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珍家的炉火越烧越旺,把屋子烘得暖融融的。
德昇啃着菜包子,耳朵却竖着听桂珍和老吴说话,眼睛时不时瞟向窗外。
俊英家就在隔壁,他总觉得能听见她回家的脚步声。
“德昇,你今儿去工农兵商店,见着啥新鲜事了?”桂珍突然开口,眼神在他脸上打了个转。
德昇心里一跳,差点把包子馅儿掉在衣襟上:“没……没啥新鲜的,就商店人多,新到了像章。”
“哦?那柜台卖像章的丫头,叫俊英的,你认识不?”桂珍漫不经心地添了根煤,“就是老张四姑家二丫头,昨天送菜包子的,我跟你提过的。”
德昇的脸腾地红了,连耳根都烧起来。他端起桌边的粗瓷碗猛灌了口热水,喉咙里烫得发疼,却硬着头皮道:“认识……见过几次,她干活挺麻利的。”
“那丫头可是个好的,”桂珍笑起来,眼角的细纹堆起来,“人勤快,脾气也好,对谁都客客气气的。上次我去买盐,见她给个老太太找零,特意把硬币用纸包好,怕老太太拿不住。”
老吴在一旁闷声道:“你二姐说的是,那丫头看着就本分,而且四姑一家人也都不错的。”
德昇的心像被炉火烤着,暖烘烘的。他没再说话,只是低头啃着包子,可每一口都觉得格外香甜。
窗外的风还在吹,可他听着炉火的噼啪声,听着桂珍絮絮叨叨的话,心里却亮堂起来,原来二姐也觉得俊英好。
后半夜,风停了。月光从窗棂钻进来,在地上铺了层银霜。俊英躺在床上,听着隔壁屋母亲翻身的动静,心里乱糟糟的。
她摸出枕头下的小镜子,借着月光照了照,镜中的姑娘眉眼弯弯,脸颊还带着未褪的红晕。
她想起德昇穿着军装的样子,想起他看她时那专注的眼神,嘴角忍不住悄悄往上翘。
天快亮时,胡同里传来第一声鸡叫。俊英翻了个身,把辫子往枕头上掀了掀,心里默默念着:明天去商店,要把像章摆得更整齐些。
这一夜,德昇也没睡着。他坐在桌前,就着月光,笔尖在粗糙的纸上沙沙作响,画了个柜台的轮廓,又在柜台后画了个扎长辫子的姑娘,虽然线条歪歪扭扭,可那扬起的嘴角,分明就是俊英在商店里笑的模样。
德昇把那张画小心翼翼折起来,放进贴身的口袋里。他望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攥了攥拳头。
归队之前,得找个理由再去趟商店。
盘山城的春天来得慢,可胡同里的炊烟照样升起,商店的柜台照样热闹,年轻人心里的情意,就像墙角悄悄冒头的草芽,在谁也没留意的时候,正使劲儿地往上长呢。
正月初五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夏桂珍家的院子里已经腾起了白汽。老吴蹲在门槛上擦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的网兜晃悠着,里面装着两盒油纸包的桃酥,油纸边角被热气,洇出浅黄的油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本自俱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