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清河市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后,江辰召开了到任后的第一次市委务虚会,专题研究清河市的发展战略定位问题。这次会议邀请了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县区党委书记以及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的目的很明确:基于调研掌握的一手情况和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清河市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和必要调整,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实现路径。
会议一开始,江辰首先做了引导性发言。他没有直接抛出结论,而是系统梳理了调研中看到的清河市的六大优势、五大短板和四大机遇。优势包括:工业基础雄厚、区位交通优越、要素保障相对充足、部分领域创新资源集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干部队伍总体素质较好。短板体现在: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民生领域存在弱项。面临的机遇则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叠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新空间、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红利。
“同志们,”江辰环视会场,“认清优势,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看清短板,才能明确发力的方向;把握机遇,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过去的发展战略,为我们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形势在变、任务在变,我们的战略思维和工作思路也必须与时俱进。”
随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市长李伟认为,清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稳定经济增长仍是首要任务,不能轻易改变产业发展的基本盘,转型升级要循序渐进,避免伤筋动骨。他主张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力,同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分管科技的副市长则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清河市若不能在新兴产业领域抢占一席之地,未来将在区域竞争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必须拿出更大魄力,集中资源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培育新的增长极。
一位来自省社科院的专家尖锐指出,清河市的发展过度依赖投资驱动和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偏低,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他建议,战略调整的核心应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内涵式增长。
几位县委书记的发言则更关注本地实际。北部山区县的书记希望市里在生态补偿和绿色发展上给予更多支持,不能只让保护生态的地方“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东部农业县的书记则呼吁加大对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经开区负责人反映了开发区之间同质化竞争、土地等资源日趋紧张的问题,建议市级层面加强统筹,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讨论中,有共识,也有分歧,甚至有争论。江辰认真听取每个人的发言,不时记录、提问。他注意到,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如何处理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在市级统筹下激发各县区的积极性创造性?
经过一整天的充分讨论,江辰在总结讲话中,综合大家意见,初步提出了清河市发展战略调整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战略体系:
坚持一个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统领一切工作的总纲,所有发展举措都要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两轮驱动: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要以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
构建三大体系:一是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普惠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共同富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维护安全稳定。
突出四个重点区域带动:中心城区突出高端服务和高新技术集聚;北部地区突出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东部地区突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经开区、高新区等平台突出创新引领和开放示范。
实施五大行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创新生态培育行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民生福祉改善行动。
江辰强调,这一战略思路是初步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细化措施。他要求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聘请高水平智库协助,在两个月内研究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
这次务虚会,虽然没有形成最终文件,但成功地在市级领导层和主要部门负责人层面,就清河市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思路进行了充分的思想碰撞,初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战略调整的必要性和基本框架。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与调整,为清河市在新起点上推动更高水平发展描绘了新的航向图。接下来的关键,是将蓝图细化为施工图,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其变为现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