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红光仍在走廊里循环闪烁,陈御风的手指刚在操作台边缘留下一道刻痕,系统界面突然自主激活。半透明的数据流从思维深处浮现,字符逐行排列:【签到奖励: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初级)】。
他没有抬头,也未回应周子豪欲言又止的目光,只是将左手按在终端感应区,启动离线备份协议。数据包逐帧导入加密存储模块,进度条推进至百分之百时,他才缓缓松开手指。
“原料杂质还没清完。”周子豪低声说道,眼镜片上倒映着主控屏的波形图,“硼元素浓度下降缓慢,模具正在冷却,但结构应力尚未归零。”
陈御风点头,视线扫过墙侧的监测面板。温度曲线仍处于临界值下方,压力反馈稳定,但材料结晶相位图出现微小畸变——这是前驱体分布不均的征兆。他正要调出溶胶配比模型,窗外忽然传来玻璃碎裂的脆响。
一个人影从通风井的阴影中走出,深灰色西装轮廓分明,左手轻转一枚银质U盘。赵天翔踩着碎玻璃步入实验室,皮鞋碾过残渣,发出短促的摩擦声。他在操作台前三步处停下,嘴角微扬:“听说你们卡在催化剂环节?”
陈御风不动声色,右手悄然滑向终端的物理锁闭键。
赵天翔从内袋抽出一张纸条,轻轻甩在台面。纸角翻起,露出某法资航空材料公司的LoGo。“镧铈复合催化体系,优化烧结动力学路径。”他说,“比例经过三百次模拟验证,致密度可提升12%,烧结时间缩短40%。”
周子豪下意识伸手去拿,指尖距纸条尚有两厘米时,被陈御风抬手拦住。
“贵方这么快就掌握我们当前的瓶颈?”陈御风开口,语气平静。
“行业协作本就是效率最优解。”赵天翔摊手,“况且,你们使用的氧化铝纤维工艺,源头数据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欧洲联合项目。我只是帮你们补全闭环。”
陈御风垂眼看向纸条。化学式书写工整,反应条件标注详尽,表面无懈可击。他的目光落在“La:23%”一行,瞳孔微微一缩。
这个数值,他在前世最后一份失效分析报告中见过。某型航发燃烧室内衬因晶界偏析导致局部熔穿,根本原因正是镧元素掺杂超标。当时调查组判定为材料批次异常,最终归档为偶发事故。
而那份报告的评审专家名单里,就有这家法资企业的首席顾问。
他不动声色地将纸条推向操作台边缘,靠近自己常写参数的位置。笔迹与草稿交错,形成天然的标记点。
“我们会评估可行性。”他说着,打开便携终端,调入基础烧结模型。手指敲击屏幕,输入对方提供的配比参数。
模拟进程刚运行三秒,温度曲线骤然飙升,应力分布图呈现放射状裂纹,起始点直指晶界结合区。系统弹出红色警告:【结构失稳风险>97%】。
赵天翔站在斜后方,目光紧锁屏幕。陈御风没有关闭画面,而是抓起签字笔,在操作台金属边缘用力刻下六个字:“赵天翔=07.23”。
刻痕深而直,收尾利落。这是他对高危数据的标记方式,数字代表日期——七月二十三日,十年前那场空难发生的前一天,他曾在内部数据库中见过类似配方的提交记录。
“问题出在哪?”赵天翔问,语气依旧从容。
“反应放热速率超出散热能力。”陈御风合上终端,“你们没考虑陶瓷基体的热惯性延迟。”
“可以分段控温。”赵天翔上前一步,“或者改用脉冲加热,我这里有配套控制算法。”
“不用了。”陈御风抬眼,“我们有自己的路径。”
空气瞬间凝滞。
赵天翔目光扫过主控台,注意到周子豪正将一块硬盘拔出主机,插入黑色屏蔽箱。他的眼神微不可察地一闪,随即恢复平静。
“希望你们别错过最佳窗口期。”他说,“原料活性每小时衰减0.8%,再拖下去,前期投入都会变成废料。”
“谢谢提醒。”陈御风走向数据归档区,亲自将另一块存储模块装入备用箱,“但我们更相信实测数据。”
赵天翔未再多言。他收回纸条,连同U盘一并收进西装内袋,转身朝门口走去。衣角掠过破碎窗框,身影消失在走廊的红光尽头。
门合拢的瞬间,周子豪立刻调出监控回放。画面显示,赵天翔离开后并未直奔电梯,而是拐入西侧设备通道,停留时间超过四分钟。
“他刚才说的话……是真的想帮忙?”周子豪低声问道。
陈御风站在终端前,重新调出系统奖励界面。【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初级)】下方列出三项核心流程:离子交换吸附梯度控制、溶剂萃取相平衡调节、晶种诱导沉淀速率管理。每一项都附带基础参数包。
这不是完整方案,但足以构建真实的催化剂路径。
“他不是来帮忙。”陈御风说,“是来看我们会不会死。”
周子豪呼吸一滞。
“那个配方,会让我们在烧结阶段炸炉。”陈御风手指划过屏幕,调出晶界应力模型,“掺镧量超过18%就会引发偏析,他们给的是23%。差五个百分点,刚好足够让结构在高温下崩解,又不会在模拟时立即暴露。”
“为什么这么做?”
“测试我们的判断力。”陈御风关闭模型,“或者,确认我们是否掌握了真正突破的方向。”
他转向主控台,将系统奖励中的萃取梯度参数导入本地数据库。进度条开始加载,界面跳出权限验证提示。他输入一串十六位代码,源自张建军办公室保险柜磁带末尾的音频频率转换值。
验证通过。
新流程接入控制系统,与现有纺丝模块进行耦合演算。屏幕上,纤维束成型过程逐步重构,杂质迁移路径被重新规划。
周子豪盯着输出结果,声音发紧:“如果刚才用了他的配方……”
“模具会在第三小时破裂。”陈御风接话,“高温熔体喷溅,至少毁掉三层实验区。”
两人沉默对视。
警报红光依旧在墙上跳动,冷却系统的嗡鸣持续不断。陈御风走到操作台前,手指抚过那道刻痕。金属边缘锐利,划过指腹留下细微的阻力感。
他忽然想起半小时前系统弹出的那句提示:【起源坐标的钥匙,藏于最初之地】。
赵天翔出现得太准时了。仿佛他知道系统会在此时解锁关键技术,也清楚实验室正处于最脆弱的节点。
这不是巧合。
是预判。
他调出签到记录,查看本次奖励的触发源。定位锚点显示为“航校创始碑”,但数据流生成时间,却比他完成信标认证早了七分钟。
七分钟。
足够一条加密指令穿越防火墙,抵达某个远程终端。
他盯着屏幕,思维迅速回溯:磁带播放、徽章发光、路径注入——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监听。而赵天翔背后的势力,显然已经建立起对系统行为模式的预测模型。
这不是第一次交锋。
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准备b通道归档。”他下令,“所有新数据,未经双重验证不得接入主控系统。”
周子豪点头,手已放在屏蔽箱把手之上。他的眼镜片蒙着薄雾,呼吸略显急促,但动作没有迟疑。
陈御风回到终端前,将稀土提纯流程拆解为独立子程序,逐一进行隔离测试。第一组溶剂配比运行至第47秒时,压力反馈出现微小波动。
他暂停进程,放大波形细节。
在噪声底层,捕捉到一段异常频率。
与赵天翔U盘外壳材质的共振频谱完全一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