,沧溟岛的海风里突然多了几分异样的气息。彼时岛内人口已突破50万,平原上的农田连成片,北港工业区的机器声昼夜不停,风电站的叶片在海岸线上匀速转动——五年间从荒芜到繁荣的变化,像一粒石子投进南海,涟漪很快传到了周边势力的耳中。
最先打破平静的是脚盆鸡的商船。四月中旬,一艘挂着脚盆鸡旗帜的“富士丸”号货轮以“贸易考察”为名,停靠在南港码头。船刚靠岸,几个穿着西装、皮鞋锃亮的商人就带着翻译下了船,为首的中年男人叫佐藤,递过来的名片上印着“东亚资源开发株式会社”的字样。他看着码头边堆放的铜矿原石,眼神里藏着掩饰不住的贪婪,笑着对前来接待的商务部部长赵成说:“赵部长,听说沧溟岛的铜矿品质极佳,我们会社愿意出高价收购,长期合作,怎么样?”
赵成心里警铃骤响——此前脚盆鸡在周边小岛就有过低价掠夺矿产的先例,这次恐怕没那么简单。他不动声色地应付:“铜矿出口需要根据岛内规划来,我们目前更倾向于自主加工,暂时没有大量出口的计划。”佐藤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话锋一转:“那我们可以投资建冶炼厂啊!会社出设备、出技术,赚的钱我们六四分成,沧溟岛只需要出矿、出地,很划算的。”这话里的算计再明显不过——明着是投资,实则是想掌控铜矿的开采与加工,赵成以“需上报指挥部研究”为由,暂时打发了这群人。
没等“富士丸”号离开,菲南宾的“勘探船”又出现在沧溟岛东部海域。五月初,了望塔的哨兵发现三艘挂着菲南宾旗帜的船只,在距离海岸十海里的地方缓慢行驶,船上还放下了小型快艇,似乎在测量海域深度。护卫队队长周强立刻带着巡逻艇赶过去,用喇叭喊话:“这里是沧溟岛海域,请立即离开!”快艇上的人却嬉皮笑脸地回应:“我们只是看看鱼群,又不偷你们的东西,这么小气干什么?”直到周强让巡逻艇的机枪对准快艇,对方才骂骂咧咧地收回快艇,悻悻离开。
更让人心悸的是暗中的试探。五月中旬,北港工业区的机械厂夜里突然遭人潜入,车间里刚绘制好的机床设计图不见了几张,值班的工人还被人打晕在地。林策接到消息后,立刻让护卫队封锁现场,仔细勘察后发现,潜入者留下了一枚刻着“南洋商业协会”字样的徽章——这个协会背后,正是菲南宾的几个大资本集团,此前就多次试图在周边小岛低价收购资源。
连续的挑衅让岛内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南港镇的渔民出海捕鱼时,遇到过菲南宾的渔船故意冲撞,渔网被撕破,渔获也被抢走;沧溟镇的集市上,突然出现几个来历不明的商人,高价收购粮食和布匹,还散布谣言:“沧溟岛快保不住了,赶紧把东西换成钱跑路吧!”有些岛民开始恐慌,甚至有人收拾行李,想搬到华夏去。
林策立刻在政务大厅召开紧急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华夏派来的技术专家都来了。“觊觎者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想要的不只是铜矿,是整个沧溟岛的发展成果。”林策的声音沉稳有力,“但我们不能慌,得拿出应对的办法——护卫队要加强巡逻,尤其是码头和工业区;商务部要稳定市场,打击造谣和哄抬物价的人;还要立刻跟华夏联系,请求在技术和安全上给予支持。”
华夏派来的电力专家张建军立刻站起来:“风电站的设备要是被破坏,岛内电力就会瘫痪,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和工人,成立‘护厂队’,24小时守着风电站和机械厂。”农业部部长也说:“我们可以加快粮食储备,就算被封锁,也能保证岛民有饭吃。”
会议结束后,岛内立刻行动起来。护卫队从原来的200人扩编到500人,华夏还紧急支援了一批通讯设备和武器,让巡逻艇能实时联系指挥部;“护厂队”很快组建起来,学生们拿着木棍,工人扛着铁锹,和护卫队一起守在工厂、风电站和码头;商务部派人查处了造谣的商人,把高价收购的粮食和布匹按正常价格卖给岛民,还贴出公告:“沧溟岛有能力保护自己,大家安心生活,不必恐慌。”
五月底的一个傍晚,林策站在南港码头,看着护卫队的巡逻艇在海面上巡逻,远处的风电站叶片依旧在转动,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较量,会更加激烈。但他更相信,只要全岛上下团结一心,有华夏作为后盾,沧溟岛一定能守住自己的家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建国了,怪谁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