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镇政务中心会议室气氛肃然,桌案上摆着防务报表、机场选址图及卫星项目规划草案。林彻岛主端坐主位,赵诚(防务总指挥部负责人)、装备研发主管、汇盈商行行长及情报联络官依次就坐,专项敲定十年防务与航天研发规划,核心是“精兵强装、航天布局”。
“‘四五’期间咱们攒下4万兵员的基础防务盘,这十年不增兵,只往‘精’和‘强’里钻,再啃下航天这块硬骨头。”林彻开门见山,指尖点过报表关键处,“所有项目按节点推进,低调务实,1980年前必须落地。”
结合赵诚提交的草案,林彻逐条敲定关键目标:
1. 水面舰艇升级:兵员维持4万总量不变,聚焦装备迭代。现有100艘巡逻艇数量不变,1971年启动全面升级,更换新型导航、反潜及火力系统,2800名技术兵分5批次参与改造,确保1975年前全部完成;驱逐舰、战列舰各新增5艘,总数均达10艘,新舰排水量从5000吨跃升至7000吨级,配套120门新型主炮与防空导弹装置,1973年前完成设计与特种钢材储备,1975年启动建造,投入8000名工人与200名工程师,1980年前实现全部列装。
2. 潜艇研发:启动常规动力潜艇专项攻关,列为防务核心项目。组建由30名毛熊专家、80名本土工程师构成的联合团队,通过既有合作渠道引进基础设计与动力技术,1971-1975年完成理论攻坚与部件研发,1976年启动原型机建造,投入专项经费5000万龙币,目标1980年前推出首艘具备完整作战能力的潜艇。
3. 机场与航空装备:推进“双机场”建设,改造现有小型机场为民用,增设12个客运停机坪、5个货运泊位及配套物流枢纽;在沧溟岛西北部新建军用机场,规划3200米长跑道、10座大型机库及雷达监测站,1971年启动勘测设计,1973年正式动工,投入1.2万名基建工人,1978年前完成主体及配套设施建设。航空装备方面,由汇盈划拨3000万龙币专项经费,1972年启动洽谈,计划从华夏或毛熊引进3-5架歼击机、2-3架轰炸机,1979年前完成采购运输,同步培训50名飞行员与80名地勤人员,1980年前完成列装。
4. 卫星发射研究:启动卫星及发射技术基础研发,由临溪镇第一学府实验室牵头,整合60名科研人员,汇盈配合从欧洲引进遥感与轨道计算技术,投入2000万龙币科研资金,十年内完成基础理论攻关与卫星原型试验,为后续通信、监测应用铺路。
讨论中,赵诚补充:“舰艇建造与卫星研发需海量精密部件,建议协调工业部门开设10条专用生产线。”汇盈行长当即表态:“海外资产年度收益中划拨40%作为专项经费,本周内对接技术引进渠道。”
林彻最终拍板:“各部门三日内提交分项执行计划,工业、基建、科研按节点联动,所有项目低调推进。1980年,咱们要让海空防线硬起来,航天基础立起来!”
散会的号角刚过,沧溟岛瞬间掀起实干热潮。造船厂区内,8000名工人扛着工具奔赴岗位,切割钢材的火花映红半边天,技术人员围着7000吨级舰艇图纸反复推演,公告栏上“1980列装倒计时”的标语格外醒目;机场建设工地上,1.2万名基建工人分三班倒作业,推土机、起重机的轰鸣昼夜不息,运输建材的卡车在工地与厂区间连成长龙;临溪镇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围着卫星原型图纸熬夜攻关,灯光从清晨亮至深夜,黑板上写满轨道计算公式;防务训练场上,4万兵员按新装备标准强化训练,枪械拆解、舰艇操作的实操考核热火朝天;汇盈商行内,职员们忙着核算专项经费、发送技术对接电报,每一份文件都标注着“防务优先”的字样。
夕阳下,沧溟港的巡逻艇正进行升级前的最后一次巡航,远处的基建工地与厂区灯火渐次亮起,连成一片沸腾的光海。从科研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从建设工地到训练场地,数十万沧溟人攥着十年规划的目标,用脚步与汗水,铺就防务与航天的攻坚之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建国了,怪谁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