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蛰伏了一冬的东源镇,仿佛一夜之间就被涌动的春意和比春潮更澎湃的人流车流彻底唤醒。酝酿、筹备了近两年的宁河县政府驻地南迁,终于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季节,正式拉开了帷幕。
整整一周的时间,从原县城黄陂镇通往东源镇新修的那条六车道柏油马路上,几乎日夜不停地奔流着各种车辆——绑着桌椅文件柜的解放卡车、坐着机关干部和家属的班车、运送档案资料的厢式货车,甚至还有拉着花盆、暖水瓶等零碎物品的拖拉机。
这条宽阔平坦、标线簇新的迎宾大道,如同一条强劲的动脉,将宁河县的政治心脏,从偏居一隅的北部,有力地搏动到了三省交界、经济活跃的南部中心。
王老栓和赵木头等一群老社员,这几天啥活也不干了,就爱蹲在镇口那棵大槐树下,看着这川流不息的车队,咧着嘴笑。
“乖乖,六车道!这阵势,比当年公社放电影还热闹!”王老栓咂摸着嘴,感慨万千。
赵木头指着远处那片与东源镇仅隔一片规划绿地、已然成型的崭新建筑群:“你看那边,听说那就是新县委县政府大楼!真气派啊!以后咱们这儿,可就是真正的县城中心了!”
“中心好哇!”王老栓用力点头,“九烨书记带着咱们把路铺好了,把窝筑好了,这不,金凤凰就飞来了!”
搬迁的过程忙碌而有序。当最后一批档案入库,最后一块牌子在新大楼门前挂稳,站在窗明几净的新办公室里,许多从黄陂那个临时驻地搬来的干部,都忍不住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轻松。
“总算搬出来了!黄陂那地方,说是临时驻地,一待十几年,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办公桌椅吱呀响,真是受够了!”县委宣传部一位中年干事老陈,推开崭新的铝合金窗户,让带着青草香的春风吹进来,对着同一办公室的年轻同事小李感慨。
小李是刚分配来的大学生,也兴奋地打量着四周:“陈科长,这新办公室真亮堂!还有这独立的卫生间,也太方便了!”他压低声音,“在黄陂那边,晚上起夜都得跑去院子角落的公共厕所,冬天那个冷啊,屁股都快冻掉了!一点隐私都没有。”
老陈深有同感地点头:“是啊,现在好了,自来水接到屋里,厕所就在门后,住的舒心,工作也安心!听说家属院那边条件更好,都是带厨房卫生间的小套间,以后能把老婆孩子接来了!”
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弥漫在每一个搬迁干部的心头。居住环境的彻底改善,像一股暖流,涤荡了多年积压的委屈和不便,也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干劲。
更让来自各乡镇、各村寨前来办事的人们感到耳目一新、啧啧称奇的是新县政府的办事模式。气派的办公大楼一楼,不再是迷宫般的一个个小办公室,而是被改造成了宽敞明亮的行政服务大厅!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整齐划一的办事窗口,上方悬挂着清晰的指示牌——民政、工商、税务、农林水、公安户籍……一目了然。
“老乡,您办啥事?”一个穿着制服、面带微笑的工作人员主动询问一位刚从山里赶来、有些手足无措的老农。
“我……我办个宅基地的手续……”老农惴惴地说。
“宅基地审批请到那边三号窗口,土地局的工作人员会接待您。”工作人员热情地指引。
老农顺着指引走过去,果然看到一个窗口,里面坐着工作人员,旁边还有填写表格的台子和样板。他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样挨个办公室敲门、看人脸色,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
“哎呀呀,这办法好!真好啊!”老农办完事,出来逢人便夸,“再也不用跑断腿、问破嘴了!一个大厅,全搞定!这新县城,就是不一样!”
这种集中、透明、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如同一股清新的风,瞬间刷新了所有前来办事人员对“衙门”的认知,赢得了交口称赞。
然而,在这片搬迁成功的喜悦和赞扬声中,张九烨却保持着惯有的冷静。他陪着县领导视察完新区的各项设施后,独自一人沿着新修的主干道慢慢走着,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
崭新的办公楼、漂亮的干部公寓、笔直的道路、初具规模的绿地……硬件是上去了,但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座迅速拔地而起的“新城”,还缺少许多至关重要的“软东西”和商业烟火气。
他走到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地,俯瞰着新区与东源镇老区连接的那片区域,眉头微蹙。那里,除了零散的几家为工地服务的小卖部和小餐馆,几乎看不到像样的商业配套。
“何书记,黄县长,”在随后召开的新区建设阶段性总结会上,张九烨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咱们的县政府是搬过来了,干部们也住进来了,办事的老百姓也觉得方便了。但是,一座县城,不能只有行政功能。”
他掰着手指头,一一数来:“医院! 现在只有镇上的卫生院,规模和技术都跟不上,干部、群众有个大病急病,还得往市里跑。
学校! 现有的小学、初中容量已经饱和,高中更是没有,干部职工的子女教育怎么办?车站! 现在人员往来频繁,需要一个规范的长途汽车站。
宾馆、酒店! 以后来县里考察、办事的人会越来越多,总得有个像样的落脚地方。还有商场、沿街商铺……这些商业配套跟不上,新区就活不起来,留不住人,更产生不了持续的繁荣!”
他这番话,像一盆冷水,让沉浸在搬迁喜悦中的部分干部清醒过来。
县建委的李副主任习惯性地又想唱反调,嘟囔着:“饭要一口一口吃嘛,先把行政中心稳住再说这些……”
但何书记和黄县长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赞许。黄县长开口道:“九烨同志考虑得很周全,很有前瞻性!一座城市的功能必须是完整的。你提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医院、学校的规划要立刻启动,选址立项!车站、宾馆要招商引资,尽快建设!商业配套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
张九烨的建议,再次得到了县里的高度重视。
一幅更加完整、更加生机勃勃的新县城画卷,在解决了搬迁的头等大事后,开始向着补齐公共服务和商业短板的更深层次展开。
张九烨知道,让这座新城真正“活”起来,让搬迁的价值最大化,接下来的任务,同样艰巨而紧迫。但他乐于见到这种挑战,因为这意味着,这片土地正在他和他所带领的人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接近他心目中那个现代化城市的模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七零:开局就喜当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