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规则的“情绪”】**
档案馆门厅内的寂静,不再仅仅是恐惧凝固后的死物,它开始呼吸,带着一种细微的、名为“思考”的震颤。稀疏光柱中浮沉的尘埃,仿佛成了众人内心纷乱思绪的可见化身,在希望与绝望的引力间摇摆不定。
沈砚那句“我‘看见’你们了”所投下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完全平复。那份被“看见”的慰藉,如同短暂的镇痛剂,缓解了灵魂最深处的恐慌,却无法根除弥漫在空气中的、源自存在根本的寒意。外界的死寂是厚重的帷幕,门内未知的黑暗是潜藏的深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座无形的牢笼,逼迫着这些困于其中的灵魂,必须超越本能的战栗,去寻找一丝理性的微光。
李教授是第一个试图撬开这思维坚壳的人。他扶着冰冷粗糙的墙壁,有些吃力地站起身,瘦削的身影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执着。他推了推鼻梁上滑落的眼镜,目光像探针一样扫过空荡腐朽的档案柜、斑驳脱落露出底下灰泥的墙面,最后,牢牢锁定在静立门边的沈砚身上。
“沈先生,”他的声音因干渴而沙哑,却努力维持着学者的审慎与逻辑,“你刚才提到,这里的规则‘反应迟钝’。请原谅我的直白,但‘规则’这个概念,在我的认知里,理应如同物理常数般客观、恒定、不以意志为转移。它…如何能像生物一样,拥有‘反应’?甚至…‘情绪’?”他将最后两个字咬得格外清晰,带着明显的质疑与寻求解惑的迫切。
这个问题,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了门厅内每一颗惶惑不安的心。赵明停止了无意识整理领带的动作,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混杂着疲惫与求知的渴望。林晓将小女孩更紧地搂在怀里,仿佛能从这具小小的、温暖的身体里汲取面对未知的勇气,她也望向沈砚,清澈的眼中充满了不解与一丝萌芽的信赖。其他幸存者,无论是瘫坐在地的,还是倚墙而立的,都屏住了呼吸,视线聚焦于那个沉默的男人身上。他的答案,或许将是照亮这片认知荒漠的唯一火种。
沈砚没有立刻回应。他缓缓站起身,动作间带着一种与周遭破败环境格格不入的沉稳。他踱步到一扇被木板纵横钉死的窗户前,狭小的缝隙透进些许灰败的光,勾勒出他挺拔而略显孤寂的轮廓。他凝视着缝隙外那片永恒不变的、令人窒息的铅灰色,仿佛他的目光能穿透这物质的阻碍,直接与这个世界深层的“机制”对话。
几秒钟后,他转过身,面向众人。他的脸庞在微弱的光线下显得棱角分明,那双深邃的眼眸平静无波,却仿佛能吸纳所有的光线与疑问。
“规则,是存在的。”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投入古井的石子,清晰地在每个人心湖中荡开波纹,“但它并非刻在石板上的冰冷律法。它更像是一种…活着的、流淌的‘机制’,弥漫于此地的每一寸空间,甚至…时间。”
他选择着词汇,试图将那种玄之又玄的感知,翻译成可以被理解的语言。
“我无法用你们熟悉的公式或逻辑去完全定义它,但我能…‘感应’到它。”他用了“感应”这个词,比之前的“感觉”更添了一丝玄奥,“感应它的‘状态’,它的‘律动’,乃至…它的‘倾向’。”
倾向?规则的倾向?
