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在场的众人都对这个问题有些疑虑,可秦文伟却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
有一个词,叫做力大飞砖。
延安方面考虑干部们的问题,主要考虑的是这些干部是否能经得起考验、工作能不能完全展开。
但秦文伟根本就不考虑这个。
对于一个来自《亮剑》原剧情2020年后的现代人来说,只要能干活,那就足够了。
延安方面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然而秦文伟只是看到了最简单的一层。
那就是在进入东北之后,延安方面根本就不需要怎么考虑发动群众的问题。
在现在这个《亮剑》世界里的中国,除开华北现在八路军的各个根据地之外,就没有什么群众问题是一顿红烧肉配米饭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多来几顿红烧肉配米饭。
只要多吃几顿,那么谁不让大家再吃到这顿红烧肉配米饭,那谁就是敌人。
朴实无华,却也是最为简单和直白的办法。
在秦文伟看来,所谓隐患,那是未来的事情,现在就不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这种思维当然是功利的思维,但秦文伟的这种思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改变的。
因此,听到接下来众人在讨论如何降低隐患,如何处理接下来可能遇到的干部问题的时候,秦文伟就感觉自己还是啥都不懂。
好在这问题虽然多,但有一件事情秦文伟想的也是没问题的。
那就是延安方面认为接下来八路军进入东北,最开始和东北地区民众的接触,也还是从想办法为民众填饱肚子、找地方住开始。
这两个问题正如秦文伟想的那样,至少延安方面是完全有能力解决的。
解决吃和住的问题后,再用双方建立的最初的信任,继续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说到最后,副部长代表延安方面,表示道。
“当前,我们各地都缺乏干部,尤其是刚刚收复的华东地区,我们抽调了三万名干部前往。
在抽调了这批干部之后,如果我们想要不影响当前我们在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建设工作,那么抽调前往东北的干部数量不能超过五万人。
我们经过详细的计算认为,一旦这些被抽调的干部数量超过五万人,那么我们现在的其他根据地就会面临干部缺少的问题。”
听到有五万名干部能够随军进入东北之后,副参谋长点了点头,对副部长回答道。
“五万名干部,这个数量不少了。
到时候我们进入东北的这五十万军队里的政工干部。
包括指导员、教导员、政委等在内的政工干部,他们驻扎当地后,也是可以去支持地方工作的嘛。”
而在讨论完东北的问题之后,众人又把目光放到了朝鲜身上。
朝鲜比东北的情况更加糟糕。
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就迫使朝鲜政府废除与清朝的条约。
直到1910年8月29日,日本正式吞并朝鲜,设立朝鲜总督府实行殖民统治。
也就是说至今为止,朝鲜已经被日本直接统治了长达30年之久。
尽管有不少的朝鲜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但至今为止,朝鲜仍旧是在日寇的占领下。
在收复东北之后,不管是接下来打算登陆日本本土,亦或者是协助朝鲜脱离日寇的掌控。
届时跨过鸭绿江南下朝鲜,也是八路军必然要做的事情。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延安方面有人对副总指挥问道。
“老总,此前中央让你去和武亭同志聊一聊,武亭同志现在是个什么想法?”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秦文伟颇有些好奇的看向了副总指挥。
当初秦文伟在刚抵达八路军总部的时候,就和武亭见过。
那时候的秦文伟根本就没想太多。
但是后来,当秦文伟得知武亭同志是朝鲜人的时候,才看了一番武亭同志在《亮剑》原剧情当中的生平经历。
武亭,本名金武亭,1905年生于朝鲜咸镜北道镜城郡。
由于家境不好,武亭在汉城一直是半工半读,以微薄的工薪来维持学业和生活。
在14岁那年,武亭参加了朝鲜着名的“三·一”反日爱国运动,这是武亭革命生涯的起点。
在这之后,武亭进入了中央高普学习,在学校里,他结识了汉城的高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吕运亨,并深受其影响。
为了从事革命活动,时年18岁的武亭在1923年退学,并在同年3月,渡过鸭绿江来到中国,寻求复国的办法。
在华期间,他先是进入文化大学,学习汉语,1924年又进入北方军官学校,学习炮兵专业。
当他还是一名军校学生时,他参加了中国北方军阀之间的南口之战,不久又在攻占天津时立了功。
毕业后,武亭被任命为炮兵上尉,他的军事才能过人,在22岁就成了炮兵中校。
1925年,时年仅有20岁的武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后,武亭放弃了在军阀部队里的军籍,参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和北伐战争。
1927年某件事情发生之后,武亭也被下了逮捕令,他被迫转入地下继续进行工作。
在此后,武亭先到上海工作,后又到红军任职红军中央炮兵营营长,甚至其一度加入了当时的军事委员会当中。
之后长征开始,武亭跟随中央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抵达延安。
在这期间,武亭作为军委直属的炮兵部队指挥官,承担了诸多火力支援任务。
而如今在座的众人里,唯有副总指挥和武亭交情最深,所以延安方面才会向副总指挥询问武亭的情况。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亮剑:用无限物资建设根据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