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的清晨总是裹着一层湿漉漉的寒意。程明跪在茅屋前的破瓦罐旁,已经三天没合眼了。他的眼里布满血丝,下巴冒出了青色的胡茬,身上的粗麻衣衫沾满了泥浆和苔藓的蓝色汁液,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淬了火的星辰。
瓦罐里的灵能苔藓长势喜人。经过他连日来的精心培育,这些靛蓝色的小家伙已经蔓延到整个罐底,散发的蓝光比刚移植时浓郁了数倍。更重要的是,苔藓周围的瘴气明显稀薄了,露出一小片清澈的空气,足以让他摘下防毒面具自由呼吸片刻。
“该开始了。” 程明深吸一口气,从旁边的石堆里捡起两块巴掌大的矿石。这是他昨天在沼泽边缘找到的,一块含有较多的铜元素,另一块则富含铁,经过简单的打磨,表面已经能隐约看到金属光泽 —— 这是他能找到的最接近电极的东西。
他又扯来几根韧性极好的藤蔓,剥去外皮,露出里面银白色的纤维。这些纤维经过灵能苔藓的汁液浸泡后,导电性远超普通植物 —— 这是他无数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代价是手指被电麻了不下百次。
实验装置简陋得可笑:两块矿石电极用藤蔓纤维连接,一端插入灵能苔藓中,另一端握在程明手里。他需要用自己体内微弱的生物电作为电源,刺激苔藓,观察灵气流动的变化。
“第一次,电压…… 低。” 程明低声自语,像是在给自己下达指令。他集中精神,引导丹田处那股微弱的电流,缓缓通过藤蔓纤维注入苔藓。
量子神识瞬间展开,微观世界的景象在他眼前铺陈开来:灵能苔藓的细胞剧烈振动,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疯狂开合,原本有序流动的灵气粒子像是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蓝光的亮度随电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分解瘴气的速度也同步加快。
“记录:电流强度 I1,灵气流速 V1,发光强度 L1……” 程明用一根烧焦的木炭,在身前的石板上快速刻画着符号。这些符号是他自创的,左边代表电流,右边代表灵气流动,中间用一条弯曲的线条连接,代表两者的转化关系。
他加大电流输出。这次,苔藓的反应更加剧烈,部分细胞因为承受不住强电流而破裂,但与此同时,一股更精纯、更狂暴的灵气从苔藓中心喷涌而出,甚至在空气中形成了可见的气流轨迹。
“过载会导致结构损伤,但能量转化率提升……” 程明的眼神越来越亮,“这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输入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灵气,一部分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还有一部分用于修复细胞损伤。”
接下来的两天两夜,程明重复着枯燥而危险的实验。他调整电极插入的深度,改变电流的频率,甚至尝试用不同矿物质的溶液浇灌苔藓,观察这些变量对灵气传导的影响。石板上的符号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
最关键的发现出现在第三天傍晚。当他用间歇性电流刺激苔藓时,发现灵气的传导并非连续的流动,而是以一种脉冲的形式进行,每个脉冲的强度和间隔时间都呈现出特定的规律 —— 这与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波形惊人地相似。
“原来如此……” 程明猛地拍了一下大腿,不顾手掌被石片划破,“灵气的传导,本质上是一种能量脉冲!”
他想起了大学物理课上的电磁学知识,想起了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欧姆定律。如果把灵气比作电流,那么灵能苔藓的细胞结构就是电阻,而他施加的生物电就是电压……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成型。
程明搬来一块平整的大石板,用木炭仔细地擦拭干净。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将这几天记录的数据、观察到的现象、量子神识 “看到” 的微观机制在脑海中融会贯通。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神已经变得无比清澈。他握着木炭的手稳定得像磐石,在石板上写下了一行又一行的符号。
首先是最基础的三个量:
灵压(U):代表推动灵气流动的 “压力”,类似于电压。
灵阻(R):代表灵气传导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与传导介质的性质有关。
灵流强度(I):代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灵气量,类似于电流。
然后,是核心的关系式:I = U \/ R。
这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如出一辙!