这近乎唯心的说法让李教授的眉头锁得更紧,但他的眼神却更加专注,仿佛在聆听一门全新的、关乎生存的学科。赵明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只是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空瘪的胃袋。林晓则微微睁大了眼睛,努力去理解这超乎想象的描述。
“外面的街道,”沈砚继续,语气依旧平稳,像在描述一幅静止的画,“规则的‘倾向’是高度‘紧张’和‘排异’的。它如同一片布满神经末梢的敏感皮肤,或者说,一个患有严重被迫害妄想的庞大意识。任何不符合它那脆弱而扭曲的平衡的‘异动’——无论是马克那种充满攻击性的‘注视’与‘寻找’,还是我们过于剧烈的集体恐慌——都会像刺激到它的痛觉神经,立刻引发它过激的、毁灭性的‘免疫反应’。”
他再次提及马克,那个在众目睽睽下被墙壁“消化”的鲜活例子,让所有人脊背发凉,同时也对沈砚那看似荒谬的描述,产生了难以辩驳的信服。马克的死,完美印证了这种“敏感”与“过激反应”。
“而这里,”沈砚的脚轻轻点了点脚下的水磨石地面,发出细微的摩擦声,“规则的‘倾向’则显得‘惰性’了许多,更…‘陈旧’,更‘疲惫’,仿佛陷入了某种深沉的睡眠,或者…是被更重要的东西牵制了大部分‘注意力’。它依然危险,领域依然存在,但不像外面那样,稍有风吹草动便暴起伤人。”
“你…到底是怎么‘感应’到的?”林晓忍不住再次追问,声音轻得像耳语,却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种能力,已经超越了常理的“直觉”范畴。
沈砚的目光落在她身上,那眼神似乎能穿透她外在的恐惧与脆弱,直接触及她内核中那份未曾泯灭的良善与坚韧。“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存在’状态的感知。”他给出了一个依旧模糊,却更接近本质的回答,“就像有些动物能预知地震,能感应磁场。我所能感应的,是这种…规则‘机制’所散发出的‘场’。”他顿了顿,补充道,“或许,正是因为你们的存在,你们散发出的‘情绪’,本身也是这种‘场’的一部分,我才能借此窥见一斑。”
这个解释,将众人的自身状态与规则的感知联系了起来,让他们似乎摸到了一点门道。
“你的意思是,”李教授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将这套理论纳入他的认知体系,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又立刻警觉地压低,“规则并非静态的屏障,而是一个动态的、受内外因素影响的‘系统’?它的‘反应阈值’,会随着环境,尤其是…随着我们这些‘闯入者’的集体心理状态而浮动?”
“非常接近。”沈砚给予了肯定的眼神,“而且,我认为,我们散发出的‘集体情绪’,不仅仅是影响因素,更可能是…一种‘能量源’。”
“能量源?”赵明喃喃自语,似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是的。”沈砚的目光扫过众人,变得异常锐利,仿佛要剖开每个人的内心,“恐惧、绝望、怨恨、疯狂…这些强烈而负面的情绪,如同…污浊的燃料。”他找到了一个相对贴切的比喻,“它们会‘喂养’规则的警惕性与攻击性,让这片空间的‘排异反应’变得更加剧烈和频繁,更容易主动‘吸引’那些游荡的诡异,降低我们触发毁灭的临界点。”
他清晰地回想起,当那“沙沙”声响起,人群陷入集体恐慌时,空气中那规则“场”骤然绷紧、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般躁动起来的感知。
“反之,”他话锋一转,声音依旧平稳,却仿佛带着一种引导的力量,目光再次掠过林晓和她怀中安睡的小女孩,“镇定、理智、协作,甚至…发自内心的善意与希望,这些情绪,或许无法直接‘关闭’规则,但有可能像…‘净化剂’或‘缓冲垫’。”他斟酌着用词,“它们能一定程度上‘中和’那些负面燃料,略微‘安抚’规则的躁动,降低其‘敏感性’,为我们争取到更宽松的生存间隙,甚至…可能影响规则‘注视’的优先度。”
他脑海中浮现出林晓分出饼干时,那在绝望的集体情绪场中,如同投入油锅的一滴清水般炸开的、微弱却真实的温暖波动。虽然转瞬即逝,但它的确存在过,并短暂地让规则的“恶意”产生了一丝极其细微的“迟疑”。
这番抽丝剥茧般的阐述,如同在绝对黑暗的密室中,突然打开了一道缝隙,刺眼的光芒瞬间涌入,照亮了此前完全未知的战场规则!
规则并非上帝掷出的、不可更改的骰子!它的运作,竟然与他们这些渺小闯入者的内心世界息息相关!
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完全被动等待裁决的囚徒!他们自身的情绪与意志,成了可以在这绝境中与之周旋的、唯一的武器!
“所以…所以我们越是哭喊,越是害怕,就等于在给自己挖坟墓?”那个之前失声的年轻男人此刻脸色煞白,后知后觉地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可以这么理解,但需要更精确。”沈砚冷静地修正,“恐惧是生物本能,无法,也不必完全根除。但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它,控制它,而不是被它淹没和主宰**。尤其是要避免陷入**集体的、失控的恐慌螺旋**。那无异于在黑暗中点燃篝火,主动吸引猎食者。”
李教授深吸一口带着霉味的空气,眼神灼灼发亮,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这就完美解释了之前的许多矛盾!为什么有时候看似没有触犯任何已知‘条款’,诡异的袭击也会不期而至!很可能就是因为当时人群的集体恐惧值突破了某个隐性的阈值,如同达到了沸点,主动‘呼唤’了规则的清理机制!”
赵明也彻底明白了过来,他用力抹了把脸,试图振作精神:“也就是说,我们聚在一起,如果各自都被恐惧吞噬,互相传递负能量,就是在加速死亡?我们必须…互相支撑,努力保持冷静,甚至…要主动传递一些…正面的东西?”他说出“正面的东西”时,自己都觉得有些拗口,在这绝望之地显得如此奢侈。
“这是目前看来,最有可能提高生存概率的‘主动策略’。”沈砚给出了明确的结论,“**掌控内心,即是防御**。”
门厅内陷入了一种全新的、充满张力的寂静。不再是绝望的真空,而是被激烈的思考与认知颠覆后的震撼所填充。
沈砚构建的这幅图景,彻底重塑了他们与这个诡异世界的关系。规则从不可知的神罚,变成了一个可以分析、可以互动、甚至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来施加微弱影响的复杂系统。尽管他们依旧渺小如尘埃,依旧在刀尖上跳舞,但至少,他们找到了一条可以主动行走的、哪怕布满荆棘的小径——**向内审视,掌控心灵的航向**。
林晓低下头,看着小女孩恬静的睡颜,那毫无防备的安宁与她周遭的残酷世界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却又如此有力地印证着沈砚的话。她心中那缕源于本能的善意的微光,似乎被注入了新的燃料,变得更加明亮和坚定。她不由自主地,用更稳定的气息,轻轻哼起了那首几乎被遗忘的摇篮曲,声音依旧细微,却不再仅仅是安慰怀中的孩子,更像是一种有意识的实践,一种对规则的无声“安抚”。
那轻柔的、几乎微不可闻的旋律,如同涓涓细流,开始润物无声地渗透进这片被恐惧浸透的土地。
赵明深吸一口气,努力驱散脑海中的混乱与负面念头,尝试着回忆工作中处理危机时的冷静状态,背脊挺直了些许。李教授不再仅仅是恐慌地观察,而是开始以研究者的心态,更加细致地记录和分析着环境的细节与规则的潜在规律。
一种缓慢而坚定的转变,正在这小小的幸存者团体中滋生、蔓延。他们开始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情绪,都不再是孤立的个人感受,而是汇聚成河流、足以影响集体命运走向的…**战略资源**。
沈砚将这一切细微的变化尽收眼底,内心并无太多波澜。他清楚地知道,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曙光。规则的“情绪”变化莫测,集体情绪的引导更是知易行难,外界的恶意与未知从未远离。
但,思想的火种已然点燃。
在这片以恐惧与绝望为食粮的黑暗领域中,他们开始尝试,用残存的理性与人性中的光辉,构筑起第一道虽然薄弱,却完全属于人类自身的…**心灵壁垒**。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门缝外那片永恒的灰暗,感知延伸出去,警惕着任何一丝规则的异常涟漪。
前路,依旧漫长而险恶。
但至少,他们不再是蒙着眼睛、在雷区中绝望狂奔的羔羊。他们手中,多了一幅由洞察与智慧绘制的、极其简陋却至关重要的…**生存地图**。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