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春,沧溟岛政务中心的四五规划专项会议上,林策指尖落在南海区域的地图上,红圈标注的“潜龙峡”格外醒目。“还记得几年前四五规划时期勘测队上报的‘沧溟矿’吗?现在时机到了。”
众人目光齐聚地图——潜龙峡位于沧溟岛以南80海里,水深300米左右,正是四五规划初期勘测队发现稀有矿产的区域。当时因深海开采技术与运输条件受限,只能少量开采用于科研方面使用以为。林策当即下令封锁海域、秘密保护,只将配套提炼车间纳入石油加工厂的整体规划,静待技术成熟。
“基建部门那边,海底隧道技术有眉目了?”林策看向基建主管。对方立刻递上技术报告:“突破了!经过两年攻关,深水盾构机的耐压与防渗漏技术完全达标,能应对300米水深的岩层掘进,隧道支护材料也通过了极限测试,可投入实战。”
周明远随即补充:“提炼厂的预留车间早已完工,分离、提纯设备调试三次,就等原料到位。沧溟矿含有的七种稀有元素,全是鹰酱、脚盆鸡高端芯片和航天材料的‘卡脖子’资源,只要能量产,咱们就能掌握主动权。”
方案迅速敲定:从沧溟岛西南海岸入海,修建一条直达潜龙峡矿藏区的海底隧道,全长81海里;在峡沟底部建模块化海底开采厂,就地完成矿石初步筛选,再通过隧道内的封闭式传送带运上岸提炼;全程执行最高保密级别,防务部门负责海域巡逻与隧道安保。沧溟造的训练潜艇也在附近区域秘密巡逻。填海造陆实验场地也规划在油,气,矿的南部海域交差点同步进行。计划技术完全成熟以后在东北部沧溟镇出发到西部的临溪镇,离岸边800米左右填海造陆一个环形的海中长廊,用于后期的旅游开发。
1978年夏,沧溟岛西南海岸被划为禁区。十台特制深水盾构机陆续入海,1.5万名基建工人轮班作业,岸上指挥中心的屏幕实时监控着海底掘进进度。初期一切顺利,可当隧道挖到50海里处时,盾构机遭遇了海底玄武岩层,刀盘磨损严重,掘进速度骤降。
“更换合金刀盘!”基建主管亲赴现场指挥,科研团队连夜调整刀盘材质——掺入少量提前储备的沧溟矿样品,硬度瞬间提升三倍。三天后,升级后的盾构机重新启动,顺利穿透玄武岩层。赵锋则调派四艘护卫舰在施工海域全天候巡逻,同时在隧道沿线安装加密声呐,严防鹰酱或脚盆鸡的情报船窥探。
历经三个月昼夜攻坚,海底隧道终于贯通。潜龙峡的海底开采厂同步建成,智能采矿机器人沿着轨道穿梭,将泛着暗银色光泽的沧溟矿原石送入筛选装置,再由传送带经隧道源源不断运往岸上提炼厂。当第一批次提纯后的稀有元素被送入实验室时,罗伯特激动地攥着样本:“纯度比预想的还高!有了这个,沧溟4号cpU能直接突破20纳米工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建国了,怪谁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