程明的手微微颤抖。他用这三个量重新解读之前的实验数据:当他增加生物电(提升灵压 U)时,灵流强度 I 果然随之增大;当苔藓细胞受损(灵阻 R 增大)时,即使灵压不变,灵流强度也会下降。一切都完美契合。
但这还不够。灵气与普通的电流不同,它具有能量属性,能被生物吸收、转化。程明继续推导,引入了 “灵能(E)” 的概念,代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灵气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灵能 E 应该等于灵压 U 与灵流强度 I 的乘积,即 E = U * I。
当他把这个公式应用到灵能苔藓的转化效率计算时,结果与量子神识观察到的能量转化率完全一致!
“成功了……” 程明放下木炭,看着石板上那几个简单却蕴含着无穷奥秘的公式,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
这不是修真界那些玄之又玄的口诀,不是凭感觉总结的经验,而是可以被验证、可以被量化、可以被推广的科学规律!有了这个公式,就能精确地计算出灵气传导的效率,优化传导路径,甚至…… 设计出适合无灵根者的传导方式。
他想起了原主记忆里那些因为没有灵根而绝望的杂役弟子,想起了丹房里那些因为灵气操控不佳而炸炉的丹师,想起了整个修真界被 “灵根论” 束缚的固化阶级。
“这才是真正的力量。” 程明喃喃自语,伸手抚摸着石板上的公式,仿佛在触摸一个全新的世界。
夜幕降临时,程明没有像往常一样休息。他按照推导出的灵气公式,重新设计了引气入体的方法。不再是《百草经》里那种模糊的 “意守丹田”,而是精确地控制 “灵压”,选择 “灵阻” 最小的经脉路径,计算最佳的 “灵流强度”。
当他按照新方法运转体内的生物电,引导灵能苔藓释放的灵气时,奇迹发生了。
灵气不再是无序地冲撞,而是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沿着计算好的路径有条不紊地流淌。它们穿过曾经堵塞的穴位,绕过受损的经脉,顺利地汇入丹田,形成的漩涡比之前稳定了数倍,旋转的速度也精确地符合公式的预测。
程明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细胞在灵气的滋养下变得更加活跃,之前被瘴气损伤的组织在缓慢修复,甚至连感官都变得敏锐了许多,能听到更远距离外毒虫的爬行声。
“这只是开始。” 程明看着石板上的公式,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这个初步的公式(他在心里称之为 “灵气传导公式 V0.1”)还很简陋,只适用于最基础的灵气传导,没有考虑到灵气的不同属性(如五行属性),也没有涉及到更复杂的转化过程。
但它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接下来,他要研究不同物质的 “灵阻” 特性,寻找灵阻最小的传导介质;要探索如何人为地 “调控灵压”,提高灵气利用效率;要将公式推广到丹药炼制中,精确计算药材配比与灵气转化的关系……
无穷无尽的研究方向在他脑海中展开,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深夜,程明将石板上的公式小心翼翼地拓印在一张坚韧的树皮上,贴身收藏。他知道,这个公式的价值足以撼动整个修真界,绝不能轻易示人。
月光透过茅屋的破窗,照在灵能苔藓上,蓝光与石板上的公式交相辉映。程明坐在苔藓旁,一边吸收着精纯的灵气,一边在脑海中完善着公式的细节。
他仿佛看到,无数没有灵根的凡人,正按照他推导出的公式,第一次感受到灵气的流动;看到丹房里的丹师们不再凭感觉炼丹,而是用精确的计算和控制,炼出完美的丹药;看到整个修真界的格局被彻底打破,知识取代出身,成为衡量力量的新标准。
这个愿景太过宏大,以至于让他有些眩晕。程明用力晃了晃头,将这些念头暂时压下。他现在还很弱小,百草园的瘴气还未清除,玄天剑宗的威胁依然存在。
但他不再迷茫,不再恐惧。
石板上的灵气公式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程明握紧拳头,感受着体内平稳运转的灵气,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的科学修真之路,才刚刚迈出第一步。而这一步,已经注定要改写整个世界的规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用现代知识颠覆修真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