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在宫中推广后,效果出奇地好。不仅宫女太监们赞不绝口,连长孙皇后也对这种清洁好物颇为满意,特意赏赐了李业不少珍宝。
李恪因此在宫中名声大噪,不再仅仅是那个“身份敏感、性格怯懦”的三皇子,而是多了一个“心思灵巧、略有奇思”的标签。这让他暂时摆脱了“透明人”的处境,但也意味着他站在了更显眼的位置。
他知道,仅凭肥皂这种“小玩意儿”,还不足以在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他需要拿出更有分量、更能体现“价值”的东西,才能真正获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视。
时值贞观十一年深秋,秋收刚刚结束。但李恪通过小禄子和一些宫人的闲聊得知,今年关中地区虽然算是丰收,但由于农具落后,农民们劳作极为辛苦,而且粮食损耗也很大。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如果能在农业上有所建树,那绝对是大功一件。
李恪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名词——曲辕犁。
他记得,曲辕犁是唐朝后期才发明并推广的一种先进农具,相比当时普遍使用的直辕犁,它更轻便灵活,能适应各种土壤,还能深耕,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而现在是贞观十一年,曲辕犁尚未出现。这正是他的机会!
他没有立刻声张,而是先让小禄子悄悄找来一些关于当前农具的图纸和资料,又借着“身体好转,想出去透透气”的由头,让小禄子带着他在皇宫附近的田地里观察农民耕作。
经过几天的观察和研究,李恪已经将曲辕犁的结构和原理烂熟于心。他开始在纸上绘制改良后的犁具图纸,并详细标注出各个部件的改进之处和优势。
与此同时,李世民正在御书房与几位大臣商议明年的农业政策。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在列。
“今年秋收虽稳,但朕听闻,农夫劳作依旧辛苦,农具老旧,效率不高。”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能改良农具,减轻农夫负担,增加粮食产量?”
众人闻言,都陷入了沉思。改良农具是大事,但谈何容易?历代都有人尝试,却少有成功。
就在这时,王德进来禀报:“陛下,三皇子殿下求见,说有关于农业的要事启奏。”
“哦?恪儿?”李世民有些意外,随即点了点头,“宣他进来。”
李恪拿着自己绘制的图纸,昂首阔步地走了进来。经过这段时间的适应,他已经不再像最初那样紧张,言谈举止间多了几分从容。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诸位大人。”
“恪儿,你说有关于农业的要事启奏?”李世民看着他,“你有什么想法?”
李恪上前一步,将手中的图纸双手奉上:“回父皇,儿臣近日身体好转,偶感于农夫耕作之苦,便思索能否改良农具。儿臣不才,绘制了一张改良犁具的图纸,名为‘曲辕犁’,恳请父皇和诸位大人过目。”
“改良犁具?”房玄龄等人闻言,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一个十七八岁的皇子,竟然会关注农具改良?
李世民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图纸上画的犁具与传统的直辕犁有明显不同,它的犁辕是弯曲的,还有可以调节深浅的犁评和控制宽窄的犁壁。
“恪儿,你这图纸上的犁,与寻常犁具大不相同。”李世民指着图纸问道,“你且说说,它有何优势?”
李恪定了定神,从容不迫地解释道:“回父皇,这曲辕犁最大的优势在于轻便灵活。传统的直辕犁辕长且直,需要两牛牵引,转弯困难。而这曲辕犁辕短且曲,只需一牛即可牵引,单人便可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此外,”他继续说道,“犁上设有犁评,可根据土壤深浅调节犁铧入土的深度;犁壁呈弧形,不仅能更好地翻土碎土,还能将杂草和残茬覆盖在下面,起到肥田的作用。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耕作效率,还能增加粮食产量,减轻农夫的劳作之苦。”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对农具的了解之深,远超众人的预期。
房玄龄等人凑过来仔细观看图纸,又听了李恪的解释,脸上渐渐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陛下,三皇子殿下此图构思精妙,所言极是!”房玄龄激动地说道,“若此犁真能如殿下所言,那对我大唐的农业发展,乃是天大的好事啊!”
杜如晦也点头附和:“是啊陛下,此犁若能推广,必将惠及万民,功在千秋!”
李世民看着图纸,又看了看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儿子,心中的震惊和欣慰难以言表。
他原本以为李恪只是心思灵巧,能做出肥皂这种小物件。没想到他竟然能关注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还能提出如此有见地的改良方案。这已经不是“奇思妙想”,而是真正的“治国之才”了!
“好!好!好!”李世民连说了三个好字,语气中充满了喜悦,“恪儿,你做得非常好!此策甚合朕意!”
他立刻对工部尚书说道:“立刻命工部按照此图纸,赶制出实物模型,进行试验。若试验成功,即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臣遵旨!”工部尚书连忙躬身领命。
李世民看着李恪,眼神中充满了赞赏和期许:“恪儿,你这次立了大功。朕重重有赏!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李恪心中一喜,但表面上却表现得十分谦逊:“父皇,儿臣不求赏赐。能为父皇分忧,为大唐的百姓做一点实事,儿臣就心满意足了。”
他知道,此刻的谦逊比任何赏赐都更能赢得李世民的好感。
果然,李世民听了更加高兴:“好!不愧是朕的儿子!有此胸襟,甚慰朕心!”
他当即下令,晋封李恪为“吴王”,并赏赐良田千亩,锦缎百匹。
李恪连忙谢恩:“谢父皇恩典!”
退出御书房时,李恪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感慨。
改良曲辕犁的成功,让他不仅获得了爵位和赏赐,更重要的是,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彻底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身份敏感、可有可无的皇子,而是成为了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吴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大唐,我助李世民打造盛